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其
摘要:綜合實踐課是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其明顯特征是活動性??陀^、公正、科學地進行評價,是提高本學科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一環(huán)。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具體闡述了初中學生綜合實踐課的評價原則、評價內容和方式。
關鍵詞:綜合實踐;有效評價;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1-0104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對課題實施進行評價,是課程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發(fā)揮評價導向功能和進行質量監(jiān)控的有效手段與方法。如何客觀、公正、有效地評價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們實踐基地一線教師的重要課題。筆者擬從實踐出發(fā),就初中學生綜合實踐課的評價原則、評價內容和方式等進行探究。
一、綜合實踐課的評價原則
1. 過程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學生親歷體驗的課程。因此,要重視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的評價。只要學生經(jīng)歷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jīng)驗,就應該肯定其活動價值,給予積極的評價。比如,手工活動中的剪紙,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有些學生可能這方面的基礎比較薄弱,畫出的圖形不甚對稱,結果影響剪紙的效果。對此,學生只要能夠專心投入這項活動中,在剪紙的過程中體會細心的重要,盡管作品不很完美,我們都要給予積極的評價。
2. 多元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多元化。因此要鼓勵并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自我表現(xiàn)方式,如“中國結”的制作,評價不應只由教師來決定,要通過討論、協(xié)商、交流等多種形式,將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與指導教師或社會、家庭有關人士評價結合起來。
3. 激勵性原則。堅持正面評價,運用表揚、鼓勵、表彰等方法激勵學生,并貫穿于整個課程實施過程。無論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遭受失敗的時候,無論是定性還是量化評價的時候,都應該激勵學生,使激勵評價成為學生獲取成功的動力。
二、綜合實踐課評價的內容
綜合實踐是以活動為主,因此需要通過建立學生學習過程檔案和收集學生學習成果的方法,以定性為主量化為輔、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方式,對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與學習能力、收獲與反思進行評價。
1. 參與態(tài)度。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次數(shù)、認真程度,以及是否認真思考問題、積極動手動腦、主動提出活動設想或建議、認真查找資料、準時完成計劃和學習任務作為評價的依據(jù)。
2. 合作精神。包括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主動幫助別人和尋求別人幫助,認真傾聽同學的意見,樂于與別人一起分享成果。
3. 探究精神和學習能力。通過對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其對探究結果的表達進行評價。
4. 收獲與反思。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小組活動記錄來反映,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日記、活動征文、主題班會等形式來反映,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和活動成果來評價。
三、綜合實踐課評價的方式
綜合實踐的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能以單一的作品效果來評定學生的成績。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評價理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檔案袋評價”。要求活動小組建立活動檔案袋,里面包括活動計劃、活動記錄、調查表、出勤登記表、實驗記錄表或調查記錄表、原始數(shù)據(jù)、學習體會、日記等與活動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做為小組成績評價的主要依據(jù)。
2. 收集資料的評價。綜合實踐活動是關注過程的活動注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收集資料是學生進行主題研究的主要活動,也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鍛煉。學生在資料獲取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種種困難,幫助解決這些困難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通常情況下,教師、家長、圖書室、閱覽室、書店、因特網(wǎng)是最直接的信息源。這些人或者物所提供的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但僅靠這些信息來源是遠遠不夠的。要廣泛開辟信息渠道,與學生一起分析信息可能存在的處所,特別是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單位或個人要積極聯(lián)絡,多方咨詢。必要時,帶領學生親自進行實地考察和社會調查,獲取第一手資料。而這些資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的尋找,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他們會有切身的感悟。剔除無用的材料,使不明朗的材料明朗化。然后再進行分析、思考,用摘抄、剪貼、統(tǒng)計、綜合歸類的方式對材料進行精選或重新組合。在對材料的精選和重新組合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找資料的方法,如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結構順序和大小順序等。以《各種各樣的橋》為例,學生收集到的橋種類繁多,如把這些都放一起就雜亂無章。教師在指導學生整理時,可提出按年代對各種各樣的橋進行整理,這樣可以知道不同時代橋的建造水平和建橋速度;也可提出按空間位置整理,如南方的橋、北方的橋。讓學生感受到南北兩地橋梁的建造風格。
3. 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論文、調查報告、研究筆記、表演、模型、設計方案等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評價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手工制作、模型設計作品展示評比活動。結合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最為適用于自己和自己學生的結果表達方式是考察活動內容,根據(jù)內容選擇結果表達的形式。首先要了解學生進行了哪些活動,活動有些什么內容,在結果交流中需要達成什么目的,并據(jù)此來指導學生選擇適當?shù)慕Y果表達方式。當然,表達方式應該是追求實效而不拘一格的。
4. 項目評價與階段綜合評價??偨Y評價過程中,學生要將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和整理,提煉觀點,形成研究報告或小論文,這些都是有形的成果。在結題的指導中,教師固然要就資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報告或論文的撰寫等方面,向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咨詢,但同時,活動過程中的很多無形成果卻常常被忽略。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評價指導中,不能把目光僅僅定位在那些有形成果之上,還要從無形的成果中發(fā)掘出其中的人文價值:比如,通過環(huán)境調查的實踐,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到我們正面臨的嚴重的環(huán)境危機,而且還要使他們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關系;通過回顧解決困難的過程和感受,不僅要讓學生獲得成就感的體驗,而且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通力協(xié)作的精神,學會欣賞他人的優(yōu)點,培養(yǎng)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并鼓勵其迎難而上的勇氣;通過讓學生總結自己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和走過的彎路,不僅要使學生吸取教訓,而且要引導他們學會反思。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要成功地開展,科學的評價意義重大的,對于保障綜合實踐活動成功開展起著極大的作用。教師要遵循評價的原則,按照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對綜合實踐的全過程進行有效評價,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興趣、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楊文瀅.形成性評估理念及其實施[J].廣州大學學報,2012(12).
[2] 田景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述評[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