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癌抗爭歷史久 出土化石從頭說
最近,《南非科學雜志》(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刊載了一篇考古文章,文中稱根據(jù)在世界遺產地——南非“人類搖籃”(Cradle of Humankind)的山洞中出土的人類腳趾骨化石判斷,人類與癌癥的抗爭至少可以追溯到170萬年前?,F(xiàn)代醫(yī)學傾向于認為癌癥和腫瘤是現(xiàn)代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所導致的,而這一標本的面世就把癌癥的起源與人類的遠古親屬聯(lián)系了起來。就在同一發(fā)掘地,專家們還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骨腫瘤,時間推測應該已經有198萬年了,但與那塊腳趾骨不同的是,這塊腫瘤是良性的。此一發(fā)現(xiàn)讓人們知道老祖先與現(xiàn)代人遭遇著同樣的問題,同時也讓科學家重新評估癌癥與不良生活習慣、基因突變等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弄清癌癥的起源。 (編譯自“科學前哨戰(zhàn)”網站)
一款游戲掀波瀾 趣聞奇事傳不斷
前不久,一款名為“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的精靈寵物養(yǎng)成游戲剛一推出就引來了各路玩家的爭相追捧,而由“玩”牽出的各種“趣”事也是層出不窮。由于游戲的一大特點就是需要玩家走出去到現(xiàn)實世界中尋找小精靈,這就迫使很多長期封閉且?guī)в幸钟羟榫w的人到外界與人溝通交流,其負面情緒的癥狀大為緩解。有的玩家還將這款游戲當成了結識新友以及愛侶之間消磨時光的新工具,使得相約上街抓精靈成為一種新時尚。更有甚者,一位來自新西蘭24歲的小伙湯姆·克里為了玩游戲,辭去了自己的工作,準備踏遍本土的山山水水來捕捉精靈。而俄羅斯的一家銀行也發(fā)現(xiàn)商機,推出相關人身意外險業(yè)務為玩家解決“后顧之憂”。
(綜合編譯自“每日郵報”、Oddity Central、“科學前哨戰(zhàn)”等網站)
人類演變未停止 進化仍屬進行時
無與倫比的大腦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讓人類似乎相信其已經處于進化過程的頂峰,可事實并非如此,例如有研究顯示與瘧疾的對抗性以及高海拔的適應性就是人類較晚的進化成果。哈佛大學最新的科學調查就推翻了此前的研究結果(即人類已經在4萬年前就停止了進化)。他們集中研究了大約兩萬名50歲以上的美國人,分析了相對壽命繁殖成功率(rLRS)和基因變異間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rLRS與受教育水平呈負聯(lián)系,受教育水平越高,他們的后代就越少。從進化角度來看,這表明自然選擇更傾向于受教育水平低的群體。不過研究者強調,這種推論出的自然選擇率遠比人類在過去幾代中文化和環(huán)境因素所造成的快速改變要小得多。 (編譯自“每日郵報”網站)
“常言皆道”未必可靠 “認知安適”提醒思考
著名網絡科普頻道Veritasium播放了一則短片,其中該頻道的創(chuàng)始人德里克·穆勒(Derek Muller)用科學的概念提醒人們平時相信的真理其實未必可靠。我們的大腦有時會因為“認知安適”(cognitive ease)而去相信一些并不可靠的事情。如果你的大腦不斷接受一種重復的信息,那么你就會處于一種“認知安適”的狀態(tài),從而容易相信這重復信息的內容。特別是對生活常識就會有種強烈的“認知安適”感。例如,科學家做過實驗,說到“雞的體溫”這個表述時,如果不斷強調其是“34℃”,人們就很可能信以為真,但實際上是在“41℃”左右。鋪天蓋地的“廣告”其實就是利用“認知安適”的最好例證??磥砦覀兩钪羞€要多幾分思考啊。
(編譯自“科學前哨戰(zhàn)”網站)
精研冰淇淋緣懷舊情結 味美抗融化始聞名業(yè)界
美國34歲的羅伯·柯林頓(Rob Collington)最近花費心思,利用特殊工藝推出了一種有機抗融化的冰淇淋Gastronaut Ice Cream,不但食材綠色,而且還消除了人們必須快速舔食以防冰淇淋融化的緊迫感??铝诸D從小就愛吃“宇航員冰淇淋”(Astronaut Ice Cream),雖說用料廉價,還有人工成分,但貴在是高溫不化。長大后,柯林頓愛上了無防腐劑、無色素的有機冰淇淋,可又難舍兒時情懷,于是他花了3年半走訪取經,制成了自己的抗融有機冰淇淋。首先將食材冷凍,然后真空加熱,將形成氣態(tài)的水分抽出,方法和用料都很天然。它的溫度與室溫相同,當被咬食后,會吸收嘴里的水分變成甜美無比的口感,讓距離和時間都不能成為品嘗冰淇淋的阻礙。 (編譯自Oddity Central網站)
