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曉軍
漆器中的團花圖案
文/王曉軍
團花圖案,遠在商代銅器上的渦紋和戰(zhàn)國銅器上的梅花紋,就已有了最初的定型,后來這種圖案經過歷代的發(fā)展演變,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團花紋樣。團花圖案的發(fā)展既有來自原始傳統(tǒng)圖案的影響,又有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工藝美術的相互發(fā)展和進步,促進了工藝與工藝之間的融合,也促進了表現形式的多彩紛呈。
圖1 清乾隆 剔紅雅集寶盒
團花圖案,遠在商代銅器上的渦紋和戰(zhàn)國銅器上的梅花紋,就已有了最初的定型,后來這種圖案經過歷代的發(fā)展演變,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團花紋樣。這種團花紋樣被應用到織繡、陶瓷、漆器、玉石器、銅器等工藝美術中。漆器團花是其中發(fā)展的一支,在清乾隆時期團花圖案成為漆器一種典型的風格和裝飾特點。本文根據史料記載和圖冊資料來研究團花圖案在漆器中的發(fā)展變化與表現,使我們可以從一個微觀角度見證漆藝和裝飾圖案的變化和發(fā)展脈絡。
團花圖案的成形時期是在唐代,主要流行于唐代織物上,受唐以前傳統(tǒng)圓形圖案和紋飾的影響,也受絲綢之路傳入的西方聯珠紋的影響。唐代時“團花”圖案稱為“團窠”。團窠在花紋服裝上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當時的官服,以花窠的大小來分等級,一般百姓禁止使用。從初唐到唐晚期的唐代織物上能發(fā)現團花紋樣由聯珠團花紋、花卉團花發(fā)展到動物團花的過程,這個時期也是漆器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時期,產生了堆漆、螺鈿、金銀平脫,以及夾纻造像和剔紅漆器等形式。陜西法門寺地宮出土過兩件唐代的黃釉漆金銀平脫秘色瓷碗,集多種工藝于一身。碗外壁在黑漆地上平脫對鶯團花五朵,對鶯用金,花紋用銀,整個團花圖案顏色鮮明,極富裝飾美感,加之平脫工藝更使得器物富麗豪華、燦爛奪目。因為團窠紋和秘色瓷的特殊,不是民間可以使用的。 “團窠紋在當時屬于身份地位高的人使用,而秘色瓷則為宮廷御品,皇族專用,這兩只碗地位之高貴,不言而喻。”
宋代的團花紋樣更多的沿用傳統(tǒng)形式,出土的織繡多是“喜相逢”式的構圖,且風格由大氣、繁榮轉為內斂、簡潔?!巴硖浦了纬?,團窠式的紋樣結構松散開來,寫實的寶花向折枝花和纏枝花過渡,一種以寶花或是團花為基礎,穿插鳥、雁、鷹、云等紋樣形成的花鳥團窠紋樣開始大量出現在遼式緯錦中?!痹捎趥鹘y(tǒng)文化、蒙古貴族文化和西亞文化的相互融合吸收,其裝飾紋樣的風格特色很明顯,在元史《輿服志》所記的百官公服里,對團花的使用有明確的規(guī)定,“一品紫,大獨科花,徑五寸;二品小獨科花,徑三寸;三品散答花,徑二寸,無枝葉;四品、五品小雜花,徑一寸五分;六品、七品緋羅小雜花,徑一寸。八品、九品綠羅,無文?!敝档米⒁獾氖?,這個時候還出現了團花文字紋。
發(fā)展到明清時期,團花紋樣在民間也流行起來,“明清之際,資本主義逐漸萌芽,交通的發(fā)達和商業(yè)的繁榮,又刺激了官辦和民營手工業(yè)作坊的發(fā)展,這時,在民間織繡工業(yè)中普遍地采用了以四季花、十二月花、云蝠、蟲蝶、戯文,以及神話傳說等題材作成的十團、十二團、十六團、廾四團,以及“遍地繡球”“金錢蟒”等成組成群的圖案形式,錯綜繁縟,爭奇斗勝,豐富了裝飾的內容?!惫蕦m博物院曾出版過《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織繡團花圖案》一書,介紹了院內收藏清代成衣中的團繡紋樣。
