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紅
兒童不同于尚未長大的成人,他們既不是縮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兒童自有兒童的成長方式,兒童教育需要兒童的方式,我們的語文教學自然也不例外。
一、呵護童心,讓孩子享受自在
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世界,他們用他們的眼光、思維對世界進行著自己的獨特理解。作為啟蒙老師,必須永葆一顆不老的童心,與其同行,一起感受陽光的明媚,一起承受風雨的侵襲,才會讓孩子們打開心門,得到孩子們的完全信任。
1.走進童心
于丹曾經(jīng)說過:“一個好老師真正的職能不是去引導學生或教育學生,而是去陪伴他們,懂得他們,你要以他們的方式去愛他們,而不是以你的方式去愛他們。”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捧讀童書,陶醉于童真、童趣的美妙境界,會讓孩子們更敬佩向往你的朗讀;和孩子們一起經(jīng)歷喜怒哀樂,一起傾聽花開花落的聲音,會讓孩子們感覺在你的課堂上他們是那么自由、那么被尊重;和孩子們一起運動,一起游戲,一起寫循環(huán)日記,更會讓孩子們享受你的童心帶給他們的快樂與幸?!Z文教師應(yīng)該蹲下身來,用孩子的心靈去體驗,去體察,去寬容,去理解,允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發(fā)現(xiàn)和表達。當孩子邀請你一起參加他們的活動時,你必須變成小孩,和他們一起歡笑;當孩子們遇到疑難時,你必須學會等待,激發(fā)他們的信心;當孩子們心有芥蒂時,你必須陪著孩子慢慢走……
2.傾聽童音
對教師來說,傾聽孩子的心聲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愛。課堂不應(yīng)該只是知識的課堂,還應(yīng)該成為關(guān)注幼小心靈成長的殿堂。傾聽孩子的心聲需要一種讓孩子信任你的態(tài)度,不能高高在上;傾聽孩子的心聲需要保守秘密的操守,不能聽完了就去當傳聲筒;傾聽孩子的心聲之后需要有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聽不是最終的目的。無論他們的想法是多么離譜、荒唐或出人意料,我們都應(yīng)該真誠地傾聽、關(guān)注、鼓勵。在預習《蘋果里的五角星》后,很多學生跑來告訴我:他橫著切了蘋果,也發(fā)現(xiàn)了五角星;他用兩種方法切蘋果,結(jié)果一樣,真有趣;他試著切了梨子,結(jié)果……聽著孩子們的話,我立即決定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就在這不經(jīng)意間,你會發(fā)現(xiàn)簇擁在你周圍的是一群可愛的精靈,而你就是那顆最稚嫩的童心的呵護者!而孩子們正用自己的真正感情顯露著內(nèi)心生活的奧秘,用一種快樂的方式擁抱著熱情的世界!
3.尋找童趣
童年生活的一切都是故事,都是作文,都是語文。放一次風箏,看一次月亮,讀錯一次法布爾的名字……童年的心里沒有小事。把兒童當作兒童,讓童年留下有趣的故事,讓童年留下快樂,是我們語文老師實實在在該做的事。
平時,我們可利用語文綜合實踐課、作文課、體育活動課,組織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在游戲中品嘗快樂,體驗成功,并讓他們用筆與老師交流,記下自己的快樂,留下一件件童年趣事,乃至難以磨滅的故事。例如,“小組合作畫一筆”的游戲,培養(yǎng)了每一個孩子的動手繪畫能力、創(chuàng)意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我們看到內(nèi)向的孩子有了笑容,大膽的孩子組織得井井有條;“錄音機展銷會”的游戲,錘煉了孩子們的復述能力、聽力,我們發(fā)現(xiàn)膽小的孩子也搶著上臺試試,每個同學臉上都陽光燦爛;“一人比畫一人猜”的游戲,大家出題,大家參與,在笑聲中,在快樂中,同學們的心越靠越近……
總而言之,走進童心,傾聽童音,尋找童趣,你會享受教育的幸福,你會領(lǐng)略生命的真諦,你會凈化自己的心靈。
二、張揚童性,讓孩子言語自由
語文教材選取的課文,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芒。我們教師應(yīng)該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帶著孩子們走進這些經(jīng)典文學,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顯露個性,張揚童性,放飛童夢,既促進學生親近母語,又有利于兒童生命的和諧發(fā)展。
1.發(fā)問——讓童智閃耀
兒童是天然的哲學家,他們常常喜歡詢問一些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或某種事物的起源,甚至刨根問底,并期望得到最后的解釋。我們應(yīng)該創(chuàng)設(shè)一個人人敢講、人人會講、追求自主、充滿兒童氣息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由思考,自在提問。
這是《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的教學片段。
學習第二段“盜火”時,當孩子們抓住語言文字體會普羅米修斯是個怎樣的神時,孩子們不僅會說,還搶著問了許多問題。
①為什么普羅米修斯要用茴香樹的樹枝去盜火,而不用別的樹枝呢?
