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燦
【基金項目】2015年度河南省農村學校應用性教育科研課題,課題:農村小學生高效閱讀能力培養(yǎng),研究立項編號:15-HJYY-255。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9-0169-02
為適應時代要求,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高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高效閱讀課堂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三者之間心靈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種課堂境界,是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言語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有效涵養(yǎng)的閱讀課堂。那么高效閱讀課堂如何構建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精心導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中的精心導入,如同緩緩拉開的帷幕,讓學生期待看到帷幕后精美的置景,使學生一開始就受到強烈的感染;每一堂課的開始,都要想法去渲染一種樂學的氛圍,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注意力和思維情感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并做到每堂出新,要出乎其意,讓學生料想不到“先發(fā)制人”。導入的教學技能要根據教學目標、任務、內容和學生不同年級層次靈活運用。常見的導入類型有:
1.看圖觀察,實物導入
借助掛圖或實物的直觀演示,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引起興趣。例《翠鳥》的導入,首先出示翠鳥的生物標本,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教師開始描述:“小朋友們都看見了這只鳥,你瞧它多漂亮,爪子紅紅的,頭上的羽毛多像橄欖色的頭巾,背上的羽毛多像淺綠色的外衣,還有腹部的羽毛多像赤褐色的襯衫,這么美麗的小鳥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本領,你想知道嗎?它就是老師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翠鳥》……”這里,借助實物直觀讓學生感知翠鳥的形象,誘發(fā)情趣,在導語中用生動形象的文字描繪翠鳥的外貌,同時提出疑問,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順利地將新知識植入自己的認識結構中。
2.介紹導入
對于教材中出現頻率較低的課文體裁,例如:古詩,寓言或一些中外著名人物的故事,學生在平時接觸很少。在導入時,可以以介紹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情趣。例如小學語文九年級義務教材第八冊《古詩二首》中的導入——“同學們,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時期。這時期,涌現了許多聞名中外的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學會它,對于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增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p>
3.猜謎導入
對于不同年段的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喜好新鮮事物的個性,猜謎導入也是一種寓教于樂的好的導入方式。例如《女郵遞員的信》的導入“同學們,請你們猜一條謎語。謎面是:身穿綠衣裳,工作特別忙,送信又送報,人人喜洋洋。謎底到底是什么?……對,是郵遞員。有一位女郵遞員還寫了一封信,信中介紹了她一天的繁忙,但有意義又很有趣的生活。我想大家一定愿意知道她信中的一切,好,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女郵遞員的信》?!辈轮i導入往往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以便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事實證明: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既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又可打開學生的思維,一舉兩得,為取得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巧設問題,規(guī)定時間,讓課堂更高效。
設計提問不應該是生硬、呆板的,而應該是鮮活、有趣的。建議教師根據不同文章的內容和課文的難易程度,設計一些有助于學生快速閱讀的測試題目,然后把答案寫在本子上。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有利于學生在課堂內對課文的理解和思考。
在執(zhí)教四年級上冊《跨躍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時,其中的一個班,我以“文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動?”作為閱讀思考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閱讀。在學生默讀完課文一遍后,筆者根據班里的53名學生中36名已舉手時測試了一下時間,大概用了5分鐘。然后讓他們將答案寫在自己的本子上,當48位學生已經完成之后我看了時間,總共用了9分鐘。據之后的統(tǒng)計,為“臺灣青年不顧個人安危為白血病患者小錢捐獻骨髓”而感動的約占65%,為“小錢能堅強地與病魔作斗爭”而感動的占有20%,而為“冒著生命危險在余震中進行手術的李博士”而感動的則占15%。由此可見,對于同一個問題,同樣是“感動”,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對于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教師則應當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感受而加以引導。
通過上面的數據對比,很明顯就能看出快速閱讀中設計問題與不設計問題的區(qū)別,兩者相差甚遠。當孩子們帶著一定的問題與文本進行對話時,就會更有方向,目標也更加明確。這樣,不但可以加快閱讀速度,在閱讀時思考問題也會更加全面。
(三)善于發(fā)現不同層次學生的閃光點。
課堂學習過程中,在心理上要對好、中、差各類學生一視同仁,要對他們各自的表現適時地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對于班級每一個學生,教師心中要有一根尺。對成績好,能力強的要充滿激情,加以贊賞。如:“你的回答很有深度,老師欣賞你”“從你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你的知識面是那么廣,我為你高興” ……,配以贊賞的目光。對較差點,不太自信的學生就用具體、合理、清晰的激勵式語言。如: “你吐字清晰,是當播音員的好苗子”; “你讀書很認真,你體會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你真了不起!”……并投去鼓勵的目光。對于成績差,缺乏自信的同學要用啟發(fā)式語言。如“你很會讀書,如果能把文中表示先后順序的詞用上就更有條理啦”,還可給予愛撫,讓其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四)注意“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怎樣才能讓學生熱愛讀書呢?我們可做些什么呢?
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姑娘》后,我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選》;結合《草船借箭》的教學,我向學生出示《三國演義》(兒童版)介紹書中部分精彩內容的梗概,并推薦學生閱讀《三十六計》。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被推動,紛紛要求借書閱讀,在讀書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燦爛文化的藝術所在。
總之, 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而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是多姿多彩,富有魅力的。將以上幾點貫穿于閱讀教學中,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努力讓學生從閱讀中發(fā)現學習語文的樂趣,并能從讀書中體會學習的快樂,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