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
我們在就醫(yī)時,醫(yī)生在開完檢查單,如肝功能、血糖后,總還要來一句:“明早不要吃早餐,空腹來抽血?!币驗閾挠绊憴z查結果,我們常常在抽血的前一天晚上就不吃飯,結果在檢查中又要排隊等待。不吃早餐被餓得全身無力、兩眼冒金星,有時難免對“空腹”才能檢查有些不解和怨言:“為什么要空腹,怎么才算空腹呢?”
其實,我們進食后,血液中的生化成分,如糖、脂類、蛋白質與各種無機離子等在消化作用下會發(fā)生暫時性的變化。這時候抽取的血液血清常微混或有灰白色的塊狀物,會影響檢驗結果,不能準確地反映機體的情況,也無法與空腹所測得的正常值進行比較,因而無法獲得準確的臨床診斷。但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如急癥、外傷等,只要飲食未引起標本偏差太大,生化指標還是可以用來指導臨床的。
因此,我們平時在做檢查時還是推薦空腹采血,即在距前一餐的12~14小時采血。采集時間一般為早晨7~8點左右。但在特殊需要時,也可以在清淡飲食后6小時采血化驗。不過,做血脂檢驗時,必須在餐后12小時時方可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