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菲
【摘 要】以廣西外國語學院的綜合泰語課程實習系列課程為例,根據本科泰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分析興趣導向法及其在本科泰語專業(y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并基于興趣導向法,對綜合泰語實習課程系列課程進行項目設計。
【關鍵詞】本科 泰語專業(yè) 課堂教學 興趣導向法 綜合泰語課程 實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C-0128-03
隨著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正式全面啟動,以及我國與泰國經濟貿易及社會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yè)越來越多地把發(fā)展的目光投向泰國,社會上對高級泰語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近年來,開設泰語專業(yè)的本科院校也越來越多,各高校也先后制訂了一系列的泰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方案,尤其是把目前社會上緊缺的高級應用型泰語人才的培養(yǎng)作為專業(yè)發(fā)展目標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廣西外國語學院的綜合泰語課程實習系列課程為例,對本科泰語專業(yè)課堂教學中興趣導向法的應用進行探討,以適應中國—東盟貿易發(fā)展的需要,促進高級應用型泰語人才的培養(yǎng)。
一、本科泰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人才的培養(yǎng)需立足于社會的發(fā)展,并且最終能夠為社會服務。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成立的大背景下,開設有泰語專業(yè)的各高校也把泰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之緊密相連,立志于培養(yǎng)出服務于中國—東盟經貿、文化等個各方面發(fā)展的高級泰語人才。
以廣西外國語學院為例,2015—2016年本科泰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根據學校的發(fā)展定位,立足于服務廣西新發(fā)展,面向東盟,接軌國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扎實泰語語言文化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基本理論知識,具備較高的泰語聽、說、讀、寫和應用翻譯的基本技能,對泰國社會經濟、地理、歷史和中泰文化交往等有全面了解,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研究、管理工作,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較高的綜合素養(yǎng),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適應國家經濟不斷提高和參與國際性區(qū)域合作需要的高級應用型泰語人才。
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下,廣西外國語學院泰語本科專業(yè)主要的課程設置分別有專業(yè)基礎必修課程、專業(yè)核心必修課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必修課程以及專業(yè)限選課程。作為專業(yè)核心必修課程的綜合泰語系列課程與作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必修課程的綜合泰語課程實習系列課程是相輔相成的兩門課程。綜合泰語系列課程主要為綜合泰語課程實習系列課程提供了理論基礎,“綜合泰語(一)”、“綜合泰語(二)”、“綜合泰語(三)”、“綜合泰語(四)”分別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學期開設。該課程是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課程涉及面廣、內容豐富,難度由淺入深。要求學生通過掌握泰語的詞匯、句型和語法,建立比較系統(tǒng)的泰語知識結構,并了解泰國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方面的知識,具備一定的泰語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而綜合泰語課程實習系列課程則是綜合泰語系列課程的的延伸,分為“綜合泰語(一)課程實習”、“綜合泰語(二)課程實習”、“綜合泰語(三)課程實習”和“綜合泰語(四)課程實習”,開設時間則與綜合泰語系列課程配套開設。該課程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突出實踐性。通過情景模擬對話、演講、匯報展示等內容豐富的項目實操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綜合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二、興趣導向法及其在本科泰語專業(y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綜合泰語課程實習系列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將綜合泰語課程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于實踐中的機會。教師在設計課程實習實訓項目時,應在結合綜合泰語課程內容基礎上,靈活設計實踐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能真正“開口講泰語”為目的,實現“學以致用”。
