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
對于保守的中國人來說,并沒有立遺囑的習慣。中華遺囑庫的出現并不是偶然,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中華遺囑庫改變的將是幾代中國人長期以來避諱遺囑、不注重遺囑確立的守舊觀念。
我國有多少老人?截至2014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億,占總人口的比例15.5%。2.1億的人里有將近4000萬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據有關部門預測,到2035年國內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數量會進一步增多。在老齡化趨勢越發(fā)加深的中國社會,中國老人開始在脫離過去守舊觀念的捆綁的同時,在暮年開始有目的的對財產進行分配,事先做好規(guī)劃。而這樣的變化興盛起來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
為什么那么多人在立遺囑?
3月21日,在北京、天津、廣東三地的中華遺囑庫駐點,迎來了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天。這一天,剛好是中華遺囑庫成立三周年。2013年3月21日,由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與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共同發(fā)起的公益項目中華遺囑庫,在北京西城區(qū)西交民巷73號正式掛牌。成立之初,中華遺囑庫在未來是否能成功引起中國老人對立遺囑這件事的重視,引發(fā)了各界猜想。關于哪些人在立遺囑,以及立遺囑能解決哪些后顧之憂,成為人們探討的焦點。
2014年一份由中國公證協(xié)會發(fā)布的《公證遺囑業(yè)務發(fā)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近幾年國內遺囑人立遺囑時的年齡段分布,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遺囑人為60周歲以上的占比為87.94%;50周歲以上人數為390人,占比7%;40周歲以上人數為103人,占比1.8%。1991年至2013年全國公證機構共辦理國內遺囑公證1370327件。
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目前的老齡化程度也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通過遺囑公證的老人占比也在隨著社會變革發(fā)生著變化。廣東省公證協(xié)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從1982年至2014年,廣東145家公證機構共辦理國內遺囑公證11萬多件。60歲以下遺囑人所占比例已超過10%。有專家指出,目前廣東的人口紅利優(yōu)勢,事實上主要憑借外來打工的年輕群體替補空缺,廣東本土真正增長最快的人群實際是正在飛速累增的老齡人口。這一群體預計到21世紀30年代將達到高峰,這意味著,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老人產生更多對立遺囑的急切需求。事實上,在廣東省這樣的需求已經開始凸顯。
“過去關注中華遺囑庫的不少廣東地區(qū)的老人家,會跨省市將自己的遺囑復印件郵寄給北京中華遺囑庫總部?!睆V東遺囑庫廣東分庫主任蔡盛向記者介紹,這種不辭辛勞跨區(qū)域辦理遺囑登記的情況,經調研在廣東省十分突出。所以經過緊張的籌備在2015年11月份,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項目正式在廣州啟動。“在分庫開放成立的第一天,就迎來了百位老人前來咨詢預約?!敝杂腥绱硕嗟睦先宿k理遺囑登記業(yè)務,蔡盛認為,主要是近些年來的財產繼承糾紛呈直線上升趨勢,對家庭關系構成威脅,這樣的背景下,借助第三方機構完成遺囑的確立,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近些年國人財富極大豐富和觀念極度變化,老人對待遺囑的態(tài)度,從意識里面已經發(fā)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扭轉,立遺囑是躲不開的?!辈淌⒈硎荆瑢⒅腥A遺囑庫引進廣東的目的,就是希望幫助廣大市民處理好家庭關系,避免這類糾紛的產生,讓家庭和睦。為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辦理遺囑的咨詢、登記和保管服務,已經成為中華遺囑庫遺囑管理的一項規(guī)定動作。
“有老人把立遺囑當作人生第二件大事”
在廣州市明月一路60號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的登記中心,記者見到,早上9點才正式開始辦公的中華遺囑庫門口,已經有不少老人聚集等候,這些老人多數是65歲以上,其中除了子女和老伴兒的陪同,也有不少老人是瞞著子女獨自前來。對于瞞著子女前來確立遺囑的行為,蔡盛分析,這反映的其實是我國公民在立遺囑時對密封遺囑的龐大需求。
蔡盛告訴記者,在中華遺囑庫平穩(wěn)運行的3年時間里,6萬余名老人進行了遺囑預約,3萬余名老人成功辦理、存放了遺囑,其中百余份遺囑已經生效,而廣東分庫從2015年11月成立至今,已收到逾4000份辦理遺囑證的申請,首批約400本遺囑證也在今年3月8日婦女節(jié)這天陸續(xù)發(fā)出。
