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燦興+候濤
2016年7月15日晚,土耳其發(fā)生軍事政變。近百年來,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雖然為土耳其的現(xiàn)代化之路奠定了基礎,但在他身后,軍政分離的原則卻被一再打破,軍人政變一而再再而三……
老去的西亞病夫
奧斯曼帝國在近代被稱作西亞病夫。它嘗試維新變法以求獨立自強,但最終失敗。為了挽回奧斯曼帝國的頹勢,1908年爆發(fā)了青年土耳其黨人領導的革命,革命勝利后,青年土耳其黨擁立70歲的穆罕默德五世為蘇丹。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之后,奧斯曼帝國因親近德國,最終被綁上了德國戰(zhàn)車,踉踉蹌蹌地沖入了戰(zhàn)場。德國這駕戰(zhàn)車在一戰(zhàn)中被協(xié)約國給碾碎,同在車上的土耳其也摔得頭破血流。
對這個行將入土的病夫,英、法、俄三國早在1915年就達成了瓜分的秘密協(xié)定。根據(jù)協(xié)定,黑海海峽和伊斯坦布爾給俄國,黎巴嫩、敘利亞給法國,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給英國。一戰(zhàn)結束之后,在英、法支持下,原先附屬于奧斯曼的阿拉伯地區(qū)紛紛獨立,曾經(jīng)橫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只剩下亞歐交匯處的土地了。幸運的是,由于俄國爆發(fā)革命,沙皇政權垮臺,土耳其保住了海峽和伊斯坦布爾。
但此時,土耳其世仇希臘則乘機吞并土耳其土地。在此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凱末爾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使土耳其避免了山河破碎的命運。
凱末爾挽救了土耳其
凱末爾生于1881年,原名為穆斯塔法,因為這個名字很普遍,老師給他在名字后加上“凱末爾”以便識認,凱末爾意為“正義”。
凱末爾從小家境貧困,父親逝世之后,12歲的凱末爾離開家鄉(xiāng),去不要學費的軍事預備學校就讀。在學校期間,凱末爾醉心于法國啟蒙思想,對歐洲思想家著述的廣泛涉獵,這為他后來的現(xiàn)代化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一戰(zhàn)中,凱末爾曾率部苦戰(zhàn)11個月,擊退英法聯(lián)軍,取得土耳其唯一一場勝利。
再回頭說希臘欲圖吞并土耳其領土之事。1919年5月19日,在希臘人于伊茲密爾登陸后的第四天,凱末爾聯(lián)合各地武裝團體,召開全國各地代表大會,以拯救土耳其于危亡之中。
當時,土耳其的領袖是穆罕默德六世蘇丹(穆罕默德五世蘇丹于1918年暴斃)。凱末爾的努力被穆罕默德六世所敵視,他被譴責為“冒充國家代表的人”。他判處凱末爾死刑。但凱末爾在安卡拉自行組建了大國民議會,建立政府,宣稱自己是土耳其唯一合法最高權力機構,與穆罕默德六世處于對峙。
1920年8月,老邁昏庸的穆罕默德六世與英、法等國簽訂了屈辱的《色佛爾條約》。由于以凱末爾為首的安卡拉政府和土耳其民眾的強烈反對,他也不敢執(zhí)行該條約。英、法見不能達成自己的利益要求,便轉而支持希臘在1920年下半年發(fā)動攻勢。
從1920年至1921年,先后進行了三次希土戰(zhàn)爭。在1921年7月的第三次希土戰(zhàn)爭中,凱末爾指揮新軍,擊敗希臘軍隊,取得了勝利。穆罕默德六世倉促出逃。
利箭般的改革
獨立戰(zhàn)爭結束之后,土耳其將走向何方?每個人都看著凱末爾,而他心中早就有了明確的方向。一次朋友在大國民議會里私下問凱末爾,未來是不是將建立一個共和國,凱末爾反問道:“難道這還有什么疑問嗎?”