②為什么普羅米修斯躲在后面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迸發(fā)出來了,他們熱情高漲,不僅問了一連串的問題,而且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如“茴香樹的枝條”,它可不是一般的樹枝,它是奧林匹斯圣山上的神樹,別的樹枝燒著燒著就燒完了,但茴香樹的枝條卻燒不完,除非風把它吹滅,雨把它澆滅。如今地中海地區(qū)的船員在有風的甲板上點煙時,仍然使用這種植物。孩子們不僅體會到普羅米修斯的聰明智慧,更了解了古代希臘人具有敏銳的觀察力。
一個“躲”字,孩子們從中品出了普羅米修斯的聰明機靈。有的孩子還體會到普羅米修斯是個善解人意的神,他不愿因為自己盜火,而讓太陽神阿波羅一起受罰……
這堂課,雖然由于孩子們提了許多問題,打亂了我的教學計劃,但我的內(nèi)心卻充滿了喜悅,而且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佩油然而生。此時此刻,我想到了華茲華斯的詩句:“兒童是成人之父,我希望在我的一生里每天都懷著(對兒童)天然的虔敬。”兒童有著比成人更貼近自然的本性,這是所有兒童與生俱來擁有著的一種近似本能的精神趨向。也正因為如此,兒童對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事物更有他們獨特的看法,正是這一點,讓我們的孩子成了語文課堂上的提問者、表達者、思想者,成了語文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2.想象——讓童心起舞
在兒童的生活中充滿著童話元素,因為兒童的生活原本就是童話的生活,兒童的心態(tài)原本就是童話的心態(tài)。李吉林老師說過:“兒童的眼睛是奇異的。世界在兒童的眼里猶如童話一般……在兒童的眼里,那山呀,水呀,星星呀,月亮呀,都是活的,會跑會飛,會說會唱……”的確,在一個孩子看來,花是活的生命,這不是因為植物是有機的生命體,而是因為“花是能呼吸的,它的葉子就是它的手,它的枝條是它的身體”。同樣,房子也是活的,因為“窗戶就是房子的眼睛”;樹之所以能長高,是因為它從地下“吃了有營養(yǎng)的水”。
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充分放飛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得到精神的自由與精神的表達。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與巴金話日出感受,跟老舍敘養(yǎng)花經(jīng)驗;我們可以帶學生去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當一回總統(tǒng),讀一份悼詞;我們還可以讓學生來到“諾曼底”號,對船長說上一段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我們還可以帶著學生一起來到狐貍的世界,想象幾段小狐貍與老狐貍的對話……
這是張春福老師教學《冬陽·童年·駱駝隊》的一個片段。
師:既然小時候的林海音“總是問,總是問”,想一想,她可能還會問什么?
生:她可能會問,駱駝吃草料時為什么要交錯地磨來磨去?
生:這些駱駝是從哪里來的?它們?yōu)槭裁匆轿覀冞@兒來賣“烏金墨玉”或者是“南山高末”?
生:駱駝過馬路時為什么跑不快而是慢騰騰的?
生:駱駝怎么長這樣丑的臉,這樣長的牙?
生:駱駝為什么夏天不來,秋天不來,一直要等到冬天才來?
生:為什么駱駝的毛會拖到自己的肚皮底下而沒人幫它們剪呢?
生:為什么知了總是在夏天“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
生:母雞為什么會下蛋,公雞為什么早晨會啼叫?
生:為什么白雞和黑雞都下白色的蛋?
