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風鐸
當今社會,唱主角的依然是當下在校的中小學生,他們的成長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未來。當我們欣喜的看到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水平的進步時,我們也漸漸地發(fā)現(xiàn)了這種現(xiàn)象:他們在學習水平上漲的同時,卻漸漸地遺忘了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被稱為“小皇帝”“小公主”的他們在公交車上旁若無人地翹著二郎腿,悠然自得地聽著隨身聽,而在他們的旁邊年逾七旬的老人艱難的站著……這些現(xiàn)象都值得我們深思,為什么在物質(zhì)水平日益增長的同時,我們卻漸漸丟棄了精神文明建設中最為重要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如果沒有數(shù)千年沉淀的這些美德,我們的國家就不會有日益富強的今天,而我們的學生又如何能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擔,我們不禁要問:中華民族的美德都到哪里去了?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我國各民族數(shù)千年文明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積淀傳承下來的,為民眾所需要和崇尚的一切優(yōu)秀道德思想和道德實踐經(jīng)驗。作為教書育人“主陣地”的學校在傳統(tǒng)美德教育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是集中人類智慧培育新人的工作。而教師,是人類智慧培育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教師擔負著育人的主要任務。而韓愈的名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正是對教師職責的最好詮釋?!耙陨斫陶邚?,以言教者訟”。教師應該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而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美德教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所應思考的。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和親人的溺愛,助長了他們養(yǎng)尊處優(yōu)、唯我獨尊等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氣,很多孩子只知道向周圍的人索取,而從來沒有想到過回報與付出。他們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一切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新的現(xiàn)實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傳統(tǒng)美德教育。
中國傳統(tǒng)美德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在此,我只是淺談一下傳統(tǒng)美德中的感恩教育。在參加工作的近一年來。我一直關注學生的感恩教育。因為“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我希望我的學生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體驗成長的快樂。我的做法氛圍以下幾點:
一、營造感恩氣氛
在感恩教育,要滲透承擔責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過分憂心;感念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為建設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總之,應該讓學生了解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
兩外我們針對學生中諸如“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儉良謙讓、熱愛勞動”等意識十分淡薄的現(xiàn)象,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我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感恩的氛圍。其實,更多的感恩教育是在平日的一點一滴當中滲透的??梢岳煤诎鍒?、主題班會等陣地,積極營造“感恩文化”,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各班召開一次“感恩”主題班會,出一期“感恩”黑板報;學校每天播放一首感恩歌曲或一個感恩故事;學生每人摘抄一篇感恩文章或古詩,讀給父母聽。而且在學生中午吃飯的時候,當老師為學生盛好飯時,學生必須說一句“謝謝老師”,這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尊重也是一種感激,雖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尊敬老師,感激老師”的意識。所有的這些都是對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感恩教育。
二、布置感恩作業(yè)
愛,是一切教育的起點,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很難愛國、愛民。我們要求學生從愛父母、愛身邊的親人,愛同學、愛老師、愛班集體、愛學校做起,進而培養(yǎng)學生感恩的思想。在平時,我會經(jīng)常為學生布置作業(yè):對母親說一句感恩的話;給母親消除疲勞(捶背、洗腳、梳頭、倒茶等);為母親分擔家務(洗碗、做飯、掃地等)。并且把每天你需要感謝的熱播及他對你的幫助簡單記錄一下。事情雖然不大,但能讓家長感到貼心,孩子學會感恩。
三、開展感恩活動
有時會讓學生“寫寫親情信”,把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寫在紙上,每位同學把感恩親情信當天叫到母親手中;“收集親情照”,每位同學與父母一起搜集出生以來,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在照片后標注成長的回憶。在學生著手準備這些東西時,學生就能感受到父母深沉的愛。又比如,教師可以向?qū)W生講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小故事大道理”,這比硬性的灌輸感恩教育要有意義的多。我在本學期就利用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了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我向?qū)W生講述了“愛心樹”的故事:一個小男孩特別喜歡一棵大樹,他經(jīng)常跑去陪大樹,和大樹玩耍,但是,當小男孩漸漸長大的時候,他陪大樹的時間越來越少,大樹漸漸的感到很孤寂。只有當小男孩需要什么東西的時候他才來找大樹。大樹總是盡量的滿足小男孩的要求。當大樹給了小男孩所有的一切時,已經(jīng)成為白發(fā)蒼蒼老人的小男孩又來找大樹了,大樹說:“孩子,我已經(jīng)沒有什么能給你了?!倍∧泻⒅皇窍M跇涠丈闲菹⑿菹?。當講完這個故事的時候,有的孩子流淚了。也許他們并沒有完全讀懂這個故事的含義,他們只是覺得這個大樹很可憐。其實,此時老師應該慢慢的啟發(fā),這顆大樹就像我們的父母,他們給予了他們所能給的一切,二我們就像這個小男孩一樣,總是一味的索取,從未考慮過父母的感受。以此來教育學生要尊敬父母,感激父母。
教師是孩子們心中的權(quán)威和偶像,特別是在小學,每一句話都被當作“圣旨”。因此教師應該發(fā)揮這一作用,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在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傊浞掷秘S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感恩、知恩、報恩和施恩,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