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 要]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要將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植根于廣大黨員干部的頭腦,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強有力的思想基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很好地體現(xiàn)了人民利益是黨的一切工作的最高價值尺度的原則,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我們必須和人民群眾一塊干、一起過,在向人民群眾學習的過程中提升社會治理的水平,為全面深化改革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
[關鍵詞] 群眾路線 以人為本 人民價值尺度
新形勢下,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的變化,特別是一些黨員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問題,使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為了應對挑戰(zhàn),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本著“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理念,加強黨的建設,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使廣大黨員干部都能以“為民務實清廉”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是群眾路線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其中“為民”的價值取向是這一價值目標中最為核心的內容,它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堅持的一個價值原則,即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最高價值準則。
一、“為民”價值取向的歷史淵源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歷了革命、建設、改革三個歷史時期,實現(xiàn)了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在人類發(fā)展史上創(chuàng)造了中國奇跡。這一奇跡得以發(fā)生,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中國的路線、方針、政策;另一方面則是人民的廣泛參與和支持,為中國共產黨人路線、方針、政策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南。它與資產階級政黨的本質區(qū)別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不是為自己謀利益,而是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p42。馬克思主義政黨之所以要“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這是由它的階級基礎及其價值追求決定的。任何一個政黨都有自己的階級基礎,都是一定利益集團的代表,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這一點上絲毫也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它從不宣稱自己代表所有人的利益,而是毫不諱言地宣稱自己只代表著特定人群的利益,這個特定人群不是有產者,不是社會中的少數人,而是占社會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以及同樣受著資本剝削的農民。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階級基礎無產階級自身的歷史命運,決定了這個階級馬克思主義學說為自己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批判資產階級及一切剝削階級最有力的武器。馬克思主義一經掌握了無產階級,就會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由此批判的武器便轉化為武器的批判。
中國共產黨忠實地踐行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爸袊伯a黨是代表中國人民利益,執(zhí)行人民意志的工人階級政黨,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盵2]p462不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后,在每一個重大的歷史關頭,無不以人民的利益為重,以捍衛(wèi)人民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價值準則。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人牢記自己的階級屬性,以公仆的身份繼續(xù)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而奮斗。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建設與改革實踐中最高的行為準則,即黨的一切路線、方針、政策都要體現(xiàn)人民的利益、以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并以其為黨的全部價值所在。
二、“為民”價值取向的現(xiàn)代意義
人民利益是黨的全部價值所在,要求黨的一切工作必須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根據人民需要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線方針政策,這也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關鍵所在。
一是只有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才能根治四風。根據中央部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是反“四風”,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八娘L”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是一些黨員干部缺乏應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是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但就本質而言,“四風”出現(xiàn)的根源還是在于一些黨員干部脫離了人民群眾,心中只有個人或者自己團團伙伙的利益,而沒有人民群眾的利益;他們工作的出發(fā)點不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而是為自己和小團伙謀利益。因為脫離了人民群眾,所以這些黨員干部不僅犯了錯,還看不到錯誤所在,更不知道如何去改正錯誤。黨的建設經驗告訴我們:“每當我們的各級領導和廣大干部能夠密切關心群眾利益,細心傾聽群眾呼聲,深入體察群眾情緒,誠懇接受群眾意見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就可以少犯錯誤,即使犯了錯誤甚至嚴重的錯誤,也比較容易改正?!盵3]p528黨中央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黨員干部“照鏡子”,這個鏡子就是人民群眾,就是人民群眾的利益,只有在人民群眾這面鏡子中看到人民群眾的利益所在,黨員干部才能從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也才能根治“四風”,才會自覺地遠離“四風”。
二是只有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我們的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共產黨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共產黨的階級屬性決定了它必然以廣大人民群眾為自己的階級基礎。從邏輯上說,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必然的,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共產黨也是必然的。但理論的邏輯并不代表必然的現(xiàn)實,共產黨人如果只講理論的邏輯,而忽略了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脫離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就必然遠離你、拋棄你。蘇東劇變后,蘇聯(lián)和東歐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之所以失去政權,就在于人民從他們所執(zhí)行的路線方針政策中看不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就在于他們失去了民心?!懊撾x群眾,會使得我們的事業(yè)不是走向成功而是走向失敗?!盵4]p950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自己黨的建設經驗的總結,也是對蘇聯(lián)東歐共產黨人失敗教訓的最好總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解決在人民群眾利益上不維護、不作為的問題,讓廣大黨員干部牢記:“不代表人民的利益,就是共產黨員最大的失節(jié)!”[5]p201在實踐中堅持以人民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就會贏得人民的支持,夯實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保持作為無產階級政黨所應有的階級屬性和特色。