如何把握好實習實訓項目的設計,讓學生真正利用好鍛煉泰語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的機會?這需要教師用心去探索與研究。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互聯網時代數據的極大共享與快速地更新換代,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的距離越來越小,人們能獲取的信息越來越豐富,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樣化。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授課資料不能再局限于書本和相關的參考資料里。教學方式與手段也不能再是“教師三尺講臺不停講,學生一支筆桿埋頭抄”的枯燥形式。以往傳統(tǒng)綜合泰語課程實習課程的教學模式無非是讓學生根據綜合泰語課上的對話內容,或者短文內容進行枯燥地模仿、復述,對課文內容進行泰中互譯,或者背誦課文。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不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且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難以調動學生持續(xù)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教學效果也不明顯。久而久之學生便容易產生懶惰心理與厭學情緒,非常不利于課堂教學的繼續(xù)開展,更不用說后期的學習收獲。
網絡數據大時代,涌現出大量的電視劇、電影、娛樂節(jié)目等的在線播放,讓“90 后”本科生大學生活更加豐富。教師應該在把握泰語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定位,又能與綜合泰語課程內容緊密相連基礎上,結合“90后”本科生的個性特征,用興趣導向法去設計綜合泰語課程實習課程的實習實訓項目。
興趣導向法是高校教學改革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已逐步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專業(yè)技能水平乃至職業(yè)規(guī)劃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各種教改理念諸如行動導向、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等形式層出不窮,其核心目的均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從而激發(fā)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而本文認為,所有的這些方法都應建立在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愿意參與其中的良性互動基礎之上,所以課堂興趣的產生和培養(yǎng)是其先決條件。
興趣導向法即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結合課程知識點和專業(yè)技能進行講授,在教學中實施基于興趣導向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引發(fā)學生課堂興趣的方法并設定合理的工作任務,從而激發(fā)學習動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職業(yè)興趣,提高技能水平。興趣導向法教學模式中,合作學習被廣泛認為是很好的方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小組成員間交流思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彼此間學習共同進步,還有助于形成集體協(xié)作的學習態(tài)度。
三、基于興趣導向法的綜合泰語實習課程系列課程項目設計
(一)總的課程介紹
在綜合泰語課程實習課堂上,教師可針對“90后”本科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所在來設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把課堂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導,將教學模式轉被動為主動,教師在整個實踐環(huán)節(jié)過程中起指導作用。在設計課程實習的實踐教學項目過程中,教師需建立在綜合泰語課程實習系列課程的的教學目標及綜合泰語系列課程的理論授課內容上,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按照階梯級方式去設計實踐項目。
教師應在學期開始第一堂課上向學生系統(tǒng)地介紹本門課程的教學目的,課程性質、教學要求、重點難點、課程框架和整個學期的實習項目,以及針對每一個項目的大概開始實習時間(或周數),項目要求及學生所需要提前做的準備工作,且讓學生一開始就進行分組(每組大概4-6人),起好組名,選好組長,為接下來在項目中進行團隊合作做好準備。如此一來,在學期開始學生就能對該學期的綜合泰語課程實習課程總體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且在完成一個實習實訓項目后有意識地、主動地為即將要開始的下一個項目做準備。課程介紹不但讓學生了解了整個學期的課程實習中自己所能學到的知識技能,自己在每一個項目中所需要提前做的準備的和需要進行實踐的任務,最重要的是大大調整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目的和要求的疑惑迷茫的狀態(tài),讓學生從每一堂課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授和任務布置,轉變成自己掌握所有實習項目的主動權。每組學生都可根據各個項目的主題去自由靈活地安排自己感興趣的選題、內容和實習實訓的方式。這就能讓學生獲得一種“主人公”的滿足感和使命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責任心,由此開啟整個學期的充滿期待、有趣好玩、生動輕松且高效率的學習之旅。
