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達國家,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大國相處的新方式,可以實現和平共處、共同發(fā)展。運用文獻研究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介紹中美關系的現狀,其次,闡述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容與可行性,再次,分析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困難與挑戰(zhàn),最后,研究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措施。
【關鍵詞】中美;大國關系;核心利益;合作
一、中美關系的現狀
中國正在復興,美國卻在衰落,由于反恐戰(zhàn)爭和次級貸款危機,美國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逐漸下降,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增長,中美綜合國力差距持續(xù)縮小,美國的焦慮情緒逐漸上升,開始懷疑中國的戰(zhàn)略意圖,擔心中國想把美國趕出亞洲,挑戰(zhàn)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事實上,中美戰(zhàn)略互疑依然存在。
中美兩國經貿合作成果顯著,2015年,雙邊進出口貿易額突破5500億美元,雙方互相投資累計超過1200億美元。人員往來超過430萬人次,包括商務、旅游和留學等各種人員交流,有利于增進兩國人民的交流和感情。
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戰(zhàn)略互信有待加強,一方面,美國高調重返亞太,把軍事力量的60%部署在亞太地區(qū),強化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同盟關系,推進亞太反導系統;在經濟貿易方面,積極推行“跨太平洋戰(zhàn)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另一方面,縱容日本政客修改和平憲法,擴充軍事力量。
二、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容與可行性
1、內容
2013年6月,在安納伯格莊園,習近平主席同奧巴馬總統舉行會晤,雙方達成重要共識,主張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2014年11月,奧巴馬總統訪華期間,習近平主席又提出6點倡議,共同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新型大國關系的核心內容是“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大國之間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新興大國和守城大國處理矛盾和沖突的新方法。
2、可行性
2400多年前,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中闡述了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起源。他指出,戰(zhàn)爭不可避免的根本原因在于,雅典實力的上升和斯巴達人心中的恐懼。
歷史上,新興大國與守城大國之間的沖突和對抗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經濟利益的競爭引起,如英德之爭,經濟結構相識,競爭性大于互補性,于是乎,兩個國家就會爭奪有限的市場和原料產地,從而引發(fā)戰(zhàn)爭。另外一種是由于政治立場不同,如美蘇冷戰(zhàn),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引發(fā)政治對立,進而,發(fā)展成為兩個政治陣營和軍事集團之間的較量。如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大國之間的共同利益明顯增多,大國之間競爭的主要方式已不再是軍事對抗,競爭的主要方式轉變?yōu)橐越洕涂萍紴楹诵牡木C合國力的競爭。
以前的理論認為,戰(zhàn)爭起源于,新興大國實力的上升,進而,引起守成大國的焦慮和恐慌。中美實力的變化是客觀的,但是,中國沒有主動發(fā)動戰(zhàn)爭的意愿,也就是說,沒有戰(zhàn)爭爆發(fā)的主觀條件,所以,新興大國與守城大國之間不一定會爆發(fā)戰(zhàn)爭。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意味著對傳統大國關系模式的摒棄,用一種新思維來看待和規(guī)劃中美關系的未來,可以破解歷史上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必然沖突這一歷史性難題,也是國際關系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chuàng)新。
三、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困難與挑戰(zhàn)
1、態(tài)度上
在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認識上,中國方面熱情推動,美國方面則態(tài)度謹慎。美國政府認同不沖突、不對抗原則,因為這也符合美國的利益與戰(zhàn)略構想。然而,美國對于相互尊重原則沒有明確表態(tài)。事實上,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和國內政治的需要,美國對于中國的核心利益沒有充分的尊重。
2、認知上
美國懷疑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可行性,美國認為,中國在領土爭議的界定上存在模糊性,一旦美國認同了中國的核心利益,那么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如盟友關系)可能會受到損害,而穩(wěn)定的同盟關系是美國亞洲利益與全球利益的基石。
3、利益上
中美兩國在經貿層面存在利益沖突,同時,在意識形態(tài)層面,中美兩國由于政治制度、價值觀念、發(fā)展道路等方面存在著根本性差異,從而導致了中美兩國的結構性矛盾。
4、議題上
中美兩國的側重點不同,中方強調的是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美方關注的是中國軍力增長、朝鮮核問題、全球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中國對外關系的根本目的就是維護其核心利益,這些全球性問題是中國的利益關切,但不是中國需要解決的最為緊迫的問題。
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措施
1、創(chuàng)新思維
中美之間的合作遠遠大于競爭,中美之間不是一方贏一方輸的博弈,而是合作共贏的關系,是可以實現雙贏和共贏的。中美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可以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應該建立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合作的基礎之上,應該建立在雙方政治互信、經濟互利的基礎之上。
2、加強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
加強高層對話和戰(zhàn)略溝通,正確判斷彼此意圖,避免戰(zhàn)略誤判。中美領導人應該保持經常性的會晤,建立高層定期會晤機制,中美元首會晤是兩國關系的重要推進器,建立領導人熱線,定期就國際和地區(qū)熱點問題交換意見,應該充分利用“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等眾多對話和磋商機制。
3、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中國的對外政策總是以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為出發(fā)點,實現外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一是維護穩(wěn)定,既有政治穩(wěn)定,又有社會穩(wěn)定;二是維護統一,既有主權安全,又有領土完整;三是維護發(fā)展,既有現在的發(fā)展,又有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4、加強軍事安全領域的互信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張以鄰為友,以鄰為善,不會主動挑起戰(zhàn)爭。中國正常的國防建設是合理合法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必要,中國不謀求對外擴張,不謀求霸權。加強兩國兩軍之間的交流,增進兩軍的互信,闡明中國正常的國防現代化建設,是為了維護中國的經濟利益和戰(zhàn)略利益。
5、有效管控分歧
完善各個領域的交流和溝通機制,維護中美關系大局,減少分歧與問題對于中美關系的影響,加強對話和交流,以對話協商的方式處理兩國的問題,采取非對抗非暴力的方式處理兩國的矛盾,比如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
6、加強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
培養(yǎng)合作思維,注重共同利益,開拓更多合作領域,其中,經貿關系一直都是中美關系的“穩(wěn)定器”和“壓艙石”。雙方應該多層次多渠道溝通和交流,雙方的政府、企業(yè)和個人之間應該加強交流,促進互相了解。
【參考文獻】
[1] 王緝思, 仵勝奇. 中美對新型大國關系的認知差異及中國對美政策[J]. 當代世界, 2014(10).
[2] 鄭學麗. 中國在世界的重要作用日益擴大提升[J]. 進出口經理人, 2014(02).
[3] 于洪君. 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意義與前景[J]. 國際問題研究, 2013(05).
[4] 姚巧華.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國際戰(zhàn)略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問題分析[J].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0 (01).
【作者簡介】
陽建鵬,男,漢族,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級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國際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