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應應
摘 要: 語文閱讀是最富個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創(chuàng)造,亦是最自由、最愉悅、最美好的心靈之旅。高效課堂就是讓教師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高的教學效率。通過誦讀、品讀、仿寫中演繹不凡感動,從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踐行高效課堂。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高效課堂
任何課堂教學,都具有一定的價值指向性。作為高效課堂,其最終還是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即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業(yè)上創(chuàng)造高效。在這種價值觀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評價的主要標準就是基于學生思維活躍度、語言表達正確率、課堂激情和正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和參與者,要在豐富自身專業(yè)化的基礎上善于抓住小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踐行高效課堂尤為重要。
一、誦讀中體味情感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毙W語文閱讀教學要做到這些,必須注重讀書。讀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也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語言的積累和應用,讀也是語文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語文課堂上濃濃的情是學生讀出來的,這種感情朗讀需要學生入情入境的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在誦讀中面對優(yōu)美的文字,以及各種不同方式呈現在課堂的誦讀,使得學生不僅在閱讀中學到了知識,更得到了美的享受,“傾”聽了文本發(fā)出的最細微最動人的聲響。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初讀、細讀、品讀、背誦這種呈梯度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再用讀中的積累內化文章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華,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從而打造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
二、品讀中演繹畫面
人文性與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特點。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是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科,語言文字的運用是語文課程最本質的特點,語文課要有品詞賞句。”課堂中,學生們在品讀中沉浸在語文課堂濃濃的想象中,或快樂或感動,也是千言萬語,難以道盡。凡事并非一蹴而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認真揣摩詞句,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才會形成對學生祈禱拋磚引玉為目的的上等“玉”。教師通過語言機智引導學生思考,濃濃的語文味必然信手拈來。大音稀聲,大象無形。品讀中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和創(chuàng)新空間,從而開闊了學生的文本視野和境界。說不清“想象”對于兒童發(fā)展究竟意義多大,但事實證明“兒童就是天生的詩人”,小學生們著實演繹著不凡感動。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曾說:“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看到紙上面的文字,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苯處熢谛W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教會學生品讀書本上的文字外,也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情境,開啟小學生對文本的心靈體驗。課堂中,學生一句句發(fā)自內心的真實表達,切實蘊含太多太多的話語。由于學生們在品讀中體現出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其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并在集體交流中獲得了思想啟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這種輕松而又充滿樂趣的學習,必然事半功倍。
三、仿寫中涵養(yǎng)精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有寫的訓練。小學生在學習課文后進行寫的訓練,是在積累語言,內化語言,運用語言,是在用語言贊美美好的心靈,贊美美麗的大自然,贊美金色的童年……這些都無疑在表達孩子的新生,像春雨般無聲無息進入孩子們的心田,輕輕地震撼著此刻還不被他們所理解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了完美的統一。賈志敏老師認為,語文課就是讓學生們好好學“讀書”,好好學“說話”,好好學“寫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孩子們用身體的一部分與自然景物相接,與課內外相融合,立足于課堂而又不局限于教材,充分拓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效將課堂學習內容和課外生活實際相聯系。學生既有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又有獨到的自主表達,在看、思、讀、說、寫等一系列課堂教學實踐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語言積累,強化了自主學的意識與能力。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既達到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訓練目的,又讓教師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了最高的教學效率,實現了高效課堂的“體”。這些無疑都體現了閱讀的教學價值。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是最富個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創(chuàng)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最美好的心靈之旅。高效課堂是知識的超市,是生命的狂歡,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快樂為根本的新課標宗旨的呼應,踐行高效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小學語文閱讀會如美麗的兒童詩一般,永遠芬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嚴月明.語文有效教學應把持有效尺度[J].江蘇教育研究,2007(11).
[3]呂元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