(二)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設計實習實訓項目
綜合泰語系列課程與綜合泰語實習課程系列課成分別是針對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開設的。教師需根據每一個學期階段學生的泰語知識掌握程度和專業(yè)技能水平的高低去設計課程實習項目,需遵循項目難度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學習規(guī)律。
如“綜合泰語(一)”和“綜合泰語(一)課程實習課程”安排在大一下學期,此時學生已基本能自行拼讀泰語音節(jié),掌握一些基本的詞匯和簡單日常對話。該階段的課程實習教學目標就應是以鞏固學生泰語語音基礎,增加學生詞匯量和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為主。實習項目的設計也應從這一目標出發(fā)。項目設計的難易程度要考慮到大一學生的接受能力,且有一定的實用性,但又不失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熬C合泰語(一)”的授課安排中,使用的教材是外語教學出版社出版,盧居正與邱蘇倫編著的《泰語》第一冊。教師根據教材的授課內容,適當挑選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課來設計“綜合泰語(一)課程實習”的實訓項目。如第十九課主要講娛樂節(jié)目),“綜合泰語(一)課程實習”的其中一個實踐項目就可以該課為理論基礎進行設計。針對大一學生,教師可充分發(fā)揮想象,結合當下國內流行的一些泰語歌曲、泰國電視劇、泰國電影、泰國綜藝節(jié)目以及泰國明星等元素來獲取靈感來進行實習項目的設計。可將項目主題設計為“泰語歡樂唱跳會”,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去找各組喜歡的一首泰語歌曲,并介紹該歌曲的演唱者、作曲作詞者以及其他相關的背景故事,實習實訓課當天以PPT或者其他方式演繹出來,隨后全體組員一起演唱該首歌,其他同學可以一起“載歌載舞”。待所有組員全部介紹表演完畢后,再讓全班同學以不記名的方式選出最具演唱及表演潛質的三組,教師通過加學分或頒發(fā)“班級優(yōu)秀獎”的方式給予肯定,其他未入選的組員也可酌情給予一些加分以表鼓勵。通過這項實訓項目,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唱跳當中學習到更多的泰語詞匯和句子的表達方式,更多的是培養(yǎng)了持續(xù)學習泰語的極大興趣及提升了自信心,小組分工能讓學生學習到如何進行團隊合作,增進同學間的感情,消除隔膜,增強班級凝聚力。
針對本科泰語專業(yè)的大二學生,教師的實訓項目應以提高學生的泰語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為主。大二第一學期的“綜合泰語(二)”課程教材使用的是邢慧如和岑容林編寫,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泰語》第二冊。其中的第九課——乘車(),筆者則從學生對旅游感興趣這一角度出發(fā),設計了“綜合泰語(二)課程實習”的實習實訓項目。即以組為單位,根據現實情況,設計一條乘車出游的旅游線路,讓學生在介紹時必須進行場景模擬演繹。上臺講演方式不限。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近年一些熱門景區(qū)景點,或學生想去的旅游目的地等來設計小組講演題材。講演過程中越多使用泰語的小組得分越高,教師再作最后的點評。這個實訓項目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與“乘車”相關詞匯和課文后,馬上能學以致用。在本階段的實習實訓環(huán)節(jié),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在積累一定量的泰語詞匯,鍛煉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能在課堂上鍛煉聽力能力,嘗試用泰語口語進行表達。
大二第二學期的“綜合泰語(三)課程實習”中其中一個實習項目,則是根據了“綜合泰語(三)”的《泰語》第三冊教材(岑容林,邢慧如編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中的第十課—泰國()來設計的。筆者讓學生根據“泰國”這個主題,以組為單位按照各組的興趣愛好去介紹他們眼中的泰國。可引導學生從泰國的歷史地理、旅游購物、風情文化、地方禁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去介紹。事實證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實習實訓方式,各組的課堂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小組介紹了泰國的基本概況,旅游勝地,各地美食以及出游需要注意的事項;有的小組直接模仿2015年熱播的泰劇《不一樣的美男子》(《》)中的搞笑橋段,來介紹泰國的“人妖文化”;甚至有的小組以“泰國代購”銷售泰國各式各樣的產品的方式去給大家介紹泰國。在該次的實習項目當中,學生的個性得以極大地展現,而在整個表演過程中,筆者也鼓勵學生盡量用泰語去表達。實習項目的表現形式非常自由,這就讓“90后”學生愛玩愛表現的天性得以盡情釋放,他們用“90后”特有的熱情和個性調動了整個課堂氛圍,學生在實踐環(huán)節(jié)前期準備過程中以及在表演和觀賞中鍛煉了泰語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達到了高效率的學習目的。
