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銳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勢不可擋,教師不能消極應付,而要積極應對,從改變教師自身開始,讓學習、成長、發(fā)展發(fā)生在學生身上。
關鍵詞:自我改變;微笑;激勵;溝通
2011年秋季,我有幸從基層初中調入環(huán)縣五中任教。初來乍到,面對如火如荼的新課程改革和五中首屆初中生,我的工作壓力自然很大,可是回想一下自己十幾年的基層教學經驗和業(yè)績,也許會輕松許多。然而,“擺著架子,拿起威嚴,把持課堂”這種“一貫做法”是與課改要求格格不入的,五中的學生更是不會吃這一套的,這次應該怎么做?我很困惑。常言“窮則思變”,我必須“困則思改”,可是靠微弱的自己能改變了誰,又能改變了什么?無奈我只有想方設法從改變自身開始。
一、改“威嚴”對“微笑”面對學生
以前總板著面孔,一副威嚴的架勢面對學生,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單打獨斗、機械式地學習,效果極不樂觀。在我要求學生寫的周記中,學生說:“老師,我們最喜歡你微笑的樣子,那會使我們覺得安心,最怕你生氣,因為你生氣,我們就會很害怕,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事?!碑斘覈L試微笑著走進課堂,慷慨地將微笑灑向每一個學生,不僅是自信的反映、樂觀的表現(xiàn),同時還能給學生帶來溫馨、平易近人的好感覺。微笑是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一把寶貴鑰匙,它使師生間的距離一下子縮短、拉近、靠緊,從而使師生之間容易溝通、交流,情感易于和諧、融洽、共鳴。慢慢的我不再吝惜自己的笑容,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讓學生感到你的關懷、你的溫暖。在這種融洽的氣氛中,他們更愿意和你進行心靈的溝通,更能使他們在輕松歡樂中有條不紊地合作學習。
二、變“相信自己”對“相信學生”
原來我總認為自己對教材吃得透,對考點把握得準,課堂不敢放手,在此心境作用下,自然是“以我為主”,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對學生的不信任。學習畢竟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作為老師,面對文本,我們考慮的首要問題不該是“我要教什么”,而應該是學生“要學什么”。教參上所羅列的教學重難點固然重要,可學生真正通過自讀探究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所提出的質疑應該尤顯可貴。課堂上通過放手,充分相信學生,他們的探究成果、合作創(chuàng)新有時讓我感到特別意外和驚喜。實踐告訴我:“要相信我們的學生能做到最好”。
三、管理以“少批評”變?yōu)椤岸嗉睢?/p>
作為教師,愛優(yōu)生很容易,表揚和激勵優(yōu)生自然也是常事,而課堂內外不守規(guī)矩的、完不成學習任務的大多都是后進生,一味地指責與批評很難收到應有效果,甚至適得其反。對待他們的不足與過錯要能夠容忍,專挑閃光點進行放大與激勵,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們班上有一名男生,平時調皮搗蛋、紀律松懈、無心學習,可是人又比較勤快,動手能力較強,我拿他的這個亮點不失時機地進行表揚,多次激勵他動手為班上修飲水機、電燈、插座、多媒體等,他好像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表現(xiàn)得很積極、熱心,每次為班上修完一樣東西,我都要公開捧捧他,“你是學習物理的好料子,我相信你的物理成績一定會提升!”后來在物理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他漸漸地專心了、投入了、好問了、愛鉆研了,成績也逐步提高了,中考物理居然考了82分。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當學生畢業(yè)后,最記得你的是那些曾經被你用公平的心激勵過的后進生,雖談不上滴水之恩,但很可能是你當年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打動了這些學生,使他們永遠記得你。
四、課外以“少搭理”變?yōu)椤岸鄿贤ā?/p>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同情心,對人由衷的關懷,這才是教育的血和肉,教師不能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過去我除了課堂上跟學生打交道,課外常常無心搭理學生,使師生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形成一定的隔閡。因此,我試圖在課堂內外、有事沒事地與學生搭訕,投其所好從他們感興趣的人和事說起,解除他們的戒備心理,不經意間的噓寒問暖、點滴關懷,他們會用十倍乃至百倍的理解來回報你,課堂上才會迎合你、相信你。愛是最好的語言,只有給學生最真摯的愛,學生才會對你有親近感、期望感、信任感,才會對老師打開心靈的大門,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變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為分層走班制
多年來,我們嘗試過“分層過濾”法、“小組捆綁”法,特別是隨著初三畢業(yè)班綜合復習的深入,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日益顯著,這就要求教學中要在教學目標、內容、速度、方法等方面考慮這種差異性。我們嘗試著組織學生“分層走班”學習,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由三名物理教師分別負責教學。上課前,根據(jù)學生特點精心設計相應層級的學習目標、內容和方法,課堂上要認真組織落實,課后及時檢查評價。學生的層次定位是一個相對動態(tài)的過程,定期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情況進行階段性的調整,做到“能進能出”,“有上有下”。通過分層走班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果較為明顯。
新一輪課程改革勢不可擋,我沒有選擇逃避和消極對抗,而是從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觀念、師生關系和教學方法開始,實現(xiàn)了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促進了學生的能力提升和健康成長,我實踐我快樂!
參考文獻:
[1]楊軍.新課改下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的關注點[J].中小學電教,2010(Z1).
[2]李霞.淺談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教育行為[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2).
[3]彭葉.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合作初探[J].教育探索,2005(1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