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峰
摘要:本文主要對防雷接地系統(tǒng)的常見問題、并聯(lián)排除測試技術的實施及電力配電系統(tǒng)中防雷與接地技術應用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電力配電系統(tǒng);防雷接地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6)06-0209-02
1.防雷接地系統(tǒng)的常見問題
1)接連位置接觸不良。首先,導線和引下線接觸不良。往往選取并溝線夾作為架空接地導線和接地引下線的連接器,有時為了省事還會選取綁線直接纏繞,以上2種方式于導線連接而言都不是最好的方法,特別是在鹽堿條件下,存在極為嚴重的銹蝕狀態(tài),此時導線連接將出現(xiàn)大量問題,進而增大接觸電阻。其次,通常情況下可利用焊接圓鋼連接接地體和接地引下線,這種情況下此位置存有銹蝕及過大接觸電阻情況;2)接地裝置不合格。垂直接地體連接的圓鋼極易出現(xiàn)銹蝕問題,嚴重的情況下將發(fā)生銹斷情況,或泄流回路斷路。除此之外,也可能出現(xiàn)垂直接地體銹蝕損壞、焊接圓鋼牢固性不強,出現(xiàn)銹蝕開裂問題;3)導線沒有接地。沒有架空接地導線綁線、并溝線夾;或者丟失引下線和接地體連接位置的綁線、并溝線夾,無法進行及時連接。
以上常見問題都會嚴重影響防雷接地系統(tǒng)的效果,導致接地電阻在10Ω以上,大大減少了泄流能力,致使雷擊電流向地面無法及時流入,導致雷電過電壓事故發(fā)生。
2.并聯(lián)排除測試技術的實施
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加快接地電阻檢測儀表更新?lián)Q代的速度,進一步增加了儀表的品種及提高了檢測精度,同時檢測方式也更加便捷化。在各類檢測儀表內使用最多的為鉗型表,按照其自身特點,結合其測量原理,以并聯(lián)接地回路為輔,進行數(shù)據(jù)準確測量,本文以兩步排除方式,對接地系統(tǒng)問題故障位置精確確定。
1)合格桿基排除。接地引下線選取鉗型測量儀夾住以此測量,先對測量數(shù)據(jù)R進行準確記錄,隨后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對此桿基接地電阻合格率進行確定,如合格,即可實施接下來的工作;如不合格,需實施再次排除,通過輔助并聯(lián)接地回路的應用,對接地系統(tǒng)內合格位置排除,以此對接地電阻過大問題部位加以確定。其操作流程為以下幾點:(1)根據(jù)圖1所示,把輔助的并聯(lián)接地體在超過測量的接地點20m位置向地下插入,隨后通過導線連接接地體和引下線,一般需將導電膏涂抹到連接位置。由此得出各點位置,如接地引下線連接架空接地導線的位置為a點;引下線連接接地體的位置為b點;接地體自身銹蝕或焊點開裂的位置為c點;(2)并聯(lián)線上下位置的接地引下線可通過鉗型測量儀分2次夾住,以此測量,并進行數(shù)據(jù)Rup\Run的準確記錄。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進行缺陷位置確定,其方式如表l所示。
在檢測環(huán)節(jié)問題主要出于點2、3,根據(jù)該方式進行缺陷位置的精確判斷,此時點b與c則為篩選點,因b與c點在具體工作中間距小,并在線路桿基護墩內固化,為此可以不進行深入檢測。
2)結論。通過鉗型接地測試儀測量原理的充分應用,并以并聯(lián)接地回路為輔,對數(shù)據(jù)進行科學分析,以此對接地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進行準確確定并選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電力配電系統(tǒng)防雷接地技術水平,才能確保電力系統(tǒng)供電具有較高可靠性。
3.電力配電系統(tǒng)內防雷與接地技術的應用