“一些老人會組團和親朋友好友一起來登記預約,甚至8點就來中心等候,全天下來我們辦理預約登記的老人都在30多人,但中心負責業(yè)務辦理的工作人員只有7人。截止到3月份,廣東登記中心已經登記預約的老人排期已經排到了9月份?!敝腥A遺囑庫廣東分庫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中心的接待服務能力也根據廣東地區(qū)實際需求相應提升,電話預約和網絡預約平臺同時保證了遺囑業(yè)務的渠道暢通。
而在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的登記中心,記者還注意到,辦公區(qū)域內除了有供老人伏案書寫遺囑的書寫區(qū),還有三四間獨立辦公點被用做密室登記。在這里,幾乎每天都會上演這樣一幕。
“我現在頭腦清楚,我依法自愿訂立本遺囑,內容如下……”像這樣的自述,每天都有幾十位老人會根據自身意愿確立的遺囑在攝像、照相、錄音智能設備的監(jiān)控下不斷重復,為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辦理遺囑的咨詢、登記和保管服務,已經成為中華遺囑庫遺囑管理的一項規(guī)定動作。
對于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來說,這項工作雖然有著諸多程序,但對規(guī)范正確的遺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蔡盛告訴記者,中華遺囑庫采用的遺囑登記系統(tǒng),主要借助指紋掃描、視頻攝像、電子掃描、文件存檔、現場見證和密封保管等方式對遺囑進行現場登記和嚴格保管,以確保遺囑的真實性,遺囑登記保管后,遺囑訂立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修改和更新。
65歲的楊老伯,是蔡盛記憶最深刻的一位委托人。老人年輕時獨自來廣州打拼,通過努力,他不僅在廣州成家,養(yǎng)育一女,還在許多年前買下了兩套房產。依照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如果老人不訂立遺囑,楊老伯的女兒都會成為楊老伯財產的自然繼承人。但楊老伯卻更多的希望,女兒能繼承楊老伯當年白手起家的奮斗精神,而不是終日盯著財產,忘記艱苦奮斗。所以在老人的遺囑內容中,房產最終留給了楊老伯的外孫。
“老人作為一個家庭的長者,常常肩負著一種家庭責任,在我們接觸的案例中,很多立遺囑的老人所立的遺囑內容,不單是對財產進行分配,更多的還有對未來家庭的期盼、對家風家訓的傳承,這其實是家庭最寶貴的財富,同時也體現出做老人的胸懷?!贝送?,蔡盛向記者解釋,楊老伯的這種將遺產給予外孫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guī)定,屬于遺贈,這種遺囑的遺贈行為,受遺贈人一般要在法律規(guī)定的兩個月期限內,采取有效的方式表示接受遺贈,如果錯過了法律規(guī)定的時限,很可能錯失遺贈財產。
家人可憑身份證反向查詢遺囑
而大多數人提到遺囑的法律效力時常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如果出現子女不認可遺囑庫登記的遺囑該怎么辦?“一份遺囑要經過咨詢、訂立、保管、傳遞、執(zhí)行幾個環(huán)節(jié)才能生效,如果有質疑,按照法律法規(guī),要由司法機關來判定,遺囑庫的免費程序足以讓這份遺囑有很強的證明力?!辈淌⒈硎?,為了保證法律的嚴謹性,自書遺囑都要求老人親筆抄寫,而中華遺囑庫的遺囑書寫紙,也都是進口的“潑酸防腐紙”,這種紙在國內首次引進并用于訂立遺囑,不僅保存時間長,還可防蟲蛀防汗液侵蝕。同時,為了方便百姓訂立遺囑,中華遺囑庫在成立之初就組織多名法律專家起草了22套免費遺囑范本,涵蓋了普通市民遺囑安排中的絕大部分情況,可滿足90%以上老人的遺囑需求。
那么對于大部分老人都是瞞著家人來辦理遺囑的情況,未來遺產繼承人該如何獲知遺囑內容呢?據蔡盛介紹,遺囑庫為每名登記的老人發(fā)放遺囑證,并建議老人將其與戶口簿、房產證等放在一起。老人去世后,子女可持老人死亡證明和遺囑證前來查詢遺囑內容。同時,遺囑庫也設立了反向查詢平臺,家人可至登記中心查詢已離世的親屬是否有留給自己的遺囑,如符合相關條件,即可憑相關證件前來領取遺囑內容。“反向查詢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人遺囑遺失或者子女對遺囑不清楚的情況出現?!?/p>
而談及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開辦以來的工作感受,蔡盛變得十分感性?!罢嬲|動我的,是很多老人進遺囑庫的時候大部分人是眉頭緊鎖,很多心事放不下,而在手續(xù)辦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察覺到老人臉上的表情越來越輕松,直到手續(xù)辦完,大部分老人的心情是如釋重負的,他們把立遺囑當做是人生的第二件大事。”
楊麗芬老人是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登記辦理遺囑證的第一批老人,在老人確立遺囑后不久,如釋重負的她帶著一面錦旗再次來到中華遺囑庫的辦公地點,這一次老人是特地趕來表示感謝的。在錦旗上面,“弘揚慈善文化,構建大愛中華”的字樣,傳遞的是當事人實實在在的感激之情。在這樣的鼓舞下,蔡盛表示,他們將繼續(xù)為更多的廣東老人做好服務。、
(摘自《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