清代由于裝飾題材紋樣的多樣化發(fā)展,團花紋樣被廣泛運用,團花紋樣的表現形式和題材也更加豐富多彩。團花圖案的應用范圍除了運用比較成熟的服飾刺繡,也能在大量的瓷器、漆器、琺瑯器、金銀器、銅器、玉石器、家具和生活用具上找到。在《清代漆器》圖冊中可以發(fā)現,這種團花型的裝飾圖案成為乾隆時期雕漆很具典型的風格特點。
圖2 清中期 剔彩格錦團花紋長方盒
清代由于團花圖案被民間廣泛運用,創(chuàng)造出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漆器上的團花圖案因材料和工藝技法的不同分成幾個大的類別,主要有雕漆、螺鈿、描金、彩繪、戧金等。
(一)雕漆團花
雕漆團花有在整件漆器中作主要紋飾的團花,也有起襯托作用的團花。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剔紅團花書函式盒,正背兩面在回紋錦地上雕各種團花花卉紋樣,兩個側面用切成的木片黏合成書函狀,造型別致,色彩艷麗,花卉生動。團花作為主要裝飾紋樣顯得活潑新穎。
一些以文人典故、歷史故事為題材的剔紅寶盒上,中間圓形開光雕山水人物,盒壁在錦地上雕各種花卉的團花紋。清代乾隆時期的剔紅雅集寶盒(圖1),蓋內刻“雅集寶盒”器名款,蓋面雕松樹、竹林、山石等場景,一人在樹下彈奏,兩人在竹林下促膝長談,有文人雅集之意。盒壁以六角形錦紋為地,上雕牡丹等花卉組成的團花紋,有較強的立體效果,以外圍的團花裝飾襯托主題,使得整件器物清雅浪漫、貼近自然。
雕漆中除了剔紅,在剔彩、剔黑中也出現過很多以團花裝飾的器物。清中期剔彩格錦團花紋長方盒(圖2),通體剔彩,分層髹涂黃、綠、紫各色漆,以雕刻的菱形格錦作整體裝飾,格內雕團形的雙螭、蝙蝠、松鼠、瓜瓞等圖案,寓意瓜瓞綿綿,福壽成雙。這件器物正符合《髹飾錄》里提到的重色雕漆:“重色者,繁文素地;堆色者,疏文錦地為常具。其地不用黃、黑二色之外,侵奪壓花之光彩故也?!闭魑锲嵘匮藕椭C,器型古樸典雅,團花裝飾圖案結構飽滿、色彩配置豐富。
圖3 (清) 紅漆嵌螺鈿團花紋攢盒
(二)螺鈿團花
早在商周時期的古墓中就發(fā)現了螺鈿漆器,但當時的螺鈿造型特別簡單,“商周時期還是螺鈿漆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其做法仍比較簡單:把螺片切割成長方形、圓形、三角形和其它幾何形,稍加磨制后在漆器上拼嵌出簡單的圖形”。到唐代的時候螺鈿平脫漆器盛行,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收藏了多件唐代制作精美的螺鈿漆盒和螺鈿琵琶。到明清時期,螺鈿制作工藝更加精良,厚螺鈿和薄螺鈿的漆器在宮廷生活中經??梢?。團花圖案的螺鈿漆器可以在一些生活用具如捧盒、家具中找到,一般用黑漆或者紅漆來襯托,整個花紋色彩明快,或清新亮麗,或清淡典雅。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中期紅漆嵌螺鈿團花紋圓盒(圖3),通體髹紅漆為地,以厚螺鈿嵌飾花紋,周圍以白色鈿片嵌各種團花紋,蓋面正中以金漆篆體團“壽”字,使整件器物布滿喜慶福壽的意境。
(三)描金團花
我國早在兩千多年的戰(zhàn)國時期就已在漆器上使用描金描銀的方法,“所謂描金漆,就是在單色地上加描金花紋的做法,黑漆地上最為常見,其次是朱漆地和紫漆地?!鼻迩r的黑漆描金團龍紋圓盒(圖4),在通體髹飾的黑漆地上飾描金團龍、夔鳳紋,有的是獨立個體,有的三兩個為一組,不規(guī)則的分布。這里的團龍紋用陰陽兩個顏色來豐富紋飾的變化?!恩埏椾洝防镙d:“描金,一名泥金畫漆,即純金花紋也。朱地黑質共宜焉。其文以山水、翎毛、花果、人物故事等;而細鉤為陽,梳理為陰,或黑漆理,或彩金象?!边@件黑漆描金團龍紋圓盒就是所說的“彩金象”。描金團花紋樣突出表現富麗高貴、嚴謹細膩。