三是只有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才能制定人民擁護且在實踐中切實可行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實現(xiàn)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的歷史告訴我們,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實現(xiàn)黨的歷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因為我們的政策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所以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因為人民群眾從我們的政策中看到自身的利益所在,所以就積極投入路線方針政策的落實之中;因為我們的政策是從群眾中來的,所以是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需求相符合的,也是切實可行的。習近平同志指出:“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要從實際出發(fā),尊重群眾意愿,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要搞那些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勞民傷財、吃力不討好的東西。”[6]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從人民的需要出發(fā),是避免吃力不討好的關鍵。同時廣大黨員干部還要清醒地認識到,人民群眾需求的形成及其改變都是一個歷史過程,是不同歷史階段上的不同的客觀需要。如何正確對待大眾的需求,周恩來在論述文藝為誰服務問題時指出:“只要人民愛好,就有價值;不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就許可存在”[7]P337。堅持這樣的原則,我們制定的政策自然就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也自然是切實可行的政策。
三、“為民”價值取向的實現(xiàn)途徑
廣大人民群眾支持中國共產黨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看到了共產黨人是代表自己利益的,是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政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根本原因,對于充分發(fā)揮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勢至關重要。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我們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黨員干部從思想上認識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最高價值尺度,并以此指導我們的實踐。
首先,我們要充分認識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具體多元利益的差異性。隨著世情、國情的變化,特別是發(fā)展起來后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基于歷史和現(xiàn)實條件等因素,不同地區(qū)、不同階層人民的具體利益需求呈現(xiàn)出多元化。我們一方面要從歷史的角度去審視和把握這些具體需求形成的歷史背景、現(xiàn)實條件及發(fā)展走勢,對其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認識和評價;另一方面,要在強調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礎上,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根據不同地域、不同收入階層具體的利益需求,針對性地制定政策,幫助人民群眾實現(xiàn)其合理合法的利益需求。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具體多元利益的差異性,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習近平在闡述中國夢時,一方面強調中國夢的一致性,強調中國夢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是民族的夢;但也充分肯定了個人夢的合法性,并強調要為每個人實現(xiàn)自己夢想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空間,要使“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8]。為人民群眾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創(chuàng)造機會,需要我們的政策更加靈活,也要求我們的政策更具有針對性和指向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入人民群眾,了解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所在,有針對性地制定政策。
其次,我們要認識到,走向人民群眾,和人民群眾一塊過、一塊干,是了解人民群眾需要和利益所在的關鍵一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xiàn)在我們談不上說一塊苦,但一定要一塊過、一塊干”[9]。只有和人民一塊過、一塊干,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要,才能在了解人民群眾需要的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坐在車上轉,隔著玻璃看,只看‘門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10]的情況,才能真正了解民情,才能為政策的制定提供真實的材料,才能使我們的政策符合實際、匹實可行。
最后,在了解真實的民情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要真正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還需要向人民群眾學習。發(fā)展起來后的中國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就一定要發(fā)揮群眾的積極性,黨的要從群眾的實踐中學習社會治理的方法。毛澤東曾告誡全黨:“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后再告訴群眾(宣傳),并號召群眾實行起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11]p93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為直接的目的是反“四風”,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準則。但從長遠來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還是在于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樹立起向人民群眾學習,讓廣大黨員干部“善于同群眾接近,生活群眾化,誠心誠意抱定當群眾小學生的態(tài)度,一切不懂的事情都應好好的向他們請教”[12]p338。這樣,我們的黨員干部才能真正發(fā)揮引領人民群眾的作用,才能團結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我們的黨也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才能應對世情、國情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實現(xiàn)黨的最高價值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彭真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葉劍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謝覺哉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5]萬里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2-29.
[7]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9]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2-05.
[10]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06-18.
[1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張聞天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責任編輯/陳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