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雄
【摘 要】 針對體育課教學中的“學困生”,教師要從理解,耐心指導、對癥下藥,尊重,感染,關愛,適時激勵、同等評優(yōu)、合理評價,批評,優(yōu)中幫促、個別輔導,等八個方面入手,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樹立“尖子帶頭,面向全體,偏愛差生”的觀點,積極做好“體育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充分利用體育的教育功能激發(fā)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讓他們自覺地動起來,從而使學困生喜歡體育,煉好身體。
【關 鍵 詞】 學困生;體育;轉(zhuǎn)化;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學困生”是客觀存在的。所謂“體育學困生”是指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水平與體育教學不相適應,完成不了體育學習任務的學生。教學中,怎樣對“體育學困生”進行轉(zhuǎn)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課題。
一、原因分析
(一)現(xiàn)象及其危害解析
“學困生”的形成原因較多較復雜,有心理智能、生理智能因素,環(huán)境因素,行為習慣因素。從體育教學的特點分析,主要是由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決定的。在體育教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形成“學困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心理障礙。因此,關愛、轉(zhuǎn)化“學困生”的關鍵,應從剖析“學困生”心理入手,弄清“學困生”的心理特點,擺脫心理壓力;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提高適應能力,逐步解決生理障礙。在此基礎上分別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進行疏導。
(二)心理特點剖析
中學階段是學生長身體、長知識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定形到定形的關鍵階段。他們思想活躍,情緒偏激,有成就感,但缺乏勤奮、努力,不能把握機遇,組織性、紀律性和行為習慣差,自控能力較差;有創(chuàng)新意識,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乏艱苦奮斗和拼搏的精神;他們希望學有所成,有所作為,出人頭地,但往往知難而退,缺乏實干精神?!皩W困生”除了具有同年齡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還具有:缺乏練習動機,缺乏自主,意志品質(zhì)弱,性格內(nèi)向,缺乏自信,心理矛盾,情緒不穩(wěn)定等“個性”心理特征。
二、體育“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建議
(一)理解、尊重、感染、關愛
1. 理解、耐心指導、對癥下藥。①理解也就是俗話說的“善解人意”。它是思想共鳴的感情紐帶,能對學困生的轉(zhuǎn)化產(chǎn)生巨大的作用,收到驚人的效果。許多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是在和同學對他充分理解和感召下發(fā)起的。②學困生在學習技術動作時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錯誤,有的是概念不清,有的是身體素質(zhì)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環(huán)境影響等等。
2. 尊重。尊重就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學困生心靈的“銹鎖”,尊重他們的人格。一個矮的人與高大的人無異,一個學困生與先進生無別。學困生學習技術動作慢,動作不協(xié)調(diào),體育教師和其他同學不能冷眼相視、惡語相傷,應尊重、理解、輔導他們。
3. 感染。這里主要指為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通過周圍人的言行來感染他。環(huán)境感染對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讓學困生知道鍛煉的意義
1. 請學生欣賞運動名言,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一個民族,老當益壯的人多,那個民族一定強;一個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個民族一定弱。(皮埃爾·顧拜旦)
運動的作用可以代替藥物,但所有的藥物都不能替代運動。(法國醫(yī)學家——蒂素)
世上沒有比結(jié)實的肌肉和新鮮的皮膚更美麗的衣裳。(俄國詩人——馬雅可夫斯基)
2. 理解生命在于運動的含義
運動——運氣動血。人之所以運動,是為了讓身體健康,充滿能量,活力充沛,要讓身體健康,取決于五臟六腑調(diào)節(jié)陰陽平衡的能力,要讓五臟調(diào)節(jié)發(fā)揮它最大的功效,就要取決于——經(jīng)絡的暢通,以及氣血運行的旺盛,也就是說,只有先保證人體的經(jīng)絡暢通,才為氣血運行提供通道,當氣血運行旺盛,五臟六腑才會發(fā)揮它最大的功效,使調(diào)節(jié)人體陰陽平衡能力的增加,吸收功能,排泄功能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此時的人一定是非常健康的!
(三)關愛激勵,指正輔導
1. 關愛激勵。①愛是學困生轉(zhuǎn)化的啟動機。如果愛的閃電能夠穿透學困生的心扉,他的心靈就會震響自愛的春雷。因此,要適時激勵、關心愛護?!皩W困生”在學習掌握技術動作時,往往付出了極大努力且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著一種失落感。此時,教師應以寬厚、博愛、敏銳之心去理解、關心“學困生”,不要輕易給他們戴上“差”的帽子,要分析情況,不要隨意或惡意地批評或指責,同時告誡同學,對“學困生”不能歧視,不能冷嘲熱諷,應對他們耐心輔導、正確引導,做他們的知音,使他們感受到教師寬闊的胸懷,班集體的溫暖,這會讓他們對今后的學習充滿信心。
②營造關愛氛圍,多方配合,真正關愛“學困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工作是為學生服務的,這對弱勢群體尤為重要。師愛是促進學生成功的動力,只有當他們真正信賴和愛戴教師時,才會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才會聽從教師的教育指導,而友愛的氛圍和真誠的情感,能夠溫暖“學困生”的心,促使他們向好的方向轉(zhuǎn)化。
2. 指正。指正像“催化劑”,能夠促成學困生認識不足、改正缺點。學困生周圍的人,特別是班主任,不要害怕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一味地迎合、遷就、放任。當然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場合及時機的選擇,語言的運用,以求最佳的批評效果。
3. 優(yōu)中幫促,個別輔導。教師針對體育“學困生”在素質(zhì)上存在的差異,進行個別指導、課后輔導或布置課外任務,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提高。是使他們樹立信心、掌握技術動作的一個重要手段。
總之,針對體育課教學中的“學困生”,教師要從理解,耐心指導、對癥下藥,尊重,感染,關愛,適時激勵、同等評優(yōu)、合理評價,批評,優(yōu)中幫促、個別輔導等八個方面入手,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樹立“尖子帶頭,面向全體,偏愛差生”的觀點,積極做好“體育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充分利用體育的教育功能激發(fā)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讓他們自覺地動起來,從而使學困生喜歡體育,練好身體。
【參考文獻】
[1] 薛梅. 初中體育“學困生”轉(zhuǎn)化策略探析[J]. 運動,2016(3).
[2] 張野芳. 淺談體育運動學校學困生學習數(shù)學的實效性[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4).
[3] 黃李緣. 關于體育學困生的形成及轉(zhuǎn)化策略[J]. 新課程(中學版),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