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因素對學生二語習有重要的影響,但目前課堂教學由于其局限性很難融入情感教學。而工作坊因為其實踐性、合作性、主動性、愉悅性的特點可以成為大學英語情感教學的新渠道。那么,工作坊模式下如何實現大學英語情感教學呢?我們在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進行實踐并初見成效: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創(chuàng)建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克服或減少學生焦慮等消極情緒;通過和諧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積極地移情。
關鍵詞:情感教學;工作坊教學模式;動機;情感策略
一、研究背景
學生的情感控制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研究學生的情感策略已經成為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自2001年教育部在《英語課程標準》首次把情感態(tài)度列入英語課程的內容以來,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又提出:新教學模式要體現“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影響語言學習的情感因索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學習者自身因素,包括焦慮(anxiety)、抑制(inhibition)、自尊心(self-esteem)、學習動機(motivation)等;第二類是學習者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間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empathy)、課堂交流(classroom transactions)等。研究發(fā)現,這些情感因素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的認知活動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因素,當情感因素受到壓抑甚至抹殺時,人的自我創(chuàng)造潛能就得不到發(fā)展和實現。而只有用真實、對個人的尊重和理鰓學生的內心世界的態(tài)度,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Rogers,1969)。然而,我們目前的英語教學過于強調知識和智力,忽視與學習和創(chuàng)造有關的情感因素,最終導致了學生被動學習、盲目聽從等負面的結果。
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積極地情感教學,是否能開辟出一條課堂以外的教學途徑來實現大學英語情感教學?
二、工作坊可以成為大學英語情感教學的新渠道
“工作坊”(workshop),主要指一種基于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是“以一名在某個領域富有經驗的主講人為核心,團體通過活動、討論、短講等多種方式,共同探討某個話題”的學習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工作坊的教學模式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能夠更好地實現學生的情感教育。
第一,實踐性。學生在真實項目的實踐中,通過動手實踐,領悟其中蘊含的真諦,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自尊心也能得到滿足,從而使認知活動有效開展。即使學生在實踐中遭到挫折,其消極作用也遠不及課堂上面對全體同學的自我形象打擊。
第二,合作性。工作坊模式下,經常開展團隊學習,學習者間,師生間更容易產生正移情和積極地課堂交流等情感因素,一方面會影響個體情緒和個體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通過影響團隊互動行為,對團隊中個體和整體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重要的影響。在團隊合作中,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相互碰撞,互補互利,既能傳遞并掌握顯性知識,又能領悟并獲得隱性體驗,從而收獲屬于自己的全方位的知識體系。
第三,主動性。在工作坊中,老師作為“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獲得技能的引領者”,掌握著學生學習的動態(tài)和知識的走向,而學生通過教師的評述、點撥,團隊成員間的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決策等,逐漸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訕嫿ㄕ摺?,主動吸取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價值觀(對知識價值的認識)、學習能力感(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和成就歸因(對學習成績的歸因)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觀,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更明確,學習效果也更明顯。
第四,愉悅性。工作坊教學活動的場所靈活,學習交流環(huán)境輕松,能踐行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學生更易于舒緩學習焦慮,專注投入。此外,“屬于個人的主觀的隱性知識是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有價值的東西是來源于人的大腦,因此他難以被監(jiān)控,也很難強迫人們去做,只有在人們愿意合作的環(huán)境之下才能得以實現”。
三、工作坊模式下如何實現大學英語情感教學
工作坊強調“學習=經驗+反思”,通過“反思學習經驗”、“反思如何去應用新的學習成果”,訓練學生的分析、評價和綜合應用能力,拓展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成效。我們在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將工作坊作為師生交流活動的場所,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克服消極的情感因素,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對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產生積極地影響。
