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瑩
假先生原本名不見經(jīng)傳,體格瘦小。茍延殘喘至今極其不易,曾有好事者把他當作藪中荊曲之徒而大施拳腳,后揚長而去。假先生受此侮辱后委屈至極,硬是咬緊牙關,一路磕絆,頑強地活了下來。
如今,再看假先生:滿臉紅光,神采奕奕,大腹便便,道貌岸然,一副發(fā)福發(fā)財之相。據(jù)假先生爆料,自己剛過而立之年。我不禁疑竇叢生:耳聞或看那書中描述假先生的其人其事那可是年代久遠了,說是幾千歲也不足為過呀?假先生莞爾一笑:“慚愧慚愧,那都是虛度年華,焉能算?我的發(fā)跡也就是這幾十年,反正歷來我以假而著稱,以假而立世,即便我說出具體的年齡又有何意義呢?”聽后我深以為然。
假先生家族龐大,嫡系眾多。僅是從假冒、假貨、虛假、假惺惺、假模假式、弄虛作假、假戲真做、虛情假意、假公濟私等眾兄弟的發(fā)展和發(fā)達就可窺一斑。大家緊緊圍繞在假先生周圍,沆瀣一氣,其手段與花樣屢屢翻新,層出不窮。假先生善于搞團結,其隊伍常浩浩蕩蕩,熙熙攘攘,制假販假樂此不疲,絕無職業(yè)倦怠之詬病。問其秘訣,假先生神秘一笑,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狀。觀此君神情,我不禁想到了司馬遷的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毕氡厝绱税?。
假先生精通生意,多方涉足。從菜籃子工程的雞蛋、豆油、豆腐、豬肉、牛肉、火腿腸、饅頭、奶粉、蜂膠到農(nóng)用物資的種子、化肥、農(nóng)藥、農(nóng)膜等,從人物身份的記者、警察、教師、律師、人大代表、經(jīng)紀人到證件領域的文憑、證書、發(fā)票、車票、身份證、駕駛證等,從熱炒事件的雙色球、政績、新聞、結婚、離婚、懷孕、認親到各行各業(yè)的學術、培訓、履歷、評比、晉升……假先生無一不插手。
假先生深諳人性,善于包裝。雖面目丑陋,常顯猙獰之態(tài)。然人前總是一副溫文爾雅、阿諛迎合的嘴臉,善于在背后給人溫柔一刀,叫人愛恨糾結,欲罷不能。
假先生常與“真”平分秋色,甚至叫板,他的自信來自于“真”的冥頑不化、昂貴稀缺和費時費工。假先生對待消費者的態(tài)度常是先禮后兵,以溫柔、奪目、廉價的面孔吸引人,待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后,便是一副小人得志、窮兇極惡的嘴臉,叫人后悔不迭,連呼上當。假先生對待商家卻是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只要是允許他“投懷送抱”的,保管讓其利潤大增,皆大歡喜。
假先生生平坎坷,樹敵眾多。曾遭“曝光”“暗訪”“維權”等檢舉,也受到了一些重創(chuàng),一度銷聲匿跡,但他早已練就了一種巧妙的退讓技巧,常避重就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終化險為夷。
假先生屢受排擠、厄運連連的不爭事實,也使他掌握了一套獨特的防厄運哲學:厄運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假先生用此秘訣后萬事無憂,秉著心寬萬事休的態(tài)度,常曰:“雖我之傷,有子健在;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人逐利之心不改,何苦難存也?”假先生此話不假,因為每次聲勢浩大的打假行動過后,用不了多久,假氏家族就又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了,我不禁暗暗佩服。
點評>>
反諷是一種修辭手法,也是一種藝術技巧,在文章中運用這種技巧,往往能產(chǎn)生比直接陳述更強的表達效果。本文的作者就熟練地運用了反諷的手法,將“假”擬人化,尊重而不無揶揄意味地稱其為“假先生”,并通過與假先生的對話、對假先生家族及生活的介紹,辛辣地諷刺批評了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行業(yè)、領域造假制假泛濫,眾“假”橫行的現(xiàn)象,發(fā)人深省。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