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李新良 朱凱
摘 要: 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重要影響源之一,也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的課題。本文在對市縣級中學生上網情況抽樣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使網絡成為學校德育新方式,構建網絡德育體系,有的放矢地更新網絡環(huán)境下學校德育的內容,并進行全面深入的發(fā)展網絡環(huán)境下學校主體性德育的實踐。
關鍵詞: 中學生 網絡德育 體系構建 實踐研究
1.引言
隨著移動網絡的普及,全球社會已經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網絡通過它特有的“虛擬性”、“便捷性”、“低物質依賴性”等運行方式,飛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更是新鮮事物的搶先體驗者,自然很快融入其中。但網絡像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滋生一系列網絡道德問題。一方面,人們輕松建立新的社交圈,學生輕松實現(xiàn)信息資源實時獲取,學校則輕松實現(xiàn)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另一方面,由于中學生自律意識尚淡薄,上網成癮、瀏覽不健康網站、荒廢學業(yè)、傳播不良信息、散步謠言等網絡道德問題層出不窮。中學生德育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zhàn)。
2.中學生網絡德育存在的問題
2.1教育者缺乏網絡德育教育意識
中學階段作為個體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對個體一生起著關鍵作用。但是,目前中學各級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以農村生源為主的縣級中學,仍停留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以傳統(tǒng)的道德教授為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傳統(tǒng)型教師網絡知識的欠缺和計算機技能上的不足使其面對日新月異的網絡科技發(fā)展無法得心應手地應對網絡道德問題。并且長期以來對中學生上網影響缺乏系統(tǒng)調查分析,對其影響的重要性重視不夠,對一些負面影響不以為然。因此,大部分學校在建設網絡道德環(huán)境的工作上思想意識落后,重視程度較低。
2.2網絡德育教育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中學生上網造成了多起不良事件,特別是近期校園暴力、青少年犯罪的不斷增加,把學校的德育教育推到了風口浪尖,對傳統(tǒng)德育方式和德育效果的質疑越來越多?,F(xiàn)實卻是讓人憂心的,即使有少數(shù)學校開展了網絡德育課程,但還以傳統(tǒng)的分數(shù)僵化地考查學生的道德水平,不僅抹殺了德育教育的功能性,而且使網絡德育淪為邊緣的看客。另外,照本宣科的講解、三言兩語的評價導致學生個性的壓抑和德育教育效果的喪失。
3.中學生網絡德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本文通過對市縣級高中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分析,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了與現(xiàn)實相適應、易于操作的網絡德育體系,主要宗旨是參與式教育,主要措施是實踐教育。
3.1基于校園網校級德育網站的建立
以學校校園網為基礎建立德育平臺,主要是以班級網絡社區(qū)為基本元素,提供教育者和學生平等對話的空間。很多在日常生活無法開口說的話,在網絡上反而變得比較容易說出口。只有教、學平等了,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筆者以鹿邑縣第二高級中學校園網為基礎,建立了旨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的德育網站,形成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交流溝通的平臺。
3.2基于移動網絡的德育溝通體系
如今的QQ、微信等社交溝通軟件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互聯(lián)網聊天工具,Web2.0時代的QQ已經涵括了非常多的產品服務,也是學生心靈、心理、個性展示的窗口,能夠獲取學生很多通過對話教育無法獲得的信息。如今,QQ、微信等在中學生中普及程度非常廣,根據(jù)筆者在學校開展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擁有QQ號的學生占學校學生總數(shù)的95%以上,家長也在90%左右。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喜歡圍繞它開展各種網絡社交活動,因此,注意通過QQ觀察和了解學生和家長在網絡中的活動,能夠深層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家長個性、家庭狀況,也能夠對一些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提早進行預防。
因此,筆者以班級為單位建立了學生QQ群、微信群和家長QQ群、微信群,設立了聯(lián)絡專用QQ郵箱,建立了班級博客,開通了輔導員微博。通過手機、學校網絡室、家庭上網,構建了立體聯(lián)絡溝通渠道,掃除了監(jiān)管和溝通死角。
3.3網絡德育主題活動
建立制度化的學校網絡德育主題活動,是反客為主的主動性參與式教育,必須制度化并長期堅持。如每月組織1次“辯論周”,每學期組織2次主題演講比賽,并將班級組織責任落實到班主任,實行獎懲制度,進一步激發(fā)參與、認知、實踐的熱情,在深入討論中實現(xiàn)德育的知行合一。
(1)以班級為單位的主題班會
以班級為單位的網絡德育主題班會,具有輕松活潑、接地氣、靈活多樣的優(yōu)點。一個班的學生和老師都比較熟悉,容易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筆者在學校開展以網絡德育為主題的“辯論周”活動,一周內,在3個班級同時開展了《網絡對中學生成長的利與弊》、《網友該不該交?》、《網絡讓我們變懶了嗎?》等系列辯論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主體意識。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廣泛查閱資料積極備戰(zhàn),賽場上條理清晰的陳述、激烈的辯論、敏銳的問答都彰顯了網絡德育深入人心,實現(xiàn)了“人人參與,人人進步”的教育目標。
(2)以學校為單位的主題教育活動
以學校為單位的主題網絡德育活動是開放式的,重點表明學校立場,表明對網絡德育的重視和支持。前期應廣泛宣傳,以海報、動員會等形式烘托氣氛,取得廣泛支持后進行。筆者所在學校開展了以“遵守網絡道德,樹立正確的網絡觀”為主題的系列演講比賽,幾乎人人參與,仿佛不是教育,而是一個節(jié)日。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明晰遵守網絡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正確的網絡自由觀,擯棄“網絡虛擬,道德虛擬”的錯誤思想。
3.4網絡時事微點評
采用靈活的方式,在上課前、課間、自習等時間,用10分鐘左右時間對近期發(fā)生的網絡德育有關的問題進行“時事微點評”。點評人員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通過觀點的陳述、批判、比較、延伸等,進一步引導學生,實現(xiàn)網絡德育的生動化和日?;?。一次微信群里發(fā)了一則消息,筆者就在上課前給大家播報了這則消息,讓學生判斷真?zhèn)?,并說明理由。短短十分鐘,辯論的氣氛十分熱烈,各方觀點爭相發(fā)表,在證明真?zhèn)魏?,學生學到了如何通過各種渠道判斷謠言,并意識到謠言的破壞性和傳播謠言的危害性。
4.結語
隨著全球范圍的數(shù)字化與網絡化進程的加速推進,Web2.0、互聯(lián)網+技術正悄然改變著整個社會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網絡時代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帶來中學教育包括德育教育天翻地覆的變化,教育者必須轉化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深化改革。教育者應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網絡德育立體系統(tǒng),任何單一的、粗放的方式均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加速的多元化思想。德育工作者更應該不斷認識和研究網絡的特點,轉變自身固有觀念,中學生德育不能僅僅著眼于傳統(tǒng)的班會課堂,更要努力構建一個容易被中學生接受的德育信息平臺,才能充分運用網絡這個平臺實現(xiàn)全面推進學生綜合發(fā)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唐慧興.淺論中學生網絡德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7,8:36-37.
[2]王彥平.如何加強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中學生德育教育[J].考試,2013,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