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是高中教學的基礎學科,直接關系著學校的升學率。在進行語文能力的考查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有效提升高中學生閱讀的效率和質量,是當前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熬潭嘧x”作為閱讀教學中重要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基于此,本文重點探討構建高中閱讀教學中精教多讀課堂模式的途徑。
一、更新教師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著課堂主體位置,而忽略了閱讀的主體——學生。針對這種問題,教師應借助“精教多讀”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自身教學觀念和方式,提升學生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自主感悟文章中的內涵,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取閱讀技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時,教師應先讓學生通讀全詞,想象當時毛主席“獨立寒秋”時的心境,并通過“精教”的方式,引導學生探討整首詞的大意。同時,教師須借助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播放《沁園春·長沙》的錄音,培養(yǎng)學生語感,引導學生解決課文中閱讀題目,提升學生閱讀的有效性。教師應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地位,借助有針對性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深入推進,人文精神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就閱讀教學而言,高中階段要求學生閱讀的經典書目較多,且書籍內容比較難懂,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運用“精教多讀”模式,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深入了解學生閱讀興趣愛好,與學生共同制定可行性高的閱讀計劃,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如定期舉辦讀書筆記交流會、閱讀報告會和閱讀資源分享會等,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陶冶情操。
二、傳授閱讀方法,提升學生閱讀質量
“精教多讀”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教師必須教授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閱讀質量和效率,培養(yǎng)學生遷移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應教授學生課前預習的方式,如在學習《紀念劉和珍君》時,教師可先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查閱網上資料,標記文章中重要詞句,包括“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等,并自行進行理解,使學生能夠配合教師教學節(jié)奏,減少教師理論教學時間,更好地開展其他閱讀教學活動,提升閱讀教學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重視檢查學生預習效果,通過提問、搶答等方式,真正將閱讀課堂交與學生,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參與度。
三、開展合作閱讀活動,落實閱讀過程評價
合作閱讀教學活動屬于“精教多讀”模式中重要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分組教學為基礎,營造和諧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分組閱讀,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溝通交流的能力,也可較好地提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如在學習《我的四季》時,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引導其進行“圈點勾畫”、“提煉歸納”、“評價賞析”等閱讀活動,然后組內交流。經過長期的閱讀討論訓練,提升了學生知識運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學評價影響著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用動態(tài)的眼光評價學生,多肯定學生的讀書筆記、讀書習慣和讀后寫作,并做出專業(yè)的指導,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提升學生對閱讀的熱情。
四、整合閱讀教材,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精教多讀”教學模式步驟可分為占有教學資源—把握閱讀共性—提出針對性閱讀問題—分析閱讀問題—優(yōu)化學生思維等程序,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教材,進行科學的整合,如學習《祖國山川頌》,教師可以科學地整合模塊,即“祖國圖”,讓學生系統(tǒng)的閱讀有關愛國主義的文章,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精教多讀”模式,將閱讀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并通過良好的師生互動,加深學生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從而師生共同進步。讓學生在價值觀正確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促使學生將閱讀獲取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引導學生正確探究閱讀問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綜上所述,將“精教多讀”模式應用在高中閱讀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水平。在實際運用中,教師應加大對“精教多讀”的重視程度,綜合考慮學生認知特點、課程目標等方面的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教授學生正確、科學的閱讀方式,多讓學生進行實踐,提升學生閱讀質量。
陳愛娟,教師,現居江蘇前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