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楚軍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0-0239-01
說學生的學習,對知識的獲取是在學生自學,展示交流的探究中形成的。這充分說明了自學和展示的重要性。在高效課堂的探究中,我認為自學是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展示是知識的升華和能力的提升。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自學是學生展示的基礎
沒有自學就沒有展示,自學是前提,展示是自學的反饋。自學是學生展示的基礎,只有閱讀和理解了才能展示!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自學后再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自學是過程,展示是結果,自學落實了,展示才會更有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自學的情況,根據(jù)學生自學情況進行調整和指導。自學前教師一定要給出目標,內容重難點,自學反饋練習,否則效果不大。自學時老師必須參與學生學習之中,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才能保證展示交流的有效性。
二、展示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一種途徑
其實學生做的時間再長,你不展示,問題仍然不能暴露,不能解決,光學生做也不能高效。展示能暴露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只有暴露出問題,老師才能知曉學生掌握的情況是好是壞,老師才能有的放矢。讓學生展示,在展示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展示是學生自學的反饋,可以從學生的展示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學習狀況,教師就可以因材施教,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點評,及時糾錯,正確引導。中肯的評價很重要。學生說錯教師要及時糾正,說得好的地方要鼓勵。展示環(huán)節(jié)重激勵,重評價。展示后,其他學生可對展示者的答案先進行評價,評價可贊揚,可建議,可激勵。答案如有不全,可進行補充。注重學生的新知中的已知部分和疑惑部分,并讓學生說一說,已知部分是怎么學會的,疑惑部分希望同學或者老師給予怎樣的幫助。
三、自學是做菜,展示是品嘗
展示是將自己最好的一面給別人看,是自己的學習成果得到認可。能自學不一定能展示,能展示定能自學。我認為要抓住機遇盡量給予學生展示的空間。學生自學的收獲和新發(fā)現(xiàn),就是要他充分展示。學生展示自己的作業(yè),有一種成功的快感,老師應該多表揚,多鼓勵,讓學生積極參與。不能讓展示成為打擊學習積極性的元兇。自學展示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認為在該環(huán)節(jié)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不能只停留在少部分學生身上;其次應關注學生的情感動態(tài):有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有沒有表達的欲望等;最后還應采取多種評價方式來評價展示的結果。展示時為了不浪費時間,一看就懂的問題不展示;根據(jù)內容的難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展示,讓人人體會到展示的快樂?!敖虒W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n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xiàn)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自學展示的問題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而一些稍高層次的問題可放在探究活動完成之后。自學展示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暴露的過程,若難度過高,學生無法實現(xiàn)不說,更有可能挫傷學生的自信心。
四、展示的形式
在展示中,我們常用的展示形式:1.口頭展示:概念的形成、現(xiàn)象的描述等這些內容豐富,容量大的內容。2.書面展示:定理的證明,推理、探究的過程、題例的解答等。3.表演肢體語言展示:展示的同學用手勢、用表情、用姿態(tài),幫助其說明,增加他表達講說的內容效果,有作為口頭語言的補充。4.實物模型展示:學習空間圖形內容可以提前讓學生制作,通過學生的展示、比較,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學生的展示,演板是,提問回答也是,不要認為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就是老師在講,就不是展示。
展示的形式,應該因學科,因問題的性質和教學要求采取多樣的形式,不拘一格??梢栽诤诎逭故?,也可以問答,可以師生問答也可以生生問答,還可以組與組之間的問答,可以A展示B講解,可以A組展示B評價,可以生展示,師講解,也可以師展示,生講解,可以搶答,必要時也可以指名回答等。
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中,每小組選一名同學按照分工將本組要展示的題目展示到黑板上。小組展示代表準備后,可到黑板板書內容,板書要迅速、工整規(guī)范,合理運用雙色筆。黑板上展示內容的板書用白色粉筆書寫,重點內容用紅色粉筆寫,其他組的糾錯、補充用紅色粉筆并在后面標明組號。
展示后,其他學生可對展示者的答案先進行評價,評價可贊揚,可建議,可激勵。答案如有不全,可進行補充。如有錯誤,指出錯誤并修改。如有不同的意見,可進行挑戰(zhàn)。教師結合學生的展示情況進行總結。
總之,教師在設計展示時,要大膽設計,多動腦筋,緊緊抓住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心理興奮兩個關鍵點。
五、展示環(huán)節(jié)應注意
1.決定哪個小組或個人先展示,選擇不恰當時,會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
2.注意學生的傾聽。如果在展示時,其他小組的組員沒有認真傾聽,此時的展示就失去展示的有效性。
3.展示時,聲音人響亮。如果展示時,聲音小,不能夠引起他人的注意。
4.展示時,如果發(fā)現(xiàn)了展示人的不足,要等到展示人展示完畢后,再質疑。不然,會影響課堂秩序。
5.展示是指個人展示,還是小組展示,如果是小組展示時,一個重環(huán)節(jié),就是怎樣展示最省時,因為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小組展示的次數(shù)又多,有展示就有質疑,為了節(jié)省時間,應該就近展示,并不時是非到講臺進行展示,如果都到講臺進行展示,班級人數(shù)多,上臺不方便用時太多。因此,我個人認為就近展示,是必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6.及時評價,展示的效果如何,都要給予及時有效的評價,這樣會促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展示。
7.展示的過程中要注意展示的目的和展示的重點。對于學生的不同思維,不同做題方法老師應作為展示重點,在認知中產生沖突,得到統(tǒng)一,這樣讓展示更為精彩。注重學生的新知中的已知部分和疑惑部分,并讓學生說一說,已知部分是怎么學會的,疑惑部分希望同學或者老師給予怎樣的幫助。
8.注意展示過程中的,冒出的亮點和誤差,進行肯定和適當?shù)囊龑А?/p>
9.應該面向全體,展示不能是“優(yōu)等生”的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