要建立共和國,就必須廢除蘇丹制和哈里發(fā)制?!肮锇l(fā)”是伊斯蘭教最高宗教領袖的名稱,從阿拉伯帝國開始一直沿襲下來,“蘇丹”則是國家世俗政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在奧斯曼帝國,神權(哈里發(fā)制)與王權(蘇丹制)是合二為一的。
對土耳其人來說,蘇丹統(tǒng)治國家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廢除蘇丹哈里發(fā)制激起了國內(nèi)一系列的騷亂,但叛亂很快被鎮(zhèn)壓下去。凱末爾頂住了巨大壓力,宣布成立共和國,凱末爾成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tǒng)。
盡管有種種阻力,凱末爾在各個領域成功地推行了改革,使土耳其走上了現(xiàn)代化的道路。在婦女平權、人們的衣著、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諸多改革。凱末爾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凱末爾牢牢地把握住軍權;其次,凱末爾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為土耳其贏得了和平的國際空間;再次,凱末爾在改革中推行了一系列利于民眾的政策,得到民眾擁護。
在領導土耳其取得巨大成就之后,1938年11月10日,凱末爾逝世,享年57歲。凱末爾曾說過,我終歸于塵土,而共和國卻將永存。凱末爾領導土耳其15年,身后給土耳其留下了一支精銳強大的部隊,一個根除了專制的共和國,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一個文明有序的社會,一個嶄新的土耳其民族。
軍政分離的原則被打破
由于在推翻封建統(tǒng)治、建立共和國的斗爭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勛,土耳其軍隊一直享有極高的地位。但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后,凱末爾禁止現(xiàn)役軍官參與政治活動。自土耳其現(xiàn)代國家建立后的37年時間內(nèi),始終貫徹軍政分離原則。
然而1950年土耳其民主黨執(zhí)政后改變了這一切。民主黨政府一上臺就大量清洗國家機構中的軍隊勢力,使議會中軍人出身的議員比例從1/2下降到1/25,并在內(nèi)閣成員里基本實現(xiàn)文官化。上世紀50年代后期,以曼德列斯為首的民主黨政府在經(jīng)濟上過度推崇自由化,導致經(jīng)濟失控,民眾的不滿日益積累。更糟糕的是,軍隊不但失去社會政治地位,而且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民主黨政府拒絕給軍隊漲工資,使其社會經(jīng)濟地位也大大下降,引起軍隊更大不滿。
在政治上,民主黨利用在議會中的多數(shù)地位,逐步轉向獨裁。1960年4月27日,議會通過法令,授權調查委員會查禁出版物、封閉報館、禁止政治活動、逮捕任何違反規(guī)定的人。5月27日土耳其總參謀長古爾塞勒發(fā)動政變,以藐視憲法、實行獨裁的罪名,逮捕了總統(tǒng)拜亞爾、總理曼德列斯,政變在沒有流血的情況下為全國承認。
1961年9月,曼德列斯及外交部長、財政部長被處決,拜亞爾被判無期徒刑。而土軍方則于1個月后還政于民,古爾塞勒被選為總統(tǒng)。
這場政變對土耳其具有深遠影響,軍隊從此擺脫不能干政的束縛。1961年1月4日通過的武裝部隊內(nèi)部法案使軍方干預政治合法化,在隨后的政變中,軍人們都拿出這一法案證明自己合法干預政治。在這種情況下,軍事政變開始接二連三地上演。
一份備忘錄就讓政府垮臺
不同于其他國家常伴隨著激烈沖突的軍事政變,在國內(nèi)擁有崇高聲望的土耳其軍方接管政權甚至只需要一份備忘錄。上世紀60年代末,街頭暴力、工人罷工和政治暗殺此起彼伏。執(zhí)政的正義黨黨內(nèi)各派系紛爭嚴重。1971年1月,土耳其政府無力遏制校園和街頭暴力,也無法通過社會和金融改革的任何重要議案。軍隊出手的時刻再度到來。3月12日,土耳其總參謀長塔馬奇上將向政府發(fā)出一份備忘錄,要求組建一個強有力和可信的政府,結束混亂狀態(tài)。如果這些要求不能被滿足,軍隊將“行使憲法賦予的職責”,接管政權??偫淼旅桌谞栐谂c內(nèi)閣成員舉行3個小時會談之后宣布辭職。
19日軍方任命尼哈特·埃里姆教授為總理。然而,當年4月有情報顯示,一些持不同政見的下級軍官和軍校學員準備發(fā)動新一輪軍事政變(未遂)。但此后,土國內(nèi)局勢更加動蕩,一些宗教組織也加強政治活動,各項改革無法進行,土政局又陷入混亂的輪回之中。
在上世紀70年代的最后幾年,土耳其經(jīng)濟再度陷入衰退,由此導致前所未有的政治暴力在土耳其爆發(fā)。1979年9月11日,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埃夫倫命令下屬提交報告,分析是否應進行政變或只需警告政府。軍方智庫的觀點是需要一場政變。1980年3月,埃夫倫收到第二份報告,建議軍方高層盡快發(fā)動政變,否則下級軍官可能會單獨行動。9月12日,由埃夫倫領導的軍方接管國家權力。1982年11月,埃夫倫根據(jù)新憲法直接成為土耳其第七任總統(tǒng)。
土耳其今年之前最近的一場政變發(fā)生在1997年,這一年的二三月,埃爾巴坎總理被迫辭職,還被禁止在5年內(nèi)從政。直到現(xiàn)在,盡管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最近幾年大力打壓軍方勢力,但土軍方仍在土國內(nèi)保持著很大影響力。
(金衛(wèi)東薦自《揚子晚報》)
責編: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