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巍
摘 要:本文闡述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失的原因:一是高校機制不完善,二是家庭教育觀念不科學,三是大眾傳媒的誤導。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失;歸因分析
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積極接受并給予認同的,但高校在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觀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要做好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就必須首先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教育機制不完善
1.教育者素質欠缺。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他們的責任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本身的價值觀水平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理解和接受。首先,就“身教”而言,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強化教師的垂范作用,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墒?,在當前的用人機制下,科研背景和學術能力成為高校用人的首選,教師們花大量的時間搞科研,發(fā)論文,出書立傳,把德育建設拋在腦后。大家普遍覺得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德育水平是思政課教師的事,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是輔導員的分內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些思想阻礙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其次,從“言傳”的角度上來說,不管是思政課教師,還是專業(yè)課教師,他們都可以通過課上的講授或者課下的交流對學生的價值觀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部分教師一個學期下來連一個班的學生都認不全,也很少與學生交流,更別說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形成了。
2.教育方法單一。部分高校仍沿用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和教科書的教學模式,再加上抽象的理論和枯燥的闡述,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校中合堂教室的運用,導致大班式的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也抹殺了師生交流互動的可能。囿于時間、人員、經費上協(xié)調的困難,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更是難以開展,單調貧乏的實踐活動直接導致了學生難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準確理解和體驗感悟,自然也無法把學到的理論進行升華。
3.教育觀念落后,缺乏社會實踐。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思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主導課堂,沒有充分啟發(f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忽視了學生的自身教育作用。其次,教育內容單薄。部分高校教師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知識的學習,僅憑書本知識照本宣科,對學生毫無說服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解本身就是抽象的,如果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國內外的熱點問題,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地進行講解,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直接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導致教學成效不高。再次,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學校只重視理論傳授,忽視親身體驗,學生很難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
4.高校輿論宣傳引導力度不夠。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在各高校已經比較普遍,很多高校通過宣傳欄、校內網、校園廣播、校報等大眾傳媒進行宣傳,但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仍然不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在高校黨建欄目得到了宣傳,其他網頁和學生熱門的論壇中則很少涉及,這直接導致了大量學生看不到有關的宣傳頁面,從而對此內容毫不關心。大學生希望通過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自身內涵,從而解答人生疑惑。但當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只停留在概念的理解和語義的解釋上,沒有針對大學生生活、學習的案例,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空洞的政治說教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這也是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求甚解的重要原因。
5.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弱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歷史悠久,各高?;径夹纬闪颂厣r明的校園文化。但是,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的擴大,校園文化建設仍需加強。第一,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傳播的重要渠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校園文化建設有重要引導性。第二,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形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良好氛圍。第三,要充分發(fā)揮各種校園文化傳播形式,特別是校園宣傳欄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所起到的作用。第四,利用校園網絡進行宣傳?,F(xiàn)在很多高校已經有專門的網上黨建平臺,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對網絡教育的認識不夠,教育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校園網對學生提出的一些熱點問題沒有積極應對,使得學生對網絡平臺失去信任。
二、家庭教育觀念不科學
1.唯成績論,忽視品德教育。在傳統(tǒng)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向來都是德育智育并重的,父母一直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先做人后成才,是我們傳承千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是在當今社會,很多家長唯分數(shù)至上,忽視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家長們把上大學看成了培養(yǎng)孩子的終極目標,導致很多大學生品德與成績不成正比。品德教育的缺失,使得一些孩子成才不成人,導致他們的思想品德素質較差。
2.對孩子缺乏心理關愛?,F(xiàn)在的家長普遍溺愛孩子,對他們唯命是從,過度滿足,導致大學生盲目自大,不懂感恩,難以與人相處。與之相反,有些家長對孩子說教、嘮叨,甚至體罰,諷刺挖苦,這樣對孩子造成的心理損傷更加嚴重。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有些學生由于得不到關愛和肯定,自暴自棄,導致心靈扭曲;有些則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和社會不滿情緒,與家長之間形成對立。
3.忽視差異,不能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發(fā)展各有不同,我們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guī)律。許多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忽視個體差異,不考慮孩子成長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有的家長喜歡比較,在比較中消磨了孩子的特點,打擊了他們的自尊心,有的大學生還因此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方法根本無法達到家長的預期,無異于緣木求魚,南轅北轍,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三、大眾傳媒的誤導
1.劣質視頻泛濫。各式各樣的青春偶像劇一直以來都深受大學生的喜愛,然而近些年,部分偶像劇粗俗低劣,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阻礙了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受到劣質偶像劇的負面影響,有的大學生盲目拜金,對現(xiàn)實生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更有一些娛樂節(jié)目,為了提高收視率,不惜嘩眾取寵、歪曲事實,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不良影響。
2.網絡游戲內容低俗。近年來,因沉迷于網絡游戲而誤入歧途的大學生不計其數(shù)。有很多高中時的學霸到了大學里,失去了奮斗的目標,沒有了對自己的約束力,沉迷在網絡游戲中。網絡游戲不僅賺取了他們的金錢,更影響了其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3.手機對大學生的“異化”。手機作為現(xiàn)代通信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手機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一系列問題也接踵而來?,F(xiàn)在智能手機功能多樣化,微信、QQ、美顏、淘寶、各種游戲等,應有盡有。大學生用手機購物、聊天、玩游戲、拍照,樂此不疲。一些大學生手機不離手,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學習成績明顯下降。除此之外,還會形成攀比風氣,學生之間互相比較手機的款式、品牌等,炫耀各自手機的功能,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優(yōu)良品德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