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敏
摘 要:班主任工作壓力大,瑣事多。班主任老師工作中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以案例入手,結合事例說明班主任碰到具體事務時的情緒調(diào)節(jié)方法。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不良情緒;情緒調(diào)節(jié)
班主任是學校對學生管理的最基本要素,班主任工作成敗事關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的成功與失敗。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班主任老師的心理負擔可想而知。因此在工作中班主任往往比一般教師更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這里所指的不良情緒主要有兩種,過度的情緒反應和持久的消極情緒。過度的情緒反應指情緒反應過于強烈,如暴怒、悲痛欲絕等。持久的消極情緒指在引起悲、怒等情緒的因素消失后仍數(shù)日、數(shù)周,甚至數(shù)月沉溺于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班主任隊伍中常見的抑郁、神經(jīng)衰弱等往往與持續(xù)的消極情緒緊密相關。
小王老師這個寒假過得比較忙。忙著參加自己的各種同學會,還有已畢業(yè)的學生回來所舉行的各屆同學會。每次參加完自己的同學會后小王老師總是又高興又有那么一絲的感嘆:當年比自己成績差的誰誰如今已是成就非凡,想想當年自己的學習成績,如今這現(xiàn)狀總讓人有些許不甘。開學了,小王老師一看到開學時班主任的種種事務就有些心煩。注冊時班上學生的嬉鬧讓小王老師又想起以前的學生,總覺得以前的學生比現(xiàn)的懂事多了。對現(xiàn)在的學生不由得有些厭煩。到了晚上,年段長說起剛才通知領材料時小王老師班上的相應的學生沒有過來,這一下子就讓小王老師氣沖萬丈。小王老師馬上到班級把整個班的學生訓了一頓。接著又把相應學生叫到走廊上繼續(xù)教訓。有個學生小聲地應了一句:教室的喇叭壞了,通知時我們都沒聽到。這讓小王老師更是火冒三丈:其他班的同學都知道去,你們看到了不會跟著問問?這個晚上又是小王老師的一個心情糟糕的晚上。接著的這幾周,小王老師做起班主任工作來總是情緒不好。
上文中的案例相信很多老師都不會太陌生。教師是一個比較容易帶來職業(yè)倦怠的職業(yè),教師職業(yè)所帶來的無力感,總感覺自己的生活沒多少變化和進步,對比以前的同學常會心生失落。班主任工作又十分繁瑣,種種瑣碎小事更容易讓人倦怠。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心態(tài)。良好的心態(tài)從何而來呢?可以從教學生涯中的點滴所得回想,想想自己多年工作中的點點亮光:改變?nèi)说墓ぷ魇亲铍y的工作,如果我們的工作能改變別人,進而改變整個家庭乃至更多的人,那我們的成就比起其他工作又怎么能說少呢?這么一來,對自己的工作就不會那么排斥。班主任面臨著更多的評比和管理,壓力之下往往更容易浮躁。此時應放好心情,首先認識到班主任也只是一項工作,既然是工作,當然會有與之相連的壓力和困難。但是,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壓力是我們自己的,但我們不是只有壓力,還有其他美好的事情。一定的壓力才更能體現(xiàn)我們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種種美好。
班主任事務往往是具體的管理學生的工作。若班級中有學生不是那么遵紀守法,對老師的管教不是那么服從,甚至個別學生會與老師發(fā)生頂撞。此時,教師更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化的處理問題往往會把事情弄得更糟。首先要學會保持沉默,人在情緒激動時的行為往往是十分沖動的,所說的話往往也十分激烈。激烈的話語是于事無補的,只能使事情更加惡化。其次要試著聽聽別人的意見,特別是學生的意見??纯词欠裢耆且驗閷W生的錯誤,如果是學生的錯誤,也要看看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F(xiàn)在的學生很多從小在家里嬌生慣養(yǎng),脾氣都比較大。做這些學生的工作就更需要技巧。所有老師在碰到學生頂撞時都非常生氣,生氣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學生做了錯事不改,而是感覺到自己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這里學生和老師的認知出現(xiàn)了偏差:大部分學生都會認為自己并不是在頂撞老師,而是在分辨事實。而且自己這么做也沒有不尊重老師的意思,他們往往認識不到自己這么做的后果。而教師普遍會覺得這主要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往往把事情的惡劣程度給擴大化了。如果教師能夠真正傾聽學生的意見,設身處地想想,可能氣就消了大半。等過后再和學生談談,就會讓他認識到頂撞老師的不良后果。學生在冷靜過后往往也會覺得不妥,只不過礙于面子不一定會承認。這么一來,教育的目的達到了,大家也不會不愉快。事情就得到了較為完美的解決。
每一位教師、每一位班主任都會碰到各種各樣讓自己心煩的事情。每一位老師碰到各種教學事件都會有不同的反應。這些反應一定是有差別的,這些差別也都是恰當?shù)?。因為我們的情緒反應正是我們的情緒與知覺的體現(xiàn),過于否認它等于堵塞了情緒的出口,結果往往更差。我們都要認識到:這些不良的情緒,不良的心情是我們的。但我們并不等于就是這些煩惱、抑郁。我們還有比這多得多的自我,在班主任工作帶給我煩惱和痛苦的同時還帶給我更多的快樂、自信與幸福。
參考文獻:
[1]李子勛.你在為誰而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傅維利.教育問題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