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張云
“差異化”求職
文_ 張云
在市場營銷領域,有一個詞叫“差異化營銷”,指營造一個與眾不同的營銷策略,形成差異化優(yōu)勢。其實,在求職時,如果也注重差異化,給主考官留下深刻印象,你也很可能脫穎而出。
鮑勃·霍博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家喻戶曉的喜劇明星,不過在他成為明星之前也曾為找工作而苦惱。一天,霍博去好萊塢應征演員,但那家公司只征一名演員,而應征者有幾十個。
輪到霍博時,面試官問他:“你擅長表演什么呢?”他回答道:“我擅長滑稽的動作和語言。”面試官說:“那你現(xiàn)在就表演一下吧!”
霍博聽后,一言不發(fā),轉身就往外走。面試官奇怪地問:“哎,你還沒表演呢,怎么就走了?”
霍博拉開門,大聲對在外面緊張等候的其他應征者說:“你們都回去吧!公司已經(jīng)錄用我了!”
面試官先是一愣,繼而哈哈大笑,當場決定錄用鮑勃·霍博。
霍博沒有一本正經(jīng)地表演,而是利用當時場景,通過出人意料的滑稽動作和一句夸張的玩笑話,既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天賦,又顯示了志在必得的決心。重要的是,在眾多求職者中形成了“差異化”,使面試官對他的機智幽默印象深刻。
我的一位朋友在求職時,也運用了“差異化”求職的方法。
一次,他去應聘一家雜志社的編輯工作。面試時,休息室里坐了三四十個應聘者,而總共只招兩名編輯。并且這家雜志社的招聘要求是本科學歷,他只有中專學歷,只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過幾篇文章。
輪到他面試時,已經(jīng)快中午了。主編簡單問了他幾句,就說:“就這樣吧,你回去等通知?!?/p>
他有點沮喪,因為“等通知”大多就是等于沒戲。他靈機一動,拍了拍隨身帶的鼓鼓囊囊的包,說:“主編,要不您直接錄用我得了,您看,我中午飯都帶來了!”
主編先是一愣,隨即笑了,看了一眼他的包,有點不像飯盒,于是問道:“真的嗎?”
其實,他包里裝的是幾本書,因此他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真的,書就是我的精神糧食?!?/p>
主編哈哈一笑,拍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好樣的!好吧,你被錄用了!”
朋友到雜志社上班后,跟主編熟悉了,就問主編,當時讓他回去等通知時,有沒有打算錄用他?
主編告訴他,其實他的求職條件并不突出,求職的本科生、研究生很多,他一個中專生,勝算幾率很小。但是他臨時起意說帶中午飯了,讓人意外又好笑。他把“書”冒充午飯,既顯得腦子活絡、反應快,又無意間展示了他愛讀書。
所以,就破格錄用他了。
求職也是推銷自己,如果能別出心裁,隨機應變,凸顯自己的“差異化”,那么取得成功的幾率就會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