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萍
摘 要:初中歷史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但是,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堪憂,教學面臨著很大的困境。本文從教師、學生等角度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進行了深入解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應對策略,希望能更好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困境;對策
一、初中歷史教學困境分析
初中歷史教學是一個集知識教學、思想教育、能力培養(yǎng)于一體的過程。然而,目前歷史教學沒有很好地兼顧這三大功能,學生忽視知識的全面掌握。一直以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甚至學生家長,沒有認清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比如,有人認為初中歷史課可有可無,學好學不好無所謂。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不同的難題是:輕視歷史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方方面面,導致學生認為歷史學而無用等。在教學過程中,大多學校只重視主科學習,怕歷史學習會分散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因此沒有認真對待這一學科。這問題到了高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初中歷史教師對此應該有更加理性的思考。如果不在認識上解決這些問題,歷史教師就很難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另外,初中歷史內容豐富,記載了我國從古到今的時代變遷,也記錄了世界歷史的演變,是學生了解中國時代更迭、國際歷史形成的重要途徑。歷史不僅是對過去的總結,還是當今時代的映射。由于歷史已經是過去時,我們只能依據史料、圖片和文獻資料來了解歷史,這種學習方法對于初中生來說,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這些難題已成為阻礙歷史教學的因素,只有將問題解決,才能走出困境。
二、應對歷史教學的對策
1.認識歷史教育本質,轉變教育觀念,端正學習態(tài)度
首先,歷史對現代社會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唐太宗曾經說過:“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歷史不僅僅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去式,而且現代生活中所發(fā)生的每件事都將成為歷史,因此歷史是與時代息息相關的,是與時俱進的。學習歷史,可以從古人身上汲取經驗和教訓,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可使人明智。
其次,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態(tài)度決定一切,只有對學習歷史有了客觀正確的認識,明確目標,端正態(tài)度,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學科的相關知識。
2.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
首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首先,可以利用教學本身來吸引學生。在教學方式上,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形成懸念,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學內容上,要多運用新穎的材料來豐富教學。如果不注重內容,學生會產生疲憊,覺得總是“老一套”??赡軙a生厭惡和反感。同時,還應該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充分調動其學習主動性。
3.營造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想要走出困境,就必須營造出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重提高自己的親和力和感召力,教師的熱愛、信任會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師生關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則,師生之間多一些溝通與理解,多一些平等。學生只有在一個和諧平等、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中,才能輕松愉快地學習,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往問題,引導他們建立和諧平等、互幫互助的同伴關系。對于那些學困生,可主動與之交談溝通、與家長聯系,及時解決問題,還要堅決制止學生之間相互歧視、嘲笑、挖苦、諷刺。師生、生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大主要因素,處理好之間的關系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歷史知識內容極其豐富廣泛,因此,其在初中教學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豐富教學技巧和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春紅.初中歷史探究學習的實踐體會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
[2]樊雪飛.初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
[3]王承吉.中學歷史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王華.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新思路[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4(2).
[5]巫志榮.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探究式教學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2(3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