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盛華
【摘要】對話教學是對話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小學蒙語文對話教學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圍中,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相互對話,在師生經(jīng)驗中創(chuàng)生知識和教育意義,從而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的教學形態(tài)。本文就小學蒙語文教學中怎樣有效實施對話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蒙語文 對話教學
“對話”理念變革著傳統(tǒng)的小學蒙語文教學的課堂。對話意味著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的重視,但是教育教學實踐中有教師對此認識存在著一些偏差,如將“對話”僅僅看成是一種形式,忽視了對“對話”本質的思考,缺乏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真正重視;縮小了“對話”構成者的范圍,將對話僅僅理解為“師一生”之間的互動,忽視了“生生對話”、“人機對話”、“生文對話”等其他的對話因素;將對話理解為外在的“對答”,而不考慮學生內(nèi)在的思想和對思想的完整表述,因此出現(xiàn)了諸多“零碎對話”的現(xiàn)象?;谶@種種現(xiàn)象,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進行界定,并建立以“對話”為學習策略的小學蒙語文對話式教學模式,給予廣大一線教師以方法論意義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小學蒙語文對話教學的涵義界定
所謂小學蒙語文對話教學是指在小學蒙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以對話的形式,在傾聽、言說、讀寫的過程中,掌握學習蒙語文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積累語言知識和語言經(jīng)驗,培養(yǎng)一定的語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一定的語言能力。小學蒙語文對話教學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新趨勢,其目的是在教與學之間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多向溝通交流關系。新課標把語文教學中對話的精髓表述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苯處熀蛯W生兩個主體互為依存、互為發(fā)展,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小學蒙語文對話教學實施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民主的氛圍
平等、自由、真誠、寬容、參與性的氛圍是實施對話教學的前提。對話教學以平等為第一原則,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完全平等。從“知”的角度看,教師和學生只是知識的“先知者”和“后知者”的關系,并不存在尊卑關系。從“情”的角度講,學生和教師一樣,在人格上是獨立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而正確的教師角色定位是課堂平等民主的保證。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小學蒙語文對話教學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以引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蒙語文教學效率。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對話。 小學蒙語文對話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氛圍十分必要。其目的在于喚醒學生原有的認知,觸發(fā)情感,引發(fā)話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促使學生參與對話,進入對話主題,提高對話質量。
2、激發(fā)興趣。 蒙語文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參與對話教學。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小學蒙語文教學更需適應新形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在快樂心境中增強參與意識。給學生積極評價,或引導學生通過質疑等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蒙語文素養(yǎng)。
(三)2.豐富課堂對話的形式
1、在文本拓展中對話。引導學生在文本拓展中對話,是許多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當學生和文本對話出現(xiàn)障礙時,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能激活學生感知的音樂、圖畫、詩歌等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文本的拓展中進行對話。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情感交流,使文本中那些看似冰冷、生硬的文字就變得活靈活現(xiàn)、有聲有色、充滿情趣。這是繁瑣的分析所不能達到的。
2、在互動交流中對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問題,也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時他們就急需與教師、文本、同伴進行多項互動式的交流,從而得到幫助、驗證、肯定和贊揚。學生在交流對話中思維活躍,并富有創(chuàng)造激情。
他們可以質疑探究、交流心得,也可以爭鳴辯論、交流獨特感受,還可以互相吸收、互相補充。我們要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對話,發(fā)揮其潛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熱情,聽取來自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真情告白”。
(四)開展啟發(fā)性對話
教師在與學生的對話過程中,不應該直接說出文章的意義或者情感,然后只是問學生“對嗎?”“是不是?”這種無意義的問題。這種無意義的對話一方面對于學生理解課文沒有幫助,另一方面也是對課堂時間的浪費。教師應當開展啟發(fā)性對話,通過一步步的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回答,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nèi)容。因此,在小學蒙語文對話教學中,教師應當開展啟發(fā)性對話。
(五)平等對話,拓展思維
蒙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蒙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只有尊重學生平等對話,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和進取精神。
1、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搭建平等對話的平臺。蒙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蒙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給每一位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尊重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民主對話的學習情境。
2、提出問題要抓住關鍵,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教學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根據(jù)課文類型、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認知程度、教學內(nèi)容與對話時機,要設置有效的疑問,要抓住課文的關鍵,如關鍵字語、承上啟下關鍵語句語段等。問題要能激發(fā)學生思考,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能力,激起學生探究愿望和對話辯論的欲望。
總之,對話教學已然是新課改的要求,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應有的尊重,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蒙語文教師利用引導得法、平等對話,將使學生的蒙語文能力在對話中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麗娟. 小學語文實施“對話”教學的探索研究[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6年09期
[2]卓瑪擁宗.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對話[J]. 新課程(小學), 2013年11期
[3]顧萍.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開展有效對話[J]. 基礎教育研究,2014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