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漢樂
摘要:本文分析后進生產生的原因,著重介紹后進生轉化的五個策略:尊重學生,塑造學生人格;熱愛學生,溫暖學生內心;寬容學生,傾聽學生心聲;欣賞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關鍵詞:后進生;原因;轉化策略
何謂后進生,一般是指班級中一部分在學習成績、思想品行中某一方面或兩個方面都暫時落后的學生。不管是哪個年代哪個階段哪一所學校哪一個班級,學生的學業(yè)和品質差異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人數(shù)多少而已。只要對改變學生有高度的責任心,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我們就肯定能把后進學生塑造成社會有用之才。
一、后進生產生的原因
(一)后進生產生的內因:1.學生的認知能力。蘇霍姆林斯基筆下有個叫彼嘉的學生,在學習上可以說是純粹的“后進生”,但是在對探索大自然奧秘上確有相當濃厚的興趣,最后成為著名的園藝師,這就證明了學生在對待不同的事物時,認知能力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上是有很大的差距的。2.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的學生性格上也有很大差異,比如有的學生缺乏是非觀念,分不清是非、美丑、善惡的界限;有的情感容易沖動暴躁,進攻意識較強,重“哥們義氣”;還有的學生自制力較差,意志薄弱等。3.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自身沒有端正好學習態(tài)度,沒有培養(yǎng)起進取的精神。除了學習,其它的事他們都積極,他們不是曠課,就是趴桌子睡覺,上課不聽講,而是聽音樂,玩手機,看課外書消磨時間。
(二)后進生產生的外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1)家長教育觀念錯誤。作為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愿望是對的,但有的父母沒有客觀地看待子女的學習基礎和智力水平,把自己的一切愿望無條件地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嚴管”導致怕學、厭學。(2)家長教育方法不當。要么是溺愛,讓孩子從小就在百依百順的“溫柔”中習慣于“朕即真理”,要么是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學會仇視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遠了棍棒也疏遠了感情,養(yǎng)成了散漫的習慣。2.學校方面的原因:(1)班額太大。有些學校由于師資不足、校舍不足等原因,安排七十人一個班甚至八十人一個班,面對如此大的班額,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學任務重,無法關注到每個學生,更沒有時間精力轉化后進生。在編班時,又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有相當多的學生被編入普通班,這些學生會自認為低人一等,喪失自信心和學習興趣。(2)管理手段不當。有些學校為了加強管理,制定了各種各樣的制度,學生的扣分行為與班主任的津貼掛鉤。這些制度的實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卻把學生管死了。有時班級因為某個同學扣了分,扣了班主任的津貼,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這個學生訓一頓,解決問題單一化,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不利于學生的成長。(3)應試教育影響。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學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過程,再加上班級環(huán)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或受從眾心理的驅使,使學生對錯誤行為不能分辨,盲目效仿,進而逐漸變成后進生。3.社會方面的原因:(1)“讀書無用論”蔓延?,F(xiàn)在,大學生就業(yè)難、大學生工資待遇差的報道屢見不鮮。有不少家長認為,大學生畢業(yè)等于失業(yè),讀不讀大學一個樣,讀太多的書是浪費錢財、浪費時間。(2)不良文化氛圍影響。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容易受網絡上不良言論思想的影響。同時社會上不良的文藝作品、黃色書刊、暴力影視片等也會對他們產生不良影響。
二、后進生轉化的策略
后進生的轉化,可運用“五步法”,聯(lián)合各種有利的因素和力量,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實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一)尊重學生,塑造學生人格。在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常把后進生當成“壞學生”,說是“朽木不可雕”,“頑石不成材”,嚴重地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人格。雖然他們有些方面的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但他們不希望被老師、同學用另類的眼光來看待。老師懂得去尊重后進生,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才能培養(yǎng)起他們健全的人格。
(二)熱愛學生,溫暖學生內心。后進生很少嘗到學習的甜頭,很少得到老師在學習上的表揚和肯定,因而總感覺老師不喜歡自己,就自暴自棄,久而久之就與教師產生對立的情緒。要轉變后進生,就要把冷淡的或者是對立的師生關系,變成熱情和親密的師生關系。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作為一個教師,必須從“愛”字出發(fā),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期待,使他們愿意把教師的要求變成自己內心的愿望。師愛是點燃后進生上進的火花,師愛更是轉化后進生的一股推動力。
(三)寬容學生,傾聽學生心聲。“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后進生需要寬容,需要理解。而現(xiàn)實教育中,學生犯了錯,尤其是連續(xù)幾次犯同樣的錯誤時,一些教師往往怒其“屢教不改”而給予嚴厲處罰?!氨鶅鋈撸且蝗罩?,后進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更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好的。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到心的深處?!敝挥袑筮M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運用寬容的教育手段才會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欣賞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泵總€人都渴望得到肯定,后進生也一樣。我們要把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適當?shù)乜浯螅屗麄冇X得自己并非一無是處、一文不值,也有別人所沒有的優(yōu)點,這樣,自信心就會得到增強。
(五)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向家長介紹情況時,應堅持“多引導、少告狀”的原則,及時把后進生的點滴進步告訴家長,幫助家長分析孩子犯錯的原因,與家長一起幫助學生改正缺點。借家長之口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讓學生感到自己在老師在家長的眼里都是有希望的,這樣他們就會更努力改正缺點,去爭取更大的進步。
總之,對后進生,我們要傾注愛心,以尊重、欣賞喚起他們的進取心,以寬容、鼓勵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努力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同時,要善于整合有利資源,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幫助后進生,引導他們力爭上游、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