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芳
《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確,沒有一定的閱讀數(shù)量,很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思維,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其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自從我班開展主題閱讀以來,我課內讓學生在濃濃的情感中感悟文本思想,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延伸主題,學生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認識和做法。
一、讓“主題學習”成為孩子的伙伴
將日常教育教學和閱讀教學融為一體,在以體現(xiàn)單元主題的文本解讀過程中,促進讀者和作者達到情感的交流,讀者與讀者之間達到情感的交流,在情感交流中感受生命,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閱讀能力。在解讀一篇文本時,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就是老師不斷喚醒學生生命的過程。對一篇課文來說,對顯而易見的主題,以學生情感為基礎,將鮮明的主題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沉浸其中,受到情感的沖擊。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第一單元中的《桂林山水》一課為例,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記,本單元課文以“走遍千山萬水”為主題,課文語言優(yōu)美,易于朗讀背誦,在誦讀中體會山水景物之美。在學習這個單元之前,我一方面激發(fā)學生讀文學文的熱情,另一方面為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做鋪墊,搜集有關祖國大好河山的優(yōu)美詞句。品味賞析之余還可以從中了解作者的觀察方法,積累優(yōu)美句段。
教學時既要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本課開始,我通過情景渲染導入新課,如通過圖片、錄像、教師的導語,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接著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范讀、指名分段朗讀、引讀、看畫面配音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本單元是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編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還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學習運用,體會優(yōu)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本課接近尾聲時,讓學生自主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追尋美的足跡》之“詩韻飄香”、“江山多嬌”等美文,并分享讀書成果。學生擴大對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到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人教版第五組課文單元主題是“戰(zhàn)爭與兒童”?!兑国L的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學鳥鳴,為游擊隊傳遞信息,協(xié)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充分表現(xiàn)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課文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記敘,以空行為標志,寫了三部分內容:先寫“小夜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鉤,再寫“小夜鶯”在為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敵情,最后寫戰(zhàn)斗結束后“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xù)吹奏著宛轉的歌聲。“小夜鶯”的歌聲自始至終貫穿整篇課文,危險中充滿勇敢鎮(zhèn)定,緊急中充滿智慧機警,一個勇敢機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脫脫地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拓展閱讀《今天是兒童節(jié)》、《雞毛信》、《和平頌》、《影子隊伍》等,學生自主閱讀梳理:
《雞毛信》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文中的海娃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通過哪些語句體會到的?《今天是兒童節(jié)》你體會到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影子隊伍》一文中,太陽為什么會讓影子穿上鞋游行?
余下大量時間用在閱讀上,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符合學生閱讀的文章,讓學生帶著激情閱讀、探究,思維開闊了,知識量增加了,對于文本的解讀自然就領會了。
二、讓課外課內有機結合
課程標準要求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運用語言,形成語文能力。如果在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中以“主題”形式出現(xiàn)開展系列活動,學生就不僅在實踐語文,而且在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悟、延伸,在實踐主題、運用主題時將主題思想內化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語文課堂的閱讀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好文章的篩選使用過程。課內學習課文前,可以對同一主題的文章進行瀏覽性閱讀,圍繞課文篩選材料。材料或者精讀,或者略讀,或者比較解決知識點,片段讀。讀本更多地立足學生的生活領域,引導學生在大量閱讀中豐富個人的認識、情感和體驗,豐富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的情境,形成思維碰撞,引起質疑問難和閱讀期待,而不能僅僅注重知識體系的建構。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豐富情感。什么是生活,生活在哪里?《主題學習》的閱讀就是生活,豐富的生活世界就在書中,這是我們了解社會、認識生活最快捷的渠道。要在生活中感悟語言、學習語言,就要用我們在閱讀中獲得的認識理解、詮釋新近閱讀的語言,從而獲得深刻的認識,積累豐富的語言。語言是需要品味、感悟的,而不是記憶的。我們在閱讀課上及時指導學生將課內歸納出的各種文體的一般閱讀方法運用于課外閱讀,同時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閱讀方法。教會學生把一般方法和“個性”方法有效融合起來,再根據不同文章采用適當?shù)姆椒ㄩ喿x,讓學生用方法閱讀,又從閱讀中領悟、總結出新方法。這樣不斷循環(huán)往復、相得益彰,使學生在長期的閱讀體驗中逐漸找準并掌握適合的方法,提高閱讀效率,豐富語感積累。指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閱讀能在閱讀過程中領悟出適合的閱讀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濃厚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打開閱讀之門的金鑰匙。
在課堂上進行大量閱讀,不僅僅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也得以提高。讀書可以豐富知識儲備,開闊視野。知道得越多,理解東西越快,思維能力越強,從而為流暢表達奠定基礎。我們班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通過大量閱讀、積累寫了很多兒童詩。每天課前展示自己的小詩,學生興趣盎然。有的小詩文采飛揚,有的小詩詼諧幽默,有的小詩很接地氣。我很慶幸加入主題學習實驗,我班的孩子很幸運是第一個實驗班級。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總之,“主題學習”使我改變了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了學生,理順了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語文學習得以增效、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