…………
這是一個無限奇妙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鮮活靈動,綺麗多姿。當我們給了孩子想象的自由、言語的自由、飛翔的自由,他們就尋到了自己的樂園。在兒童的世界里,兒童的想象力無法估量,兒童是天然的想象師,是天然的詩人。在語文課堂上,把課堂還給孩子,讓他們以兒童的方式顯露個性,放飛自由,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讓兒童的心靈回歸自己的家園;讓他們以兒童的方式張揚童性,放飛想象,可以讓孩子們稚嫩的童心在想象的舞臺上翩翩起舞,為孩子們營造做真夢的氛圍。
三、書寫童趣,讓語文回歸本真
“言為心聲”,兒童作文就是讓兒童學會用寫作的方式傾訴和交際。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用眼睛去關(guān)注身邊的生活,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強調(diào)學生的作文要記錄真實的生活,表露真情實感。我們應(yīng)尊重兒童,以師化童心、師喚兒童意識、師激兒童思維的視角來看待兒童,以兒童的方式讓兒童說兒童的話,寫兒童的作文,讓兒童表達成為兒童生活的需要,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兒童語言的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潛力。
1.保護“童話式成長”
孩子的童年是伴隨著童話長大的,孩子的生活也充滿了童話世界的精彩。蘇霍姆林斯基反復強調(diào):“缺少了詩意的、美感的涌動,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的發(fā)展。”因此,我們的兒童教育,天然地需要一張童話的面孔。作為語文教師,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精神,成全兒童的童話夢和自然天性,我們責無旁貸!于是,我們從兒童天性出發(fā),從經(jīng)典閱讀出發(fā),引領(lǐng)孩子走進童話閱讀的天地——與孩子一起讀《天空的呼喚》;與孩子一同幻想著《有那么一天》;和孩子一起坐著《鳥船》出發(fā);與孩子一起聆聽《西雅圖酋長的宣言》;請?zhí)焐系脑铝料聛砗秃⒆油鎯?,說《月亮,你好嗎》……孩子們讀童話,讀繪本;說童話,猜繪本;編童話,編繪本……在經(jīng)典閱讀中放飛想象,在精神表達中發(fā)表思想。班上進行生活日記和想象日記的循環(huán)書寫,學生要求寫想象日記的熱情空前高漲,哪怕是班上最怕寫作文的孩子也搶著要求寫想象日記,寫出來的內(nèi)容也是從沒有過的精彩!后來,我索性放手讓孩子們自由組隊,自發(fā)編寫童話。原以為四年級的孩子很難做到,更難堅持,卻不料他們每周五自覺相約到操場去討論,安排分工,每天在完成作業(yè)后搶著編寫童話,而且常常欲罷不能,欲停不止。特別是臨近期末考試時,孩子們的童話書已經(jīng)可以“出版”了,他們的那份激動、那份期盼真令人感動!
童年的好奇與渴望,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以童話的方式、非指導的形式來組織孩子們進行閱讀與習作,是我們語文教師的最佳選擇。
2.書寫“真實性生活”
巴金老人說得好:“寫作就是無技巧地再現(xiàn)生活?!蔽覀兘處熅褪且獰o技巧地教會孩子生活,深情地告訴他們:生活就是作文。讓真實的生活、真摯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們的心靈里安營扎寨。
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shè)自由、寬松、信任的氛圍,組織孩子們喜歡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快樂生活,幸福成長;我們可以放手讓孩子們做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在屬于自己的天地里盡情地展現(xiàn)他們的天性;我們可以啟發(fā)孩子認真觀察,積極思考,敏銳感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麗”的慧眼;我們可以讓孩子們?nèi)プ鲆话倭阋患拢e累一千零一個素材,獲得一萬零一個靈感;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用童言表現(xiàn)童心,說說《四(3)班的那些事兒》,寫寫《同桌冤家》的續(xù)集……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從兒童的精神需求出發(fā),充分尊重兒童的大膽思維和精神表達,遵循兒童的認知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讓兒童說兒童話,寫兒童文,通過基于兒童精神表達的作文教學過程,使兒童語言、兒童思維、兒童精神的發(fā)展匯入其精神生命成長的河流。
的確,語文教學要回歸教育本質(zhì),就需要我們教師用兒童視角來研究文本,用兒童游戲來組織活動,關(guān)注兒童的生命成長,順應(yīng)兒童天性,走進童心,傾聽童音,尋找童趣,呵護童心,讓孩子享受自在;尊重兒童思想,放飛兒童想象,張揚兒童個性,讓孩子言語自由;從兒童的本真世界出發(fā),引導兒童說真話,寫真話,抒真情,記錄自己真實的生活,書寫童年的快樂,讓語文回歸本真。讓兒童以兒童的方式學習兒童的語文,讓語文教學真正走進兒童的心靈,植根于兒童的心田,讓孩子們享受幸福的語文,享受幸福的童年。
在語文課堂上,還孩子們自在、自由,任其選擇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也就是以兒童的方式學語文,這便是我們苦苦追尋的本真語文的最佳路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