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春
摘 要:一線的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要讓孩子們喜愛閱讀,堅持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習慣,讓他們從閱讀中汲取成長的養(yǎng)分,讓閱讀伴隨一生。具體教學中,可從構建閱讀環(huán)境、搭建展示平臺、規(guī)范讀書時間、給予自由選擇、加強閱讀指導和細化親子閱讀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好兒童閱讀的引路人。
關鍵詞:閱讀環(huán)境;閱讀習慣;閱讀指導;閱讀興趣
一、構建閱讀環(huán)境,為兒童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提供“感染力”
構建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是優(yōu)質閱讀的前提。一個浸潤著書香、充滿文化氛圍的課堂,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升華情感,提升素養(yǎng)。為此,教師可在教室內懸掛名人名言、名人事跡,時刻提醒孩子要做到想讀,善讀,樂讀;辦“小書蟲感言”墻報,介紹班級里的閱讀明星,介紹學生的閱讀經驗、技巧和感想,激發(fā)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定期舉行課堂閱讀比賽,評比誰積累的好詞、好句、好段、好文更精彩,選出最優(yōu)秀的學生,公開表揚,樹立榜樣、標桿,讓其他學生向其學習,使孩子明確學習的方向,提升閱讀動力。在閱讀中啟迪學生的智慧,滋潤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規(guī)范讀書時間,為兒童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提供“長效動力”
時間是優(yōu)質閱讀的保證。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將較多時間花在讀書上,使學生盡情徜徉在書的海洋中,汲取書中精華。現代教育理論強調閱讀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學習,通過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有效對課堂知識進行完善、補充,使學生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發(fā)展。閱讀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堅持讀書,將讀書作為精神需求,使學生能夠坐下來深思、聯想,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學識。在閱讀交流時,也應注意留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表達自我,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發(fā)表自己個性化的閱讀見解和感受。
三、給予自由選擇,為兒童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提供“興趣點”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教師應給予尊重。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在讀書時往往會表現出獨特的閱讀興趣、閱讀方式、閱讀習慣、閱讀見解等。教師應理解和尊重學生的這些特點,讓學生選擇喜歡的閱讀方式去讀,還要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見地批判性閱讀,要讓學生讀得有趣味,讀得有個性,還要讀得有收獲。而且,每個學生閱讀方式不同,有的喜歡高聲朗讀,有的喜歡低聲吟哦,有的喜歡邊讀邊畫邊批注。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給他們閱讀自由,抓住時機,巧妙引導,這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細化親子閱讀,為兒童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提供“外援”
親子互動是有效閱讀的重要途徑,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談讀書心得、讀后感,或互相復述自己所讀文章的故事內容,分享自己的見解,互相討論、分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樣的親子閱讀活動既可活躍閱讀的氣氛和孩子的思維,也能豐富學生的認知,拓展學生的思維,對孩子的成長都有重要意義。
但是要提醒家長,閱讀真正的樂趣在于父母跟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過程。所以,親子閱讀時,千萬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強迫孩子評判對錯好壞。家長在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別輕易地停下來,插入自己的問題。不要讓一本書被生硬故意的問題分解得支離破碎。不要讓孩子覺得家長和自己閱讀是一種目的性的活動,要營造一家人在一起讀書、討論的輕松的、和諧的家庭氛圍。且親子閱讀貴在堅持,讀書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終身大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厚積薄發(fā)。
總之,語文教學應注重閱讀教學,強化閱讀的引領作用,教師應做好學生閱讀的引路人,鼓勵閱讀,指導閱讀,引領閱讀,使學生充分沐浴在濃郁的書香之中。讓閱讀陪伴孩子成長,讓閱讀成為孩子內心的需求,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其綜合素質,讓孩子從閱讀中汲取豐富的精神食糧,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晨星.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步入課外閱讀的殿堂[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3).
[2]袁麗敏.開展小學生閱讀外國文學名著活動的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