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
【摘 要】信息技術學科屬于新興學科,加上各地方實際情況不同,所以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也不盡相同。我就自己實際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看法,在素質教育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過程設計的趣味性和參與性。
【關鍵詞】素質教育 信息技術教學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7-0218-02
信息技術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和核心,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如果不掌握信息技術,將難以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有效地學習、工作和生活。信息技術學科教育已成為中學必不可少的必修或選修課科目。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信息創(chuàng)新、利用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適應信息社會生活的正確的信息倫理道德和法律觀念。那么在素質教育下信息技術教學應該怎樣實施呢?
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術、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素質教育下教學基本特征是以教學任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結合學生生理、心理和情感需要實施的教育。由于信息技術學科屬于新興學科,加上各地方實際情況不同,所以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也不盡相同。下面我就自己實際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在素質教育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過程設計的趣味性和參與性
一、教學模式的多樣性
信息技術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給整個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帶來了變化。網(wǎng)絡技術的日益普及,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形成,多媒體技術集成聲音、圖像、動畫等為一體,同時還能進行超文本、超媒體鏈接等。為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提供了物質條件,為教學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提高了信息的傳遞速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思想是近幾年基于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而提出的認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每一個學習者都是在自己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以個人獨有的方式主動地建構知識,并且,每一個學習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學習過程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教學過程圍繞學生“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huán)境”這兩個方面進行。目前,信息技術教學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邊講邊練。計算機學科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講授理論知識,而不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計算機教學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反之,教師不講,只讓學生盲目的上機練習,那么,學習效率難以保證。很多中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自學能力較差,面對一無所知的新知識茫然無措,上過一、兩節(jié)課之后,就會失去對該課程的興趣。所以一堂課我一般安排10-15分鐘進行講解、示范,按照需要,該堂課的內容可以一次講完,也可以分幾次進行,講完一個問題就讓學生實踐一下,這既可以保證學生的高度參與和課堂教學的快節(jié)奏,也保證每堂課講授的知識學生們都能應用于實踐并得到鞏固,最后能熟練掌握。
2.精講多練。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對講課內容做出適當?shù)恼{整,力求精講、少講僅把學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識點及難點作為主要內容來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操作實習。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程度不會下降,保證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實際上學生在操作時提出的問題遠比講理論時提出的問題要多得多,這說明操作實踐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積極主動的思考,當然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3.結合多媒體課件,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多媒體課件應該以生動的圖像、聲音等效果來代替課堂的粉筆、黑板和幻燈等。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使學生手、腦、眼、耳并用,使學生有獨特感、直觀感、新穎感、驚奇感、能喚起學生的“情緒”和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我們現(xiàn)在提倡計算機輔助教學,當然也應該首當其沖應用到信息技術教學中去。
4.分層次教學。目前,信息技術教學在我國正處于普及階段,我所教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少部分是城里的學生,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給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很容易失去上課的興趣;而后進生因“吃不了”常常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分層次教學。在高一第一學期開始,先對學生的水平進行測試。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按教材學習,掌握考綱要求的內容,對基礎較好的學生,除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外,根據(jù)興趣在難度有所提高。比如在上高一信息技術必修(上)第三章word文字處理時,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文字編輯(文字的正確錄入、字體、字號、顏色等),對基礎好的同學要求作一份有意義的電子報。
5.合作學習,共同進步。師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探討,相互切磋。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時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有深度,也促使我們老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學習不僅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提出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而且促使學生把頭腦中還不太清晰的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因而滿足了學生對社交和自由流利表達的基本需要;更重要的是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提高。
