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光寶
摘 要:和諧社會建設需要以和諧校園建設為基礎,高校中層干部作為高校發(fā)展的核心力量,其辦學治校能力高低至關重要。作為高校中層領導干部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zhì),將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內(nèi)容。
關鍵詞:高校;中層干部;能力
管理學認為:“領導是領導者為實現(xiàn)組織的目標而運用權利向其下屬施加影響力的一種行為”。領導是一種行為,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領導者為了實現(xiàn)既定目的,利用職權向被領導者實施管理。高校中層領導干部作為高校的管理者,一般在高校從事科研、教學或管理工作,在整個高校管理體系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高校中層領導干部應具備的幾種素質(zhì)
一名優(yōu)秀的領導,一方面需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zhì)、業(yè)務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另一方面還要具備以下素質(zhì):1)要有服眾的人品。人品是指人的品質(zhì)、品格,是人如何做人最核心的東西,領導首先要有好的人品。通常情況下,能夠服眾的人品主要包括正直、誠信和大度等,其中,正直要求公正、坦率、敢于堅持正義,主持公道;誠信是領導干部人格魅力的基石,也是領導干部在群眾中樹立威望的前提。講誠信,就是要做到表里如一,心胸坦蕩,說到做到。大度,是一種胸懷,是一種“海納百川”的氣概。寬闊的胸懷是一種自信、一種境界。只有胸懷寬廣,才能容人容事,才能贏得多數(shù)。2)寬廣的眼界。所謂眼界是指人們認識事物的廣度和深度。眼界寬,就是對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進行全面的認識和把握,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個人的眼界反映著他的思想境界,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遠才能做得好。第一,要有放眼世界的戰(zhàn)略眼光。戰(zhàn)略眼光是各級領導的必備素質(zhì)。在當今改革開放的時代,是否有戰(zhàn)略的眼光、開放的思維,是決定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乃至一個部門發(fā)展水平的關鍵;第二,要有洞察未來的敏銳眼光。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對于領導干部來說,無論是想問題,還是辦事情、做決策,都要著眼未來、著眼長遠,從而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第三,要有統(tǒng)攬全局的眼光。領導干部需要樹立全局觀念,善于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正確協(xié)調(diào)處理各種關系,對各方面的工作進行統(tǒng)籌安排。3)要有敢于擔當?shù)呢熑胃?。擔當就是勇于接受并主動擔起責任。敢于擔當,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一種品質(zhì)。職務就是一種責任,權力就是一種義務,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盡到相應的責任。而且隨著職位越來越高、手上的權利越來越大,那么肩上的責任也就應該越來越重。敢于擔當還是領導者的一種人格魅力。因為敢于肩負責任,才敢于直接面對工作中的挑戰(zhàn)。4)要有果敢處事的風范。所謂果敢處事就是要求領導者做事要有膽識。對于領導者來說,“膽”體現(xiàn)為決策與干事的勇氣和決心,“識”體現(xiàn)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膽和識是辯證的統(tǒng)一,識是膽的基礎,沒有識就不可能有膽量和勇氣;膽是識的核心,沒有膽量縱有再多的知識,也難以成就事業(yè)。做事果斷,是指說話、辦事、決策都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凡是遇事主意不定、意志不堅的領導,難以贏得別人的信任,也就難成就事業(yè)。5)要有善于識人用人的本領。在推動事物發(fā)展的各種矛盾中,人是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為關鍵的因素。成功領導者最主要的能力,就是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和使用人才。識人是用人的前提??礈嗜?,并用好人,則工作、事業(yè)就順;看不準人,用不好人,即使開局再好最后都得失敗。那么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兼具德與才的人,其中,“德”主要是在思想政治和作風方面對人提出要求,通常是指人品、倫理道德,以及政治品德等;而“才”主要是在才智、才華、才能等方面對個人能力、水平等提出要求。對于領導來說,如果善于用人,那么他同時也會善于發(fā)現(xiàn)所用之人的長處,避免他們的短處。
二、高校中層領導干部要正確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任何一個中層干部,由于其所處的位置和環(huán)境,必然要學會處理好四種關系,即對“上”的關系、對“下”的關系、對“內(nèi)”的關系和對“外”的關系。
1)正確處理對“上”的關系。處理好對“上”的關系,就是要處理好與上級主管部門,以及與校級領導之間的關系。中層干部對于校級領導而言,既是執(zhí)行者又是參謀。作為執(zhí)行者,要對學校的決策要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不能討價還價,能辦的則抓緊辦,辦不到的要及時說明情況,絕不能無故拖延。同時,在執(zhí)行過程中,還要結合部門實際,制定切合實際的貫徹措施。作為參謀,就是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從部門的角度、從中層干部的視角出發(fā),為學校的發(fā)展出謀劃策,替校分憂。2)正確處理好對“下”的關系。處理好對“下”的關系,就是正確處理與本部門教職工之間的關系,做好服務者。中層干部首先是部門的負責人,要科學統(tǒng)領本部門的人財物,把本部門的事情做好。要能夠制定符合本部門發(fā)展實際的發(fā)展目標,用確實可行又充滿希望的目標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要及時了解教職工的心聲,既要樂于傾聽,更要善于兼聽。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廣泛聽取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意見。要時刻關心教職工的疾苦,真心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困難,實行有效的“情感管理”。領導只有真正關心下屬,才能贏得下屬的信任和忠誠,進而高效、高質(zhì)量地完成交付的各項任務。3)正確處理好對“內(nèi)”的關系。正確處理對“內(nèi)”的關系,就是正確處理好部門正、副職之間的關系。部門正、副職之間的關系是戰(zhàn)友間的關系,是合作者間的關系,絕不是競爭對手間的關系。正職要放手,支持副職的工作,主動聽取副職的意見,對副職指導而不代替,對副職在工作中發(fā)生的小偏差、小過失要能夠包容,要能聽得進副職乃至部門工作人員的不同意見。副職要正確看待自己的位置,一方面要負責自己分管的工作,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善意地指出正職的缺點,另一方面要注意維護正職的形象,要善于補臺。要能做到在正職的領導下,積極配合,履行職責,抓好落實,增強領導班子的合力,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4)正確處理好對“外”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對“外”的關系,一方面要處理好與省內(nèi)外、甚至是國內(nèi)外兄弟院校、兄弟部門之間關系的同時,另一方面還要處理好與校內(nèi)兄弟系部之間的關系。既要走出校門,廣交朋友,積極與省內(nèi)外、甚至是國內(nèi)外兄弟院校、兄弟部門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它們的先進理念、學習他們的先進做法,通過消化吸收,提升自身水平。又要正確處理好校內(nèi)各部門間的關系,搞好內(nèi)部的精誠團結。要克服“自我中心主義”,要有“一榮俱榮、一傷俱傷”的大局觀念,能夠做到齊心協(xié)力,共同謀求學校全局工作的整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周仕興,陳燕玲.堅持政治家、教育家、管理學家辦學努力提高我區(qū)高校領導干部辦學治校能力[N].廣西日報.2008-11-05.
[2] 趙紅亮.高校中層干部和諧領導力模型及建設機制創(chuàng)新[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07-26.
[3] 王慶余.淺論黨的建設科學化引領高校干部隊伍建設科學化[J].學理論,20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