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歷史的長河中,反映二戰(zhàn)題材的電影數(shù)不勝數(shù),而作為繼二戰(zhàn)后最重要的影片之一的《鐵皮鼓》,它以獨特的主人公視角和深刻的反思批判主題贏得了奧斯卡影片的殊榮。本文主要以符號學視角作為切入點,分別從影片的人格象征和物件的意象作為論文的兩個主要方面,分析《鐵皮鼓》這部影片的意象體現(xiàn)。
關鍵詞:鐵皮鼓;符號學;二戰(zhàn);意象
作者簡介:梁夏,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研究生二年級,研究方向:戲劇影視學、廣播電視藝術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4--01
《鐵皮鼓》作為諾獎得主京特格拉斯的代表作,曾被譽為繼二戰(zhàn)后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其后被改編成電影,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殊榮。從敘事體文學發(fā)展到代言體電影,施隆多夫成功地構建出這部具有強烈理性色彩的觀念電影。
一、人格象征
(一)奧斯卡人格象征
索緒爾創(chuàng)立的“二位一體”的符號學模式,認為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具有任意性,能指作為一個符號,喚起所指的現(xiàn)實意義。而任何意義的出現(xiàn)必然存在于符號化的過程中,那么意義就必然是符號的意義?!惰F皮鼓》這部影片作為二戰(zhàn)題材的代表之作,其人物形象是政治的代言人,主人公既作為單獨個體參與電影的敘事表達,又在時代背景下作為政治格局的影射而存在。奧斯卡作為德國社會的代言人,這種侏儒身材的缺陷實際上展示出德國政局處在一個發(fā)育不全的社會階段,在這一時期不僅經(jīng)濟零增長,而且政治、文化方面更是停滯不前,正如侏儒這樣的角色?!惰F皮鼓》中的奧斯卡更加突出戰(zhàn)爭的瘋狂與非理性,以及現(xiàn)代都市中小市民那種庸俗無聊、萎靡不振、茍且偷安的精神狀態(tài)。 [1]
雖然表面看來,奧斯卡似乎不具備任何能力,但卻擁有極具破壞力的尖叫聲。這種叫聲作為奧斯卡的代言,回歸到索緒爾的語言學范疇的能指與所指中,索氏曾指出:“后者不是物質的聲音,純粹物理的東西,而是這聲音的心理印跡,我們的感覺給我們證明的聲音表象。”于是能指與所指從另一層面也可理解為“被感知的”與“被理解的”,再次化簡而言,便可回歸到感性與理性的觀念之上。
(二)三角關系的隱喻
首先,從影片的敘事層面解讀,母親與父親是合法夫妻,卻在未婚之前就與奧斯卡的表舅關系親昵,并且在婚后一直與表舅保持性關系。其實奧斯卡的母親在少年時期就對自己的表哥心生情愫,兩個人彼此愛慕,但迫于家庭原因,母親嫁給了一直追求自己的商人,也就是奧斯卡的父親。
再從影片的符號學層面解讀,母親——但澤,父親——德國人,表舅——波蘭人,母親的生活始終由于兩個男人的存在而混亂不已,深陷痛苦卻不能改變,母親的處境恰恰是但澤處境的鏡像反映,在德國和波蘭的爭奪戰(zhàn)中久不平息。這部影片的社會大背景選在了二戰(zhàn)時期,但實際在一戰(zhàn)之后,但澤從德國的領土中被分割出去,而后經(jīng)濟方面卻被波蘭掌控,這就埋下了德國對波蘭極度痛恨的火種,也是其徹底想毀滅波蘭的原因之一。影片的人物設置被賦予了政治符號的意義,人物命運的坎坷變化正是歷史演變的無情較量。
母親走后,家里來了一位名叫瑪利亞的女仆,她與奧斯卡日久生情,并懷了奧斯卡的孩子。然而瑪利亞卻又與奧斯卡的父親發(fā)生性關系,這讓奧斯卡難以置信,感覺遭受當頭一棒,對愛情產(chǎn)生難以名狀的感受?,斃麃喞^承了奧斯卡母親的角色,生活在奧斯卡和奧斯卡的父親之間,后來瑪利亞和奧斯卡父親結婚,成為奧斯卡名義上的母親,而奧斯卡的兒子也成了自己的弟弟。
二、物件的意象解析——鐵皮鼓
巴特的符號理論認為,符號是所有具有意義的實體。[2]一個具有意義的符號出現(xiàn),必然存在其所囊括的內(nèi)涵,它表示符號以外的意義,通常情況下,載體為影視作品中的物件。在《鐵皮鼓》中,導演借助鐵皮鼓這樣一個物件,表達隱藏在主人公奧斯卡內(nèi)心的抗議、反叛的情緒。
電影以“鐵皮鼓”命名,確定了整部影片敘事的中心線索。在奧斯卡全知全能的視角之下,鐵皮鼓是促使他來到人世的重要原因;以自摔來停止生長,也是鐵皮鼓的功勞;母親之死更是源于兒子整日敲擊鐵皮鼓的病態(tài)象征。奧斯卡成為符號的代言,鐵皮鼓即符號的實體,而實體的意義正是奧斯卡的人格力量。表舅為了幫哭鬧的奧斯卡取下架子上面的鼓,不幸中彈身亡,在這里,鼓的意義直接與死亡相聯(lián)系。奧斯卡重生是在父親的葬禮上,他正在親手埋葬跟隨他二十多年的鐵皮鼓,此時一顆石子擊中了他的頭部,也擊醒了奧斯卡成長的愿望。作為一部批判主題的影片,導演在劇尾的處理,對戰(zhàn)后新德國寄予了深切的希望,奧斯卡埋葬了鐵皮鼓,恢復成長,這恰是人性復蘇的結果。
三、結語
《鐵皮鼓》以奧斯卡作為主觀視角,在沉默的外表之下掩藏著一段歷史的訴說,這段人格化的歷史又融和了民族和時代的發(fā)展、變遷??傊娪皬呐信c反思的角度切入,在符號化的人物和事物中以極強的表意形式深化了主題?!坝跋穹柕亩嘀匾饬x,是關聯(lián)性的系統(tǒng)展示,也是符號的真正魅力所在?!盵3]電影這門藝術,其獨特性在于構建影像符號背后的表意功能,能指與所指經(jīng)歷轉換的關系,達到隱喻效果,從而實現(xiàn)符號的電影藝術化。
參考文獻:
[1]包耿宜,《“但澤三部曲”的神話原型解析》,2012年.
[2]張鳳,《文本分析的符號學視角》,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63.
[3]郝樸寧,《影像符號的意義構成》,《當代文壇》,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