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新
長期以來,高中語文課本都編入了大量古詩詞,這些極具代表性的蘊含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古詩詞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在任教學校的高一年級的4個文科班做了一項調查,其結果顯示:喜歡上古詩詞課的學生僅占21%;認為現(xiàn)階段中學古詩詞課堂教學效果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從這些數(shù)據(jù)反饋,教師認真思考應該如何改善教學模式,達到建立高效課堂的目的?課堂教學是最主要的知識傳遞方式,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課堂上老師教授的知識是印象最深刻的。針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教學枯燥、淡化意境、忽視想象等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過不斷探索和反思,總結出以下幾種打造高中語文古詩詞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運用導學案,讓學生充分做好課前預習。
在導學案中要求學生查找與作者相關的資料和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設置與所學作品相關的詩句與作品,使學生加強詩詞文化的積累,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把握詩詞的思想感情;設計一些鑒賞古詩詞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較閱讀等,讓學生通過導學案的預習,初步了解鑒賞古詩詞的一般方法,從而提高詩詞的感悟能力。教學流程在學案中要清晰體現(xiàn),讓學生在課前就知道這節(jié)課要做什么。
導學案要求全體學生都參與,教師要具體安排好任務,比如每個小組負責的問題、小組中的成員負責的問題,分工必須明確,這樣合作起來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熟知學生的特長,把合適的問題分配給合適的學生,讓學生增強自信。集體備課要多做幾種方案,文理生學習可能有不同特點,因此文理科的學案要有所區(qū)別,學習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區(qū)別,對課堂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有可能提出的問題都要盡可能考慮到。教師要提高應變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誦讀,教師要想法設法讓誦讀成為詩詞課堂的一個亮點。
在現(xiàn)行的教學體制下,教師并沒能拿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從誦讀中體會到古典詩詞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在講授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筆者引導學生讀出作者很復雜的感情,有對英雄人物的仰慕,有對歷史風云更改的慨嘆,有對當朝統(tǒng)治者憤懣,有為國獻身的豪情,有壯志難酬的苦悶,這些感情學生都可以在朗讀過程中區(qū)別、體味。而且,只有富有感情地朗誦詩句,經(jīng)過反復誦讀,學生才可能用心靈感悟詩詞,這樣所取得的效果不是灌輸式的講解可以達到的。
三、通過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詩歌所表現(xiàn)的情鏡,身臨其境,產(chǎn)生情感共鳴。
如講授李清照的《聲聲慢》時,筆者讓學生細讀“急風”“淡酒”“飛雁”“落花”“梧桐”“細雨”等感受詩人所用的意象,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幅充滿凄清悲涼氣氛的畫面,學生自然能夠體會到詩人亡國、思念、悼亡、漂泊的悲苦心境。筆者還請了一位繪畫能力很強的同學現(xiàn)場在黑板上畫了這樣場景的一幅畫,以這種直觀的形式表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更加深了學生對這些意象的理解。通過情境教學加深學生對詩詞的感受,開拓學生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詩詞的鑒賞能力,使語文古詩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古詩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一)播放一些和古詩詞有關的典雅柔美的音樂,通過音樂渲染鑒賞氛圍,烘托古詩意境,使學生進一步領悟詩歌情懷。如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播放宋祖英演唱版本,通過宋祖英慷慨激昂的唱腔體會宋詞豪放派的風格。音樂也是一種語言,能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詩詞的意境中,使其對詩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不僅可為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音像資料,還可將學生置于審美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感官得到有效的刺激,從而在優(yōu)美的詞句中激起他們強烈的審美欲望,再運用多媒體將圖、聲、色與古詩詞表達的意境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會得到不一般的感受。如李白的《蜀道難》中對艱險的蜀道的描述:“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攀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可以將蜀道險峻風光圖片制作成簡短幻燈片進行播放,引領學生加深對詩句的理解,讓學生用心感受充滿奇幻詭異色彩的蜀道景觀。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而且能感嘆作者簡單幾句便能營造如此強烈的視覺效果,從而使文字加深對學生的吸引力。
五、對比同類詩詞加深理解,增強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比如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和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都是經(jīng)典詩句,同屬送別題材,但是用了不同的意象加以表現(xiàn),這樣的對比可以加深學生對該類題材的深入研究,了解不同意象所營造的不同氣氛和作者想傳遞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或者不同作者使用同一種意象卻抒發(fā)不同的情感也可以作為對比,如李清照前期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和后期“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同是使用了意象黃花,但表達的感情不同,前者是閨房之思,后者是亡國、喪夫之痛。通過對比學習增強記憶的方式,學生對各種意象、各種題材或者多種表現(xiàn)手法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同時拓寬了閱讀面,擴大了想象空間。
中國古典詩歌鑒賞是有難度的,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肩負教學重任的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充分意識到古詩詞審美教學的重要意義,并走出當前古詩詞教學存在的一些誤區(qū),結合具體情況,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古詩詞教學,通過改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領略古典詩詞的魅力,打造高中語文古詩詞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