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好的教學方法是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適當?shù)倪\用比喻。計算機及網(wǎng)絡是個新的領域,目前,很多學生對它還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我在講課時適當?shù)剡\用比喻,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講網(wǎng)絡時,關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這樣講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們怎么來區(qū)分呢?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證號兩種途徑,我們可以使用身份證號來唯一地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證號太難記了,日常生活中,我們用名字來指定某人,網(wǎng)絡中計算機中也一樣,為了區(qū)分彼此,他們也有“名字”—我們稱之為域名,同樣他們也有自己的“身份證號”—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指定一臺計算機,但是,記住它不太容易,平時,我們只用域名來指定網(wǎng)絡中的計算機,這樣,學生很輕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紗。
2.結合生活。計算機和網(wǎng)絡中的很多構想都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在平時上課我注意用大家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對照講解,使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以便學生理解。
比如關于電子郵箱的用戶名和密碼,可以結合現(xiàn)實生活來講解:“我們在郵局申請一個郵箱以后,每個郵箱都有它的號碼和鎖,要使用郵箱,我們必須記清自己的郵箱號,拿好對應的角匙,這樣,找對郵箱、打開郵箱門上的鎖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網(wǎng)絡中有很多計算機在網(wǎng)絡上為我們傳送電子信件,我們稱之為電子郵局,我們可向電子郵局申請一個電子信箱,用于收發(fā)自己的電子信件。申請電子郵箱時要提供用戶名和密碼,有什么用呢?這與現(xiàn)實生活一樣,每個電子郵局中有很多電子信箱,為了區(qū)別辨認,每個電子信箱也有一個郵箱號和密碼鎖。申請時提供的用戶名就是我們?yōu)樽约旱碾娮余]箱所設的郵箱號,密碼就是我們?yōu)槊艽a鎖設定的密碼,那么,我們使用電子信箱時,只要提供正確的郵箱號和密碼,就能開啟信箱,從而收發(fā)電子郵件?!边@樣講解,可以讓學生覺得網(wǎng)絡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一致。
3.任務驅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建立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激勵學生地挑戰(zhàn)新知識。我經(jīng)常駐精心設計一些作品,在一堂課的開始,讓學生自己試著實現(xiàn),然后根據(jù)他們的實習結果,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講解。比如,學習word中圖文混排時,我先給他們展示了一幅圖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檔,其中包括了圖片的典型格式應用、圖片作為背景及各種文字環(huán)繞格式。如我所愿,學生的思維非?;钴S,他們進行了各種嘗試,對于我補充的內容,他們也能既快又牢固地掌握。
4.自主學習。尼葛洛龐帝提出,面對無際的信息海洋,人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應該掌握的是“關于信息的信息”。當人們處于學習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均達到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中,“信息處理能力”就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我認為,自學能力,獨立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個當代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所以,對于學生自己能看懂或是通過實踐可以獲得的知識,我都鼓勵他們自己去學習和掌握。
三、教學過程設計的趣味性和參與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必要條件。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讓學生持久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從問題的引入和學習活動的設計上下功夫,引人入勝的開題、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高度參與是保證學生持久保持積極學習興趣的很好方法。
1.引入趣味課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能否成功地引入課題,直接決定了一節(jié)課的效果。每節(jié)課都要力求采用學最感興趣的事物來引導他們,比如學習從網(wǎng)絡上下載軟件,教材上只說明了下載的方法,這些內容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更不要說產(chǎn)生好奇心了,如果進行以下設計,可能效果就不同了:播放一個flash動畫,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并對此產(chǎn)生了好奇。學生都喜歡flash動畫,但自己又不會做,怎么辦呢?我們到網(wǎng)上下載一個,課題就自然地引入了。
2.教學的高度參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持久性。
當今學生注意力持繼時間普遍縮減,使得教學比以往更加困難。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很好的方法是要學生高度參與教學活動,一個組織很好的教學過程能使教學順利和有趣地開展并使學生參與率提高,用不著威逼與獎賞學生們就能自動參與到學習中。常用的方法保持課堂快節(jié)奏,課堂節(jié)奏之快意在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防止學生注意力分散。但快節(jié)奏并意味著只不過比平時說話說得更快一點而已。我以前常犯的錯誤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向學生反復解釋同一問題,這對那些已經(jīng)理解的學生來說,讓他們保持專注就難了。所以建議當你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趕快有所變化。一旦學生變漫不經(jīng)心你就必須做出很大的努力才能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教學效果肯定會受影響。比如學習文件的拷貝時我是這樣做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略講,我先講一種方法(通過菜單命令完成),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練習,出一道練習題學生迅速完成并回答(不等所有的學生完成),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組對學習,再出一道練習題,懂了的同學幫助不懂的同學,并且找出其它方法完成這個任務。組對學習的時間不宜太長,不要讓困惑的學生感到糊里糊涂,也不能讓其他的學生因無所事而厭倦。當感覺學生快要完成任務時,就往前推進授課計劃。就這樣學生很自然的參與教學過程,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心。
讓學生保持積極參與性還應注意教學要有層次,不要條塊分割。使學生們擺脫擺當時學習的壓力,允許他們以更適合自己的自然節(jié)奏進行學習。
以上是我教學幾年來的經(jīng)驗,我認為無論是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來說都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設計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