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摘 要:要想學好一門課程,除了要有足夠的練習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學生對該課程產生足夠多的興趣,只要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那么無論多么復雜的課程他們都有動力支撐去鉆研,就如何善用激趣教學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效率進行一些經驗分享。
關鍵詞:興趣;導入;提問
贊科夫曾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特別是對于相較其他主科來講并不受重視的初中歷史學科來說,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課程的興趣是完成高效初中歷史教學的首要前提,那么,如何有效利用激趣教學來讓學生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由被動變?yōu)橹鲃幽兀?/p>
一、利用新穎的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
初中生有著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特點,一旦教師開始照本宣科地進行課程教學,學生就很容易開小差,當歷史課在學生腦海中有了無聊課程的印象時,教學就難以為繼了;然而同時,初中生也有著其他階段學生所不具有的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感覺新鮮的話題,初中生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聽講,所以當教師用新穎的導入方式作為每節(jié)課的開端時,學生就很容易被吸引住,從而教師有更好的條件來進行后續(xù)的教學。比如說,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天性,在每節(jié)課程的開始都給學生講一個歷史小故事,然后向同學們提問他們所知的同時期的歷史著名人物或者歷史小故事,此時學生就會踴躍回答,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的回答為切入點開始介紹當堂課要講的歷史知識,給同學們一開始就營造的活躍氣氛,進入到真正的歷史學習中去。又比如,我曾經在講到秦漢歷史時,在課堂開頭給學生用多媒體放了《秦時明月》(廣受學生歡迎的動畫片)的片頭曲的動畫片段,當學生被我完全吸引后,我向學生提問動畫的主要內容,在熱烈的氣氛中得到學生的回答后,我又讓學生用一句話評價秦始皇,學生大多給了否定秦始皇的回答,這時候我讓學生思考秦始皇在歷史上是否只有過錯而沒有貢獻,當學生進入思考后我順勢帶學生進入了秦漢時期各項變革的學習,同時讓學生發(fā)現(xiàn)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告訴學生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歷史往往比動畫片還要精彩。學生在這樣的課堂導入中很容易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也慢慢培養(yǎng)了對歷史的興趣,學到了學習歷史必備的一些方法,合適的課程導入往往能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二、利用討論、辯論的活動提高學生興趣
因為歷史本身的多面性、模糊性,每個人眼里的歷史都是不同的,所以歷史課堂上十分有必要不時地進行討論或者辯論。特別是在初中歷史課程上,一成不變的上課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精神上的疲倦,教師只有用各種各樣的課堂小活動使得課堂變得繽紛多彩,學生才有動力繼續(xù)學習下去。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或辯論,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課程理解上的誤區(qū),而學生也能在討論中對歷史思考,對于已知的他們會有成就感,而對于未知的則會有探尋的欲望,無論前后者,都能增強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興趣。舉個例子:在講到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轉變時可以以“你認為哪種制度更好”為討論的主題讓學生進行自由辯論,學生可以盡情地各抒己見,在討論中不僅推進了課程進度,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然后進行相互的辯論,教師準備了小獎品獎勵支持者更多的一方。通過討論與辯論,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也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了歷史的評判中來,漸漸地,學生在初中課程里將會對歷史課程情有獨鐘,歷史課程的教學也就能事半功倍了。
三、利用巧妙的提問提高學生興趣
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提升是在不斷提出疑問、解決疑問中進行的,教師的一個巧妙的提問往往能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對歷史的真相有挖掘的欲望,學習興趣也就有了相應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巧妙的提問,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學生的德育概念,一個疑問解決后,教師再逐一指導學生思考后面的問題,更可以將最后的疑問作為課后拓展,讓學生課后進行資料的整理與收集,在第二節(jié)課與同學們分享。這樣巧妙地將兩節(jié)課聯(lián)接了起來,使得教學能連續(xù)不斷,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程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從學生回答的問題中得到相應的反饋信息,知道學生哪些地方的知識點內容已經掌握,哪些地方的知識點內容仍然存在疑問,將這些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進度,促進學生在歷史的學習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與進步。
四、挖掘教材魅力激發(fā)學生興趣
初中歷史教材不僅僅有著通俗易懂的歷史小知識,其插畫也同樣精致有趣,而插畫背后往往則有讓人深思的故事。這兩點都是教師可以用來發(fā)掘來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首先來討論插圖的有效利用。初中生往往稚氣未脫,相較于密密麻麻的文字,學生更加喜歡看花花綠綠的插圖,而教材的編寫者也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將很多課程要點包含在了插圖里,但是學生很少會自己去發(fā)現(xiàn)編者的良苦用心,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進行提醒與引導。比如歷史書上有很多地圖,這些對于學生更好地記憶歷史知識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師每講到一段時期的歷史時,可以讓學生先研究教材中那個時期的地圖,同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個簡易的地圖請學生上臺來進行名稱和時間的填充,并且可以讓那個學生進行地圖上的勢力分析,讓他模擬一下自己如果是戰(zhàn)爭的主導者將會從哪里入手攻打,這樣可以變相地加深學生對地圖的記憶,相應的工具插圖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請學生猜測其使用的方法,使得學生從用途出發(fā)進行記憶。然后我們來探討一下歷史教材上歷史小知識的有效利用。教師可以通過自我擬定一段歷史人物的對話請學生根據(jù)歷史書上提供的環(huán)境背景來進行表演,學生能夠在表演的過程中培養(yǎng)對歷史人物的喜愛,從而愛屋及烏地就會對該段時期的歷史感興趣。多多進行這樣的活動,學生對整個歷史的興趣就能很成功地被激發(fā)出來。
五、利用英雄事跡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特殊情感
英雄,一個神圣的名稱,其精神彰顯著歷史的魅力。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而在這個世界上最能觸動人心的就是英雄所擁有的民族大義,所以教師在歷史的激趣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利用文字、語言以及多媒體讓這些英雄重新站在學生面前演義自己可歌可泣的一生,使學生被他們的熱血感染并且產生共鳴,當每一個學生的心中都屹立著一個英雄時,他們不僅僅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情與理解,對自己未來的人生也會有更好的規(guī)劃。試問,當學生的思想與歷史相羈絆時,他們還有什么理由拒絕歷史呢?如此,教師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讓歷史在學生心中有了立體感,還達到了德育的目的,歷史課堂教學變得高效化。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來建立這種立體感,如通過對某一人物生平素材的收集,包括圖片、文字、影像資料等等,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英雄人物的真實性。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實事求是,不要將英雄人物的實際事例過于神話,讓學生產生遙不可及的崇拜心理,反而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教師激趣教學中要把握住初中生的自身特點,加以各種巧妙的方法,才能有所收獲,這就要求教師在每節(jié)課之前都要精心計劃好自己的教學計劃,結合學生的具體生活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同時,不斷地用各種新穎有趣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讓學生能在歷史海洋中暢快徜徉,使其樂在其中,學生才樂意跟著教師的步伐進行歷史課程的學習,并用充沛的熱情來對待初中歷史的學習,用充滿活力的姿態(tài)完成教學目標,從而進一步完成打造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徐波.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1.
[2]文素芳.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
[3]林琳.試論故事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2(10).
[4]張喜紅.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J].廣西教育, 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