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領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領導形象的塑造和作用的發(fā)揮,領導要想塑造成功形象,發(fā)揮統(tǒng)帥作用,展示個人魅力,最直接的途徑就是提升講話水平。領導講話水平的提高,除了要在文字上下工夫,還要注意把功夫放在“文”外,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關鍵詞:提升;領導講話;方法
作者簡介:李彬(1980-),女,遼寧沈陽人,遼寧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公文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1--01
講話是領導心靈的窗口,正所謂言為心聲、文以輔政,講話是領導水平、能力、思想、決策的綜合體現(xiàn)。好的講話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主題鮮明、內容完整;二是邏輯清晰、思維嚴密;三是觀點新穎、政策性強;四是語言生動、文風樸實。
但是,講話稿的寫作不同于文學創(chuàng)作,不是只有文學功底、文字能力就夠了,它需要表現(xiàn)出領導者的胸懷、思維、品行和能力,是一種靈魂的創(chuàng)作。所以,若想提升領導講話藝術,提高領導講話水平,不僅要把精力放在布局、構思,遣詞造句上面,同時也要把更多的工夫放在“文”外。
1、正確領導觀
在所有的“文”外功夫之中,首當其沖的是領導觀,領導觀是領導者思維和理念的外在體現(xiàn),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大局觀
大局觀體現(xiàn)了領導干部的視野和胸懷,但凡成功的領導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氣,善于把握大局,這種大氣在講話中的表現(xiàn)就是“宏偉”、“壯闊”、“全面”、“深刻”,有完整性和前瞻性。有大局觀的領導,一定是能夠認真吃透上級政策的,正確執(zhí)行而非機械執(zhí)行,認清形勢、把握形勢、維護全局又保全局部,能夠協(xié)調好全局與局部的關系,實現(xiàn)全局與局部、局部之間雙贏甚至多贏。
(2)發(fā)展觀
發(fā)展觀體現(xiàn)了領導干部的頭腦和眼界,在領導干部具備的眾多領導觀中,發(fā)展觀是具有統(tǒng)領作用的。這種發(fā)展觀在講話中的表現(xiàn)就是“嚴謹”、“內斂”、“科學”、“和諧”,有持續(xù)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發(fā)展觀的領導,一定是能夠科學決策,擁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打好今天的基礎,發(fā)揮今天的優(yōu)勢,為明天奠基、蓄勢,心中有長遠的謀劃和打算,永抓機遇,增強實力。
(3)誠信觀
誠信觀體現(xiàn)了領導干部的品行和為人,對于國家而言,誠信是立國之本,對于干部來說,誠信同樣也是立言之根。這種誠信觀在講話中的表現(xiàn)就是“樸實”、“誠懇”、“清晰”、“準確”,有合理性和可信性。有誠信觀的領導,一定是能夠自強自信的,并且會以個人的品質帶動下屬和團隊,提高凝聚力和公信力,能夠增強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和滿意度,便于擴大與外界的合作和交流。
2、政策解讀力
作為一個領導,解讀政策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領導干部要發(fā)揮上傳下達、貫徹政策的作用。解讀政策的能力高低,在領導講話過程中,展現(xiàn)的就是領導個人的政策水平的高低,是領導干部的核心能力。
怎樣才能提高政策解讀力呢?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認真研究政策出臺的背景。任何政策的出臺,都絕非偶然,一定能找到其特定的背景或原因。所以,我們必須充分了解其背景,才能正確吃透上級意圖,才能準確把握政策;二是精準分析政策的未來走向。我們若想在執(zhí)行政策時,不出現(xiàn)偏差,就要提前對政策的未來走向,做出精準的分析,然后帶領下屬堅定、主動的執(zhí)行;三是及時做好政策的對接工作。當我們了解了政策出臺的背景,清楚了政策的基本走向之后,更重要的是做好政策的對接工作。對接才是政策真正落實的階段,無論我們選擇運用直接對接、迂回對接,還是造勢對接,哪一種方式,其核心目的都是貫徹執(zhí)行上級指示。
3、思想三境界
提升領導講話的三重境界和古人形容讀書的三境界是一樣的,都是經歷了學習、實踐、思考、運用的一個過程。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詞句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現(xiàn)指所有成功者,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勇于吃苦、甘于寂寞、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氣魄。
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詞句出自宋代詩人柳永的《蝶戀花·柳永》,原意是說,我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敖K不悔”,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zhí)著的態(tài)度?,F(xiàn)指所有成功者,特別是領導干部,一旦確立目標,選定方向,就要不畏艱辛、不怕受挫、始終堅持、無怨無悔。
第三重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句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意是說夜深了,我千百次尋找、等待的那一個人還沒有出現(xiàn),我的心充滿疲憊和失落,不經意一回首,卻發(fā)現(xiàn)她在那燈火寥落的地方靜靜地站著?,F(xiàn)指所有成功者,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相信功到自然成,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堅定信心,當你鎖定目標,付出努力,堅持不懈以后,成功一定會如約而至。
4、學與思并行
“學而不思則完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學與思必須要同行。那么,怎樣同行?首先要做到:先學后思。領導干部必須打牢理論知識的基礎,夯實業(yè)務實踐的根基,做到由博到專,由專轉精;其次,要學會思而后學。領導干部對于所學知識不能拿來就用,機械套用,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和實踐,經過加工、經過轉化,把知識上升為能力,把能力轉化為經驗,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階段;最后,要懂得邊學邊思。把學與思結合的最理想狀態(tài)就是邊學邊思,學以致用。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指導實踐,為我所用,只有把學到的知識準確吸收、自如運用,實例驗證之后,學習與思考才真正實現(xiàn)了高度統(tǒng)一、深度融合。
總之,磨刀不誤砍柴工,領導干部若想提升講話藝術,履行領導職能,除了在文字上下工夫,還要同時兼顧文字以外的功夫,即分析、學習、思辨的功夫。當兩方面的功夫都下足時,講話能力自然會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