永輝
中國古代宮廷很早就有畫師供職:周代名為“畫史”;兩漢時期有“尚方畫工”和“黃門畫者”;唐朝進一步分為供養(yǎng)、待詔、袛候等等。真正意義上的皇家御用畫院機構(gòu)始于五代,北宋統(tǒng)一中原后繼承接收后周及西蜀、南唐的畫院和畫家,設立了翰林圖畫院。自此,畫院制度日臻完善,日益隆盛,兩宋時期也隨之成為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一個高峰。
時至北宋徽宗一朝,宮廷畫院達到極盛,畫院在制度上革新,畫家在待遇上得到極大提高。聚集培養(yǎng)了許多杰出的畫家,張擇端、米芾、米友仁等一大批名家出世,可謂群星璀璨,名家云集。王希孟和《千里江山圖》便產(chǎn)生在這藝術輝煌的時代。
北宋徽宗宣和(宋徽宗趙佶年號)年間,畫院進入科舉制度,成為其中的一個特殊部分,名曰“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唯有考試合格的畫家才能晉升為翰林圖畫院的成員??荚嚨姆椒ㄊ侵骺颊∫痪涔旁娮鳛轭}目。應考的畫家任意盡興發(fā)揮,以期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深山藏古寺”,再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興之所至,徽宗也往往會親自出題。一日,徽宗踏春歸來,游興未衰,雅意正濃,便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舉行了一次畫考。 “花”、“歸來”、“馬蹄”均是有形,唯有“香”無形。一時難住了眾畫師,雖丹青妙手,卻也面面相覷,無從下筆。唯有一青年匠心獨運,數(shù)只蝴蝶在奔走的馬蹄周圍上下翻飛。踏花而歸,馬蹄上還留有余香,只引得蝴蝶飛舞左右。宋徽宗俯身細覽,撫掌稱妙。以致留至后世成為佳話。
畫家經(jīng)考試合格入翰林圖畫院后,又需按照家庭出身分作“士流”(士大夫出身)和“雜流”(普通地主、商人和農(nóng)家子弟出身)。在翰林圖畫院不僅研習繪畫,提高畫藝,并且還要學習文學,并根據(jù)成績優(yōu)劣劃分等級和待遇。這對提高畫院畫家的文學素養(yǎng)和整體文化修養(yǎng)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宋徽宗本人也常常親臨畫院指導學生作畫。王希孟十八歲這年進入畫院,正是在宋徽宗悉心的調(diào)教下僅半年就交出了《千里江山圖》這幅不朽的畫作,孤篇而成大家。
宋徽宗本人雖是亡國之昏君,但在藝術成就上是這個時代的書畫和園林大家,他的花鳥畫工致華貴;“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中國園林中太湖石之美正是徽宗推崇各至,艮園更是園林史上的絕唱。在徽宗的倡導下這一時期的文學藝術繪畫創(chuàng)作最為繁榮,遂成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座高峰。在他的主持下,宋皇室的收藏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并將宮庭書畫收藏編纂成《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成為研究中國古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