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茗 周繼和
摘 要:鐵餅運動起源于古希臘,19世紀末20世紀初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隨著規(guī)則的不斷完善,以及運動員技術的不斷改進,該項目的世界紀錄也隨之不斷提高。本文通過運用三維高速攝像對優(yōu)秀女子鐵餅運動員姜鳳晶在2014年3月全國投擲公開賽(成都站)中的擲鐵餅技術進行拍攝,姜鳳晶本站的運動成績?yōu)?7.64m。通過對姜鳳晶擲鐵餅的錄像進行技術解析,獲得姜鳳晶在比賽中的運動學參數(shù)及運動學特征,查閱相關資料為運動員擲鐵餅技術提供定量分析依據(jù),同時從運動學角度指出運動員姜鳳晶在投擲鐵餅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對鐵餅運動員姜鳳晶的運動成績有幫助,以期為我國鐵餅運動員運動技術的優(yōu)化以及成績的提高提供運動學指標和技術參考。
關鍵詞:鐵餅運動員;運動學
1 研究目的
鐵餅運動起源于古希臘,19世紀末20世紀初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隨著規(guī)則的不斷完善,以及運動員技術的不斷改進,該項目的世界紀錄也隨之不斷提高。
本文通過運用三維高速攝像對優(yōu)秀女子鐵餅運動員姜鳳晶在2014年3月全國投擲公開賽(成都站)中的擲鐵餅技術進行拍攝,姜鳳晶本站的運動成績?yōu)?7.64m。通過對姜鳳晶擲鐵餅的錄像進行技術解析,獲得姜鳳晶在比賽中的運動學參數(shù)及運動學特征,查閱相關資料為運動員擲鐵餅技術提供定量分析依據(jù),同時從運動學角度指出運動員姜鳳晶在投擲鐵餅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對鐵餅運動員姜鳳晶的運動成績有幫助,以期為我國鐵餅運動員運動技術的優(yōu)化以及成績的提高提供運動學指標和技術參考。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中國優(yōu)秀女子鐵餅運動員姜鳳晶,身高1.78m,體重95kg,第九屆大運會冠軍,2013年全國錦標賽預選賽亞軍,2012年全國田徑大獎賽肇慶站季軍。
2.2 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查閱大量學術期刊、論文集,為本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jù)。
2.2.2三維攝像解析法
2014年3月在全國田徑投擲項目公開賽(成都站)現(xiàn)場,對亞軍姜鳳晶投擲動作進行三維定點高速攝像。用兩部JVC攝像機1部置于投擲圈方向的正后方和正右側(cè)。兩部攝像機的主光軸夾角約為90°,拍攝頻率為50Hz,運用SignalTEC3D三維錄像解析軟件對錄像視頻進行解析,選用松井秀治人體模型(21個關節(jié)點,16個環(huán)節(jié))。原始數(shù)據(jù)經(jīng)低通濾波器平滑處理,截斷頻率為8Hz。
3 研究結(jié)果
3.1 雙腿支撐起轉(zhuǎn)階段
姜鳳晶預擺最大時刻的肩髖角為61.3°,拉引角為127.2°,左髖角、右髖角、左膝角、右膝角分別為146.9°、134.3°、128.1°、147.2°至右腳離地時刻(t2)肩髖角為35.8°拉引角為131.5°,雙腿支撐階段用時0.52s,右腳離地時刻左肩速度為 1.77m/s,右肩速度為0.61m/s,雙腿支撐階段重心波動0.03m范圍徘徊,重心高度趨于下降狀態(tài)。
3.2 左腳單支撐旋轉(zhuǎn)階段分析
在單腳支撐旋轉(zhuǎn)階段姜鳳晶共用時0.54s,左腳離地時刻左肩、右肩、左髖、右髖的速度分別為0.87m/s、1.6m/s、2.7m/s、3.39m/s。左膝角為114.4°,此時左右髖關節(jié)速度明顯大于左右肩速度。
3.3 騰空階段分析
姜鳳晶在騰空階段共用時0.12s,姜鳳晶在右腳著地時刻的肩髖角和拉引角分別為71.4°、146.7°。騰空階段重心速度有所增加,增幅為0.36m/s,t4時刻姜鳳晶的右踝角為87.5°。
3.4 過渡階段分析
姜鳳晶在右腳著地時刻左髖、右髖、左肩、右肩速度分別為2.85m/s、1.81m/s、2.77m/s、2.57m/s。左腳著地時刻肩髖角和拉引角分別為46.5°、126.2°。
過渡階段鐵餅的速度一直處于加速狀態(tài),左腳著地時刻鐵餅的速度為9.09m/s。
3.5 最后用力階段分析
姜鳳晶在鐵餅出手時刻鐵餅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和出手高度分別為37°、18.52m/s、1.493m。肩髖角、拉引角分別為19.9°、172.0°。最后用力階段重心水平高度一直處于上升趨勢。
4 研究結(jié)論
1)姜鳳晶在雙支撐階段預擺最大時刻的肩髖角為61.3°,拉引角為127.2°上體扭曲幅度合理,預擺充分,超越器械能力強,能夠很好的將鐵餅控制在身后。雙腿支撐階段重心波動0.03m范圍徘徊,重心高度趨于穩(wěn)定并逐漸下降狀態(tài)。左右肩轉(zhuǎn)動速度差距較大,右肩速度偏小,對于右肩速度的訓練需進一步加強。
2)姜鳳晶在左腳單支撐階段用時0.54s,用時較長,上下肢速度明顯差異,有利于肩髖角和拉引角的增大。左膝角為114.4°,左膝屈曲角度大,兩肩速速度差較小,轉(zhuǎn)速較慢,右腳騰空時間長,造成鐵餅速度流失嚴重,不利于向下一階段過渡。
3)姜鳳晶在騰空階段用時 0.12s,用時比較合理,在右腳著地時刻的肩髖角和拉引角分別為71.4°、146.7°,保持超越器械能力強,能夠很好的將鐵餅控制在身后。肩髖扭緊程度比較一般,有待進一步加強,重心穩(wěn)定性一般,不利于過渡到下一階段,右腳著地時刻下肢伸展程度較小。
4)姜鳳晶在左腳著地時刻肩髖角和拉引角分別為46.5°、126.2°,旋轉(zhuǎn)不充分,超越器械能力強,能夠很好的將鐵餅控制在身后。左右肩速度差距很小,腰部扭轉(zhuǎn)能力需要大大加強。
5)姜鳳晶出手時刻出手角度、速度、高度分別為37°、18.52m/s、1.493m,出手角度合理,出手速度偏慢,出手高度偏低,肩髖角、拉引角分別為19.9°、172.0°,最后用力幅度較小,身體扭轉(zhuǎn)所產(chǎn)生的力未能充分傳到器械上、出手時機稍晚,扭轉(zhuǎn)時身體儲備的能量沒有充分傳遞到器械上,影響投擲鐵餅遠度。
作者簡介:李俊茗(1991-),男,漢族,河南省商丘人,成都體育學院2015級運動訓練專業(yè)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田徑)運動生物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