首先,在工作坊中,通過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正確運用競爭和合作,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動機是激勵人們采取行動的心理動因,包括:內部動機(主要源于學習者本身的興趣)和外部動機(影響學生學習的外部誘因和刺激)。參與語言類工作坊的學生大多有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其大部分持有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工具性動機,也有部分想提高自己的英語交際水平。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如果沒有新的刺激,學習動機將逐步遞減。因而,我們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工作坊中,我們不用拘泥于教材,可以選擇新穎、有趣、生活化的學習內容,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創(chuàng)設基于學生舊有經驗又有一定挑戰(zhàn)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利用舊知識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欲,從而提升教學效果;“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工作坊正是通過小組間合作學習,并引入合理的競爭機制,使學生既能增強參與意識,又能通過組間競賽增強學習動機,促進個性的健全發(fā)展;老師在工作坊中通過設置適合學生合作完成的小項目、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成果,給予正面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和自尊,有效地鞏固、強化并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動機。
其次,在工作坊中,創(chuàng)建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因材施教,克服或減少學生焦慮等消極情緒。焦慮是指“個體由于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得其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tài)”,在外語學習上主要表現為語音變調、忘記單詞、沉默不語等,是影響外語學習的主要情感因素。工作坊不同于與傳統(tǒng)的測試、競爭型的課堂方式,這種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下,切實踐行著寓教于樂的理念,緩解了學生的“交流畏懼”(個人對他人的真實或者預期交流產生的恐懼或焦慮程度),師生融入環(huán)境,進入角色,思維噴涌,激發(fā)尋求知識的欲望和熱情,真正使學生體味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工作坊教學中,形成性評價代替了傳統(tǒng)課堂的終結性考核,使學生沒有了“考試焦慮”(在應試情境刺激下,受個人的認知、評價、個性、特點等影響而產生的以對考試成敗的擔憂和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應狀態(tài)),降低了外語課堂競爭強度,學習者更能全身心參與活動;由于工作坊的小眾式教學模式,老師更易關注學生的言行舉止和心理表現,給易于焦慮的學生提供享受成功的機會、允許學生的語言使用錯誤、鼓勵學生適度冒險、引導學生自我評價、采取適合不同學生需要的課堂活動、及時鼓勵肯定學生成果等方式,將學生的“負評價恐懼”(對他人評價的憂懼,為負面評價而苦惱,以及對他人可能給自己負面性評價的預期)降到最低限度。
再次,在工作坊中,和諧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積極地移情。移情,是指能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教學中的移情包含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把學生的感情移入自己的心里,即設身處地;一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入學生的心里,即感染學生。羅杰斯指出: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自由表現出來的重要心理環(huán)境。而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不僅取決于老師的教學方法,包括教學材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評價標準等,還取決于和老師與學生的人際交往。在工作坊教學中,一方面老師多采用合作型的小組活動,使成員間有小組的歸屬感,促進相互學習和支持,提高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與學生交流,傾聽他們的意見,重視他們的情感,根據學生需要安排教學活動,適時贊揚學生的成績,寬容學生的不足,從而創(chuàng)設一個“心理安全”、“活動自由”、“管理自主”的外語學習風味,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提高語言教學的效果。當然,教學中的移情是雙向的。在老師與學生建立積極恰當的朋友關系的同時,學生也會和老師多交流,讓老師了解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工作坊就是以這種師生間相互的正移情為基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
四、結語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積極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通過有效的情感策略,來促進學生學業(yè)的進步和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工作坊正是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的語言交流平臺,激勵和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減少學生的消極情緒、促進師生的正移情,達到學習的最大效用。
參考文獻:
[1]ArnoldJ.Affect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Gilmore A.Review:Affectin Language Learning by J.Arnold[J].ELT,2000,(54-2)200-204.
[3]孫軼婷,裘廣宇.工作坊模式下大學英語情感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2)37-38.
[4]項茂英.情感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理論與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3)23-26.
[5]賈寧.大學英語情感教學芻議[J].實踐與探索2012,(32)204.
[6]張春柏,吳波.從翻譯課堂到翻譯工作坊[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2)70-73.
(作者單位: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