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程
反 形式主義要求簡化接待,具體要求之一就是不要到高速路口迎接。
那問題來了。如果某地為迎接上級調(diào)研或者檢查,幾名黨員干部駕公車到高速公路路口迎接。這種情況,是否問責?又應如何問責?
記者就此咨詢了數(shù)名紀檢監(jiān)察干部,說法各異。
有的說,這應該不算公車私用,如果要問責,可能從違反工作紀律方面比較合適。
有的稱,應該從政治紀律方面問責,因為“八項規(guī)定”是中央政策,當?shù)仫@然落實政策不力。
也有的建議,除非迎接后出現(xiàn)車禍,或者其他造成社會重大影響的事故,如果僅僅是迎接,未必一定要進行紀律審查與問責,談話函詢,或者領導批評教育就行了。
通過這個事例,可以直觀看到,為什么中央將反形式主義列為反“四風”首位,但各地問責卻并不多。
界定難
科層制作為現(xiàn)代政治執(zhí)行的核心制度之一,強調(diào)的是程序、規(guī)定、文書等,這些因素都需要以一定形式體現(xiàn)出來。這就使得現(xiàn)代政治是高度重視形式的政治。在實際工作中,與奢靡之風、享樂主義等有一定具體的標準不同,一些形式比較好界定,一些形式到底是必要的形式,還是形式主義,界定起來就比較難。
比較好界定的情況是,各方已經(jīng)形成了共識的,比如調(diào)研“坐著車子轉(zhuǎn)、隔著玻璃看”;接待強調(diào)復雜繁瑣的環(huán)節(jié)與形式;講話言之無物、大而空等等。
這些形式主義正如毛澤東所說,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東西,本身存在的價值就不大。
但另外一些形式主義,則是本身形式?jīng)]有問題,只是在操作過程中,有些地方被形式扭曲,成為形式主義。這些形式主義,存在一些認定要件,比如不切實際等,但具體到某件事情上,就比較難以界定。
比如一些地方在做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登記啟動儀式,算不算形式主義?
就一項工作專門舉辦一個啟動儀式,邀請多名領導、嘉賓參加,似乎有形式主義的嫌疑。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登記這項工作本來就比較難推進,是在“啃硬骨頭”,通過一定儀式,尤其是主要領導參加、講話,可以顯示黨委政府推動這項工作的決心,為登記順利進行掃清一些障礙,似乎又不是形式主義。
采訪中,一名黨員干部就提及當?shù)貫榻鉀Q流動黨員黨組織生活問題,花費100多萬元設計了一個網(wǎng)上黨課系統(tǒng)?!跋到y(tǒng)面臨著一些問題,甚至可以說效果不明顯,有人就說是不求實效的形式主義?!痹诖蠖鄶?shù)黨員看來,有些形式,有比沒有好,尤其在當前地方創(chuàng)新積極性不強的情況下,應該鼓勵創(chuàng)新,而不是用形式主義的帽子一棍子打死。
形式還是形式主義,主要看初衷是解決實際問題、求實效,還是應付、走形式。但有些實際工作要虛實結(jié)合,兩方面都有才行,這時候,是形式還是形式主義,就很模糊。
在公款吃喝等問題上,各級紀委通過一系列典型案例,給什么是奢靡劃定了一個大致的標準,但在形式主義上,由于相關典型案例不多,具體到一些事情上,標準難以界定。
監(jiān)督難
十八大后反“四風”以來,奢靡之風、享樂主義中的公款吃喝、公車私用能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較大改善、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除了上行下效之外,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一名縣紀委信訪室干部稱,當?shù)毓畛院取⑦`規(guī)舉辦婚宴等線索,70%左右是通過各種渠道的舉報獲得的。如高檔酒店、會所等都有具體載體,群眾能監(jiān)督,也樂于監(jiān)督。
但形式主義要讓群眾來監(jiān)督,就相對比較難。它更多體現(xiàn)在黨政公務運行中、在體制內(nèi),體制外的群眾難以監(jiān)督。
“某個部門一年發(fā)了多少文件可能從文件編號上,能了解一個大致情況,但出了多少信息、簡報,其他部門的可能都不了解,不要說一般群眾了?!币幻h員干部稱,當?shù)仉m然對文件、會議減少多少,有一個浮動的指標,但各個部門到底減少了多少,一般只有辦公室等相關職能部門能掌握。
更有基層干部坦言,一些地方,對形式的追求,不是為了遵守制度性權(quán)威,而是為了投某些領導個人所好,或者向下級炫耀權(quán)威,以獲得更多的政治好處或者優(yōu)待。
比如一些“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只是為了吸引上級的重視,獲得個人升遷上的更多優(yōu)勢;一些熱衷于看風向、趕時髦,喊不著邊際的空口號,提不切實際的高指標,求所謂“規(guī)模效應”,則是為了向下級顯示自己的權(quán)威。
一旦這些形式主義,得到上級或者主要領導默認,就容易“傳染”,成為一種潛規(guī)則或者制度慣性,影響政治生態(tài)。這就讓一些相關職能部門對形式主義難以點破。
定性難
近日,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發(fā)文稱,責任書“打白條”是形式主義作怪,文章批評一些地方表面上熱衷于簽訂責任書,但在實際操作中,種類繁多的責任書卻成為了“壓箱底”的一堆廢紙,“責任書年年簽,簽了這家簽那家,簽完就鎖柜子里,簽了也白簽,白簽誰不簽”。
還有文山會?,F(xiàn)象,在一些地方也沒有得到明顯轉(zhuǎn)變。這些形式主義如果要問責,應該由哪個部門來問責?如果是紀委問責,這些現(xiàn)象又應該如何定性?違反了六大紀律中的哪一條?這些目前都比較模糊。
采訪中,不少黨員干部稱,問責形式主義不應該全部由紀委負責,因為,有些形式主義難說違反了黨紀。
目前少有的幾例地方問責“應付了事”的形式主義多是黨委政府出面。比如去年底,河南開封市發(fā)改委兩名官員,對市政府要求報送的匯報材料應付了事,寫了僅區(qū)區(qū)6行字,并謊稱經(jīng)單位黨委會議專題研究,遭到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的問責。
但如果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搞 “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可能就需要紀委出面問責。
2014年以來,很多地方都修訂了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辦法,將“形象工程”等納入問責范圍。比如云南的《云南省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辦法(試行)》就提出,有這些現(xiàn)象,可以責令辭職、免職等。
相對具體問責而言,各地巡視報告對形式主義批判得更嚴重。中央巡視組2014年就曾指出云南“一些地方熱衷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提出‘城市亮麗轉(zhuǎn)身,大拆大建,前任挖地栽樹、后任挖樹種花”。
當前各地巡視整改報告中,“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已成為重點整改內(nèi)容。其中,遼寧通報稱,一些市縣為追求政績弄虛作假,舉債搞形象工程;福建通報稱,“有的城市改造搞形象工程,大拆大建,群眾對天天生活在腳手架下有意見”。
要扭轉(zhuǎn)形式主義現(xiàn)象和作風,需要更強有力的問責。但也應該看到,問責切不可盲目擴大化。“由于形式主義界定本來就比較模糊,相關問責一旦運用不恰當,就有可能成為打擊報復的工具?!币幻h員干部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