(四)彩繪團花
彩繪團花和描金團花都屬于描飾類,只不過描金是單純以金描之,彩繪是以彩色漆描繪圖案,有彩漆描繪和油彩描繪。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中期彩繪團龍紋圓盒(圖5),通體黑色漆為地,用紅、黃、灰、白、赭、草綠等色漆描飾花紋,蓋面、立壁分別飾以相同的團龍七或九個不等。龍紋雖是仿明代特點繪制,但團花式裝飾風格為清中期的典型特點。
(五)戧金團花
戧金的技法在南宋時期就有出現。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戧金彩漆八仙長盒,蓋面中心有一大團壽字,內含一蝙蝠,取福壽雙全之意,兩旁各有四只仙鶴在空中飛舞,周圍有六個小團壽字和祥云點綴其間。整個畫面是《髹飾錄》中所提到的“戧金細鉤填漆”工藝,鏤嵌填漆做成花紋和地紋,再在花紋上勾畫陰紋并戧金。
圖4 清乾隆 黑漆描金團龍紋圓盒
受漆器制作工藝技法的影響,團花紋的表現還會使用幾種技法并施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和裝飾,這也促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裝飾多彩多樣、繁復精美器物。
圖5 清中期 彩漆描金喜相逢紋圓盒
漆器中的團花題材可概括為五類:植物團花、動物團花、文字團花、佛教紋樣團花、幾何紋樣團花。早期的團花圖案比較簡單,如秦漢的瓦當和隋唐的織錦;唐代出現寫生形的團花圖案;宋元時期受文人花鳥畫的影響,其表現形式更注重寫生和完整;明清時期,團花圖案的大范圍流行更促進了其題材的完善,這個時候的團花紋樣也更注重寓意的表達,“特別是清代,裝飾上幾乎大部分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形成此一時期的裝飾特色,既注重紋樣的形式美,也注重紋樣的意義美”?!吨袊y樣史》將清代的吉祥圖案分了十類,包括:福、壽、喜、豐收、財富、平安、如意、學而優(yōu)、作官、子孫。
植物團花以四季花卉、果蔬、樹木為主,包括牡丹、月季、桃花、梅花、蘭花、蓮花、桂花、玉蘭、百合、水仙、繡球花、芙蓉、萱草等花卉,也包括葡萄、瓜、石榴、荔枝、枇杷、桃、佛手、柿子等瓜果蔬菜,還包括松柏等喬木和竹子、靈芝等植物。
動物團花有傳統(tǒng)的龍、鳳、麒麟、蝙蝠、蝴蝶、鴛鴦、魚、仙鶴、馬、雀,兔、馬等。
文字團花包括:萬、福、壽、喜、吉羊、長春、如意、八卦等。
佛教團花包括:八寶八吉祥、經卷、“卍”字等。
幾何創(chuàng)造紋樣包括:菊瓣式、葵瓣式、菱花式、荷花瓣式等,多是以花卉紋樣變形過來的。
在有些帶有團花圖案的器物上,發(fā)現有兩種類別的組合,如動物與文字、動物與植物、植物與文字等,也發(fā)現團花圖案的表現形式并不只有單一的圓形,還有些細微變化,如以邊緣增加枝葉的方式,來使整個紋樣更加飄逸生動,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圖6)。
在清宮收藏的器物中,有用傳統(tǒng)門類、技法裝飾的團花器物,也有各門類之間的相互穿插應用、影響產生的器物,像用琺瑯胎的團花圖案裝飾漆器,用描金工藝的團花裝飾瓷器等,無不反映著工藝美術之間的相互影響。團花圖案的發(fā)展既有來自原始傳統(tǒng)圖案的影響,又有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工藝美術的相互發(fā)展和進步,促進了工藝與工藝之間的融合,也促進了表現形式的多彩紛呈。
圖6 清中期 黑漆描金雙圓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