1)配電線路中的防雷接地技術應用。(1)配電線路。配電線路防雷可選取的防雷接地方案與輸電線路相同,如避雷器、避雷線設置等,但電壓級別不同,其電力線路實施的具體方法也存在極大的區(qū)別。以10kV絕緣線路為例,于電力系統(tǒng)架空絕緣線防雷技術分析,其具體措施如下:第一,避雷線設置,該方式具有良好避雷效果,但操作困難度高,同時還具有較高成本;第二,對電力線路內絕緣子耐壓水平有效提升,此時可將10kV絕緣子進行防雷絕緣子轉變,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對防雷水平有效提升;第三,將線路避雷器設置到雷電多發(fā)區(qū),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雷擊斷線事故產生;第四,選取延長閃爍路徑的方法,但此時電弧熄滅現(xiàn)象極易出現(xiàn),為此可對部分位置的絕緣強度適當增強,如導線與絕緣子連接位置等;(2)電力電纜線路。在高壓電纜防雷方面(110kV以上),因雷電沖擊、電壓影響,電力電纜中電壓往往出現(xiàn)在金屬護套接地端或交叉位置,此時擊穿保護層絕緣事故極易出現(xiàn),為此必須做好電纜金屬護套一端的互聯(lián)接地工作,并將保護器安設到另一端。在對電纜金屬護套實施交叉互聯(lián)作業(yè)時,處于接地狀態(tài)的必須是保護器的Y接線;(3)輸電線路。一般情況下,避雷線全線架設不宜在35kV線路進行,只需將1~2km避雷線架設到變電所進線段即可,除此之外,還需將避雷線設置到雷電多發(fā)段。全線進行避雷線架設的路線為110kV,雙避雷線可用于山區(qū)。
2)變電所防雷接地技術應用。如變電所在35kV以下,由于其具有較低絕緣水平,應進行獨立避雷針設置,且符合反擊不出現(xiàn)需求。如變電所超過110kV,因其具有較高電壓等級配電裝置絕緣水平,可在配電裝置構架上直接設置避雷針,同時雷擊避雷針出現(xiàn)的高電位不可能產生電氣設備反擊問題。除此之外,還需將輔助接地裝置設置到避雷針安設的配電構架上,在連接變電所接地網方面,此接地裝置和主變壓器接地裝置之間的電氣間距需控制在15m以上,其功能為當高電位產生于避雷器接地裝置后,順著接地網傳送到變壓器接地點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由強到弱的趨勢,確保侵入的雷電波在向變壓器接地位置送達時,反擊事故不會出現(xiàn)在變壓器內。因變壓器具有較低絕緣能力,且又是變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此不得將避雷針設置到變壓器門型構架上。因變電所配電裝置距離變電所出線第一桿塔較遠,可向變電所構架上引入桿塔避雷線,此時將能夠有效保護此段導線,與避雷針相比,這種方式更具經濟性。因避雷線2端具有分流功能,如出現(xiàn)雷擊情況,與避雷針相比,其引發(fā)的電位升高較小。為此,配電裝置在110kV以上時,可向出線門型構架上引接線路避雷線,當某地土壤電阻率在每米1 000Ω以上,需進行集中接地裝置設置。如配電裝置在30kV到60kV范圍內,且該地土壤電阻率在每米500Ω以下,可以向出線門型構架上引接線路避雷線,并進行集中接地裝置設置;當每米土壤電阻率在500Ω以上,線路終端桿塔為避雷線終止位置,可選取避雷針保護變電所進入的一檔線路。
3)電氣設備和電子設備防雷接地技術應用。第一,變電所設備。選取等電位進行建筑物、設備防雷接地連接。因具有極大雷電流峰值,流經位置電為都將急速上升,為此必須重視建筑物自身防雷。在設計與施工工程進行前要求必須對網狀接閃器、引下線與接地體鋼筋網絡的電氣連接進行充分思考。確保防雷網能夠有效結合建筑物鋼筋混凝土,同時將所有樓層的板、梁、住內鋼筋進行接頭留設,為和室內外接地線連接提供便利。為避免直擊雷,可按照具體情況將若干避雷針設置到室外,并對其保護范圍進行準確計算,以此滿足對室外全部設備加以保護的目的。第二,計算機等自動化設備。針對電氣、電子設備,應一級一級地進行防雷措施選擇,具體流程為大樓、電源防雷接地一避雷器設置到機房、所有設備端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防雷效果。
4.結論
綜上所述,伴隨社會經濟發(fā)展速度不斷提升,我國電力系統(tǒng)愈加完善。防雷接地技術作為電力配電系統(tǒng)的重要技術之一,全面提升該技術水平,才能達到良好防雷效果,降低雷擊事故發(fā)生率,提升電力運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