而高年級的綜合泰語課程實習,如“綜合泰語(四)課程實習”對于要培養(yǎng)高級應用型泰語人才而言,則對學生的專業(yè)寫作能力和翻譯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在相應的課程實習的項目設計中,也應以鍛煉學生的口譯能力與筆譯能力為主。如可從在網絡上搜索廣西衛(wèi)視的直通東盟欄目去了解中國—東盟經濟貿易、社會政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新聞和和訊息,從泰國的泰華衛(wèi)視(TCITV)或者泰國相關新聞網站了解泰國及世界各地發(fā)生的時事新聞。還可以從《湄公河》或者《東南亞縱橫》等雜志中里報道的中國與東盟各國最新的貿易動態(tài)、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瀾滄江湄公河區(qū)域經濟合作”等各類高層國際會議的新聞、中泰外交往來及相關報道來給學生進行寫作能力和中—泰、泰—中互譯能力提升的訓練。當然,在此類比較“嚴肅”的訓練項目當中,為了緩解高難度學習給學生帶來的壓力感和枯燥無趣感,教師可在其中穿插一些既可以鍛煉學生口譯筆譯能力,又充滿趣味性的項目。如可讓學生根據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國內綜藝節(jié)目的某個精彩橋段,進行泰語的再演繹,根據國內各個經典傳說用泰語演繹成小品,進行“中譯泰”能力提升的訓練,也可讓學生找一些泰國熱門的電影電視劇、綜藝節(jié)目來進行“泰譯中”的實踐,讓課堂真正地實現“寓教于樂”。如在筆者曾設計的一次以“病人與醫(yī)生”主題小品為主要形式的實訓項目中,有個別組的學生甚至找醫(yī)學院的學生借了好幾件“白大褂”來演繹了一場反映目前社會上醫(yī)患間緊張關系的泰語版小品。
這樣的實習項目中,學生不但成了課堂的主角,充分鍛煉了自己的泰語的綜合能力,更能在不斷地上講臺表演的過程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增強了自己的膽量,提高了語言表達技巧,鍛煉了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同時也在前期準備實習實訓項目的過程中增加了知識的儲備量,極大地拓寬了視野,養(yǎng)成了主動積極的良好學習習慣,為將來投身社會、服務社會發(fā)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級應用型泰語人才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提升了自身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能力。
四、總結
在本科泰語專業(yè)課堂教學中應用興趣導向法,設計出既符合本科泰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又順應本科生個性的綜合泰語課程實習系列課程教學項目,利用合作學習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tǒng)的實習實踐培訓,其最終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輕松有趣、主動積極的氛圍中高效率地學習,從而真正把學生興趣升華成職業(yè)興趣和就業(yè)技能。讓興趣引領學習,讓興趣改造學習,最終讓學習成為興趣的一部分。如此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更具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探索性和時代性,為高級應用型泰語人才培養(yǎng)的實現提供了優(yōu)質的學習主體,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發(fā)展潮流中所緊缺的高級人才也就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喻光偉,程斌,楊樹旺.從“90后本科生”的興趣及特征談課程改革之必要[J].才智,2016(1)
[2]梁思懿,閆思妤,白俊.“興趣導向法”在高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影視專業(yè)《攝像技術》課程為例[C].中泰語言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
[3]張利榮.我國本科生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武漢地區(qū)高校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4)
[4]曹凌靜,朱黎勇.泰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現狀與就業(yè)形勢探究——以玉溪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泰語專業(yè)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6(2)
[5]岑容林,邢慧如.泰語第3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出版研究社,2014
[6]盧居正,邱蘇倫.泰語第1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出版研究社,2010
[7]邢慧如,岑容林.泰語第2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出版研究社,2013
[8]韓群.中國大學本科生課程學習調查報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12)
[9]張家勇,張家智.新世紀哈佛大學本科生課程改革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6(1)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一般C類項目“廣西小語種人才培養(yǎng)基地服務東盟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2015C449)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