棄瓶處理“粉身碎骨” 手機外殼“脫胎”而出
如果您想為手機配一個新的外殼,如今不用付錢就能辦到,只要拿幾個廢棄的塑料瓶當作“換資”即可。這一舉動出自幾名意大利高中生發(fā)明的綠色自動售賣機“MyProAction”,該機器可將塑料瓶進行研磨,然后以磨碎的小顆粒為原料,利用3D打印技術制成手機外殼。環(huán)保事業(yè)需要眾人一起動手,但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往往還需要一些物質刺激。這種“以物易物”的設計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拯救地球的行動中來,投進去的是垃圾,換出來的卻是各式時尚型號手機的外殼。這幾位高中生同他們的老師一直就如何讓年輕人有效從事環(huán)?;顒舆M行交流,之后就提出了這款機器的設計理念。目前他們正在尋找合作方以便擴大生產。 (編譯自Oddity Central網站)
調節(jié)情緒巧改變 得益氣息吐納間
科學研究越來越傾向于人類每天的基本動作—— “呼吸”對個人情緒的調節(jié)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焖俚暮粑ǔJ乔榫w焦慮、緊張的表現(xiàn),而研究顯示控制我們氣息的吐納也可以左右我們的感覺。有意識地進行深深的、慢速的呼吸可以穩(wěn)定我們的心緒。但不幸的是很多人往往采取一種對我們不利的呼吸方式,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深呼吸帶來的腹部明顯起伏可能會讓很多女性朋友覺得樣貌不雅。但是胸部的淺呼吸會讓人們產生緊張感,而深呼吸確實有利于身心。一項對46名音樂家的隨機調查就顯示,演出前的慢速呼吸調節(jié)對于消除表演時的緊張感十分有效。同時,2014年有調查顯示深呼吸冥想也可大大改善軍人創(chuàng)傷后的焦慮狀態(tài)。 (編譯自“科學前哨戰(zhàn)”網站)
詞“簍子”游刃比賽中 進三甲英語卻不通
泰國31歲的語言天才Komol Panyasophonlert擁有海量的英語詞匯,據(jù)說他已經記住了90%的英語單詞,并在世界級的拼字比賽中奪得了第三名。但諷刺的是這位詞“簍子”并不會英語,不只不會說而且連借助翻譯軟件用單詞組成像樣語句的能力都沒有。Komol對此有其自己的道理,他認為單詞游戲不需要語法也不用會話,它更強調的是賽者的邏輯、記憶以及數(shù)學等能力。Komol 14歲時在家中發(fā)現(xiàn)了一本舊手冊,并從手冊上了解了如何玩拼字游戲,從此他一天6小時字典不離手,發(fā)奮背詞,床上、浴室中、火車里一刻不得閑,終于在世界高手比拼中斬獲佳績,而且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中贏得了3萬多英鎊。他還表示將繼續(xù)努力,向著世界冠軍沖刺。 (編譯自“每日郵報”網站)
戍邊軍士緩緊張 跳段芭蕾換氣場
警惕的目光、緊張的神情總是出現(xiàn)在駐守韓、朝邊境的韓國士兵臉上。近期,一種新穎的緩壓方法像一股清風吹進了他們的軍營,那就是由韓國國家芭蕾舞團的演員為他們帶來的芭蕾舞課程輔導。官兵們開始跟演員學習豎趾旋轉等芭蕾舞動作,以達到一種放松的效果。這位演員言道,在軍隊里推行習“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她也不能確定這一方法是否奏效,但是士兵們通過一點點的學習,收獲了很多的笑聲,度過了美好的時光,沖這一點也是不虛此行。同樣,士兵們對此也是津津樂道,認為這一訓練可以讓他們保持冷靜,獲得一種平衡,同時戰(zhàn)友間的情誼也濃厚了許多。一位長官也肯定說芭蕾舞對于兵士增強靈活性以及糾正姿態(tài)都有不錯的效果。 (編譯自Oddity Central網站)
科學分析“撞臉”率 特征全合有幾許
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生物學家泰根·盧卡斯(Teghan Lucas)帶領她的團隊進行了一項有關人類臉部相似性的研究,即考察存在兩個臉部特征完全相似的人的概率究竟為多少。研究團隊從美國人體測量數(shù)據(jù)庫(ANSUR)中進行取樣,通過分析8個臉部的特征點(但并未公布特征點究竟為何),認為兩個臉部特征完全一樣的人出現(xiàn)的概率為一兆分之一,也就是可能性相當小。但為什么還是有人告訴你某人跟你長得很像呢?原因在于他看的是臉部的整體感覺,并不是科學的具體特征點,這也就是有時看一對雙胞胎長得非常相似,但深究起來不同點還是很多的原因。這一發(fā)現(xiàn)還表明了罪犯成功利用臉部相似嫁禍作案的概率非常之小。
(編譯自“科學前哨戰(zhàn)”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