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亮
物理學是一門嚴密的、有著公理化邏輯體系的科學理論,高中物理教學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學生要想把高中物理學好,必須提高學習的遷移能力,培養(yǎng)抽象思維,真正做到學會學習、善于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物理學習時,能夠將已學的物理概念、原理、技能、方法等運用到新的題型解答、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去,引導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形成學習的遷移能力。
一、加強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的教學
學習遷移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有著緊密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應著重從充實、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入手,加強學生對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的學習。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概念的由來、定義、物理意義、矢量性等的探究。對于物理量,它的量值、單位、量度和測量方法,概念的適用條件、適用范圍及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聯系,還有其在形成的某一物理規(guī)律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師都要引導學生考慮清楚。與此同時,還要從實驗出發(fā),通過對實驗材料和實驗過程的觀察、分析、綜合、歸納、演繹,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進行驗證。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遷移能力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有利的教學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著學習遷移的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隨時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如學習的積極性、學習信心、緊張程度等,以促進遷移的產生。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共鳴,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題的有關知識上來,讓他們進入有利于學習新知識的狀態(tài),給其搭建遷移的階梯。
三、重復練習促進知識遷移
重復做某一類型的題目,可以使學生更容易辨識到問題的內在結構和實質。因為必要的練習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問題并能在事后記住它。如果學生因不理解物理原理而囫圇吞棗地死記,那么他遷移到一個全新的問題的幾率就不大。可見,必要的練習能使學生形成最基本的本領,并能夠使之精通,還能讓思考變得更省力。
四、充分利用已有知識經驗
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的循序漸進和新舊知識的銜接。新的知識并不是突然出現的,教材在編寫時會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及時挖掘和喚醒那些與教材有關的知識和經驗,從而讓學生順利地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上。
五、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教師在上新課前,可以先復習一下學生之前已經掌握的相關知識,這樣方便學生了解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與自己已有知識結構的關系,從而把要學習的新概念或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高學習效率。對于物理教學中的難點,教師要按一定的順序或層次組織整個教學過程,從易到難,盡量尋找最適合、最優(yōu)化的教學程序。
總之,要培養(yǎng)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遷移能力,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夯實他們的物理基礎知識,講解典型例題,利用各種物理實驗的機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