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是一個文化非常多元的城市,很多個國家的都在這里留下了文化的烙印。然而今天這個獨特的文化品牌正在轉變,也丟掉了老上海多元化的文化身份。如果我們能夠去重視那些燦爛的歷史中的文化遺產(chǎn),上海就很可能再度是充滿希望的。我們當然是要用用自己多元化的文化身份來相關的地應對今天時代的變化。用設計去改良老上海的傳統(tǒng)文化,由此可以讓傳統(tǒng)的文化應用到生活用品中。將它作為一種旅游產(chǎn)品推廣出去,讓人們將上海的傳統(tǒng)文化帶到世界各地,讓老上海的文化永遠流傳下去。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傳承;旅游產(chǎn)品;流失發(fā)展
一、研究背景
隨著生活的變化與改善,很多社會上事物都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拆散重組,老弄堂的消失等,但總要有些記憶不能抹去,總要有些兒時的印象要被記住從而能夠被懷念,因為現(xiàn)今的上海不只是如今呈現(xiàn)出來的樣貌,百年變遷才造就了如今的燦爛輝煌。
從文化層面來講,上海文化中悠久的歷史受到了來自全世界的注目,人們對上海文化中的傳統(tǒng)部分的態(tài)度有很大轉變,它的傳統(tǒng)文化也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是利弊共存,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要用一種發(fā)展的心態(tài)去面對。所以也要有所注意本土文化被外來文化取代的可能性。這很大程度上是老上海文化處于的一種困境。
二、老上海的文化傳播
1、上海文化的發(fā)展
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特征的非弄堂莫屬,作為上海特有的民居狀態(tài),可以說是上海近代歷史中最直接產(chǎn)物。它組合而成了上海作為近代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成為了上海近代歷史中地方文化的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但是今天這個習俗正在慢慢走向衰落。
上海小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實在民國時期開始,上海就已經(jīng)形成了多元化的國際飲食文化,它的包羅萬象海納百川,讓人們在這里可以吃到全世界具有代表性的食物。
由于百年前歷史和開埠的特殊背景,十里洋場在當時便聞名世界。在近現(xiàn)代史上的上海一直都可以說是屬于洋人富賈的地方。到了改革開放初,上海本土產(chǎn)品就以做工精良和款式新穎而再次被稱贊,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和追捧。
2、上海文化的流失
其實所謂上海弄堂——左右翻這個“弄”字,也不過就是指的是小路的意思。誰能知道會有那么一天,今天的新上海人會把當年的弄堂像逛街心公園似的一條條逛過來呢?上海的小吃在膾炙人口之中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這些小吃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漸漸的失去了它們品質味道。許多的古鎮(zhèn)也遭到了來自自然的或者人為的不同程度的破壞。
三、插畫設計
1、上海小吃
對于上海小吃,曾經(jīng)的三大件—豆?jié){油條都沒有自己的空間,人們也在漸漸淡忘我們自己的小吃,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做的關于老字號店鋪,他們用自己的傳承發(fā)展出品牌,我認為值得記憶,我選擇用這種方式將它們記錄下來,因為他們已經(jīng)不僅僅是品牌,而是一種民族文化,用軟件做出文化歷史感的東西。
在處理圖形時,我選用的是古代小吃車及車上的竹板,竹排,具有歷史感,同時以現(xiàn)代上海元素加入其中,上海話夾雜其上,增添了活躍度,城隍廟的招牌置于中間上海小吃地址還是很值得去再設計和保留。因而再選用了紅花油等老包裝上的元素進行再設計。
2、上海弄堂
對于上海弄堂的印象,是線面的結合,長長的電線夾雜房側,還有搭在走道間的晾衣架,構成了線條的優(yōu)美,兩邊長且窄的墻壁曲徑通幽,搭配線條形成了極富構成感的畫面,這也就是我創(chuàng)作的設計思路和來源。
3、上海戲劇
上海戲曲是是中國近代戲劇的發(fā)祥地之一。我選用的是老上海時期著名的“蘭心大戲院”作為背景,輔以民國老物件,越劇人物躍然紙上,表情生動有趣而不失越劇的柔美與細膩。我選用頭飾部分著重表現(xiàn)上海各類戲劇的不同。
4、上海古鎮(zhèn)
對于上海古鎮(zhèn)的表達是基于江南地方的房屋特色與小橋的構造來主要表達的,我選用硬山頂?shù)姆阑饓γ孀鳛橹虚g表現(xiàn)部分,橋的構造置于下端兩邊,觀賞的花船,中國古代喜慶元素燈籠,炮竹,舞獅子等的應用夾雜其中,體現(xiàn)濃濃的鄉(xiāng)土風情。
5、上海馬路
插畫中我所表達的圖形是以南京東路外灘一片的街道,古老的歐式風情夾雜著老上海的建筑特色,形成了一百年前上海式風格建筑。上海話的置于扇面,意思是“剪刀石頭布”正是對選取哪條馬路的困惑了。俏皮的一種風格。
6、上海購物
十里洋場正是對富賈云集的繁華上海很準確的形容,而其商業(yè)也是當時國際一流,我選用的是當時風云一時且今天還是繁華依舊的南京東路作為街道背景,各大商品置于其上,讓人難以抉擇。
四、結語
通過一系列設計的途徑表現(xiàn)它歷史感與現(xiàn)代感的高度統(tǒng)一,在傳播它的條件下同時也去繼承與創(chuàng)新,符合時代特色,因而選用插畫形式展現(xiàn),加入紅花油等老包裝元素,仿古月份牌的表現(xiàn)形式,濃烈的老色彩,現(xiàn)代感十足的人物表現(xiàn)與構成等,相信這既是對歷史的一份敬意,也是接近今天新時代的表現(xiàn)趨勢,兩者的結合能夠更好地為人們接受,從而了解到我所表達的思想。保護也發(fā)展老上海文化,這也是我設計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朱 曦. 基于上海地域文化的旅游紀念品設計新思路[J]. 滁州學院學報, 2013,4.
[2] 徐 蓉. 地域文化與昆劇流派的形成[J]. 上海戲劇, 2004.
[3] 王海燕. 地域文化與課程[J]. 華東師范大學, 2003.
【作者簡介】
武紅艷,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平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