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俠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我國古人強調教必有趣,以趣促學??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能激活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tài),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有效地誘發(fā)良好的學習動機。這樣教學就會得到和諧的發(fā)展,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就會隨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說激發(fā)興趣對語文教學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的。
一、講故事
在課堂導入時,講一個故事,將學生帶入情景;或在課堂中間,講一個小故事,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講《紫藤蘿瀑布》時,對文化大革命時期人的各種遭遇以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寫作背景,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
二、通過表演,增加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強的特點,這為語文的形象直觀教學提供了條件。據此,結合初中學生好動、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通過組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的形式,增強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活動,寓抽象的教學內容于實踐的情景之中。如講《皇帝的新裝》,讓學生通過演課本劇的方法,即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設置懸念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設置懸念的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懸念設置巧妙得當,學生的心理活動指向就會自然而然地集中于你所講的知識對象上,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迷宮”,接受知識要點。如講《王幾何》時,我問學生:“你們喜歡什么樣的老師?”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調動了積極性。
四、利用多媒體教具之類的教具
這是最流行的一種方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使用視頻音頻,結合課文教學內容,讓學生聽聽美妙的音樂,看看生動逼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可以使學生的精神處于輕松的狀態(tài),讓學生迅速進入狀態(tài),走上一條到處充滿輕松,愉快的學習道路。如教蘇軾的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時,我先讓學生邊聽古箏樂曲,邊觀賞西湖的美麗風光(視頻),激發(fā)學生興奮愉快的學習情緒,進入詩歌所描寫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寫的自然界的美。這樣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好古詩打下基礎。
當然,借助多媒體,貴在提前準備。即教師要提前備課,提前構思。平時把要上的課文瀏覽一遍,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在日常上網時有空就搜一搜與課文有關的教案、圖片或視頻,往往在搜集的過程中自己的思路就逐漸清晰了,有時還產生了一些獨具匠心的靈感,對于將要上的課就更加胸有成竹了。
五、注重教學語言的親和力、感染力
想讓小學生的課堂得生動一點,就要求教學語言要富有吸引力。教師在教學中力應求表達語言生動、形象、帶有強烈情感。對于孩子的進步則給予鼓勵贊揚。就連學生發(fā)言的評價,也注意措辭和語氣。一定要避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否定評價和對學生有傷害的評語。否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以破壞整節(jié)課的興趣。教學中努力做到活潑多樣,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fā)良好的學習動機,使學生高效地接受大量學習信息。這樣,教與學就會得到和諧發(fā)展,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就會隨之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