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碧云
摘 要:長期以來,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一直是困擾農(nóng)村語文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難題,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使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取得突破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guān)鍵詞:積累;多讀;啟發(fā)性;開放性;多樣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但在教學中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筆就抓耳撓腮,半天寫不出一個字,農(nóng)村小學生更是如此。農(nóng)村的信息閉塞,學生的見聞相對較少,缺少課外讀物書籍,所以農(nóng)村孩子更覺得無話可寫了。如何激發(fā)農(nóng)村孩子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呢?筆者認為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注重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多渠道積累寫作素材
新課標非常重視綜合性學習,筆者在寫作訓練教學中也嘗試中用綜合性學習,這綜合性學習體現(xiàn)在“溝通”上。①作文訓練與各科教學“溝通”,如自然課中的小論文寫作,音樂課中的歌曲欣賞。勞技課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讓學生訴諸筆端。②課堂作文訓練與課外、校外、社會生活“溝通”,為學生提供“熱點話題”論壇,如“話說環(huán)?!薄ⅰ拔铱瓷暇W(wǎng)”、“二十年后的暢想”、“我自立我自強”寫作話題等,促使學生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讓學生有事可寫,有感而發(fā)。③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溝通,教師要開展與閱讀相關(guān)的活動,如組織學生辦文學小報,誦讀比賽、讀書會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學作品,觸發(fā)學生的審美想象與情感,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④師生心弦溝通,教師要營造和諧的寫作心理場,不以權(quán)威自居,不以學生的評判者自居,寫什么,該怎樣寫,盡可能啟發(fā)學生自由討論,促進自我感悟和發(fā)散思維。
二、讓作文與生活相結(jié)合
生活是一切創(chuàng)作的源泉。一切的創(chuàng)作有賴于人的思維能力的發(fā)達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產(chǎn)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筆奕生輝。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由于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學生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jù)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shù)貛ьI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學生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后,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所以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三、注重寫作命題的開放性、多樣性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由于過分注重命題作文,常常把學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學生沒有話可說,寫作文成了“擠牙膏”。在新課標下要求作文訓練命題開放性、多樣性。就作文題而言,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無命題要靈活結(jié)合在一起;就命題者而言,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有機結(jié)合。
四、讓學生自己作“文”
小學生的所謂“創(chuàng)造”,只能是相對模仿而言的,我們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學會自己作文,要對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給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積極發(fā)現(xiàn)和了解事物,然后運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組語言,進行“作文”。只要是書上和其他同學沒有用過的,哪怕只是一個句子的敘述,一個詞語的新用法,教師都要抓住機會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嘗到獨立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樹立他們獨立寫作的信心,也借以激起其他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尤其是在課堂上新學的詞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多運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學生把它們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對于有自己新觀點、新體會的作文,或者是描寫從一個新的角度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可以在課堂上當作范文讀給其他同學聽一聽,讓他們在課堂上討論討論,為什么寫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我們應該怎么寫,從而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創(chuàng)造,如何創(chuàng)造。我們倡導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多組織他們參加一些有趣的課外活動。當他們做到眼觀四處、耳聽八方,接觸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后,自然會產(chǎn)生一定的感性認識,引起大腦的思考,考慮成熟之后就產(chǎn)生了同外界交流的欲望,加上教師的及時引導和鼓勵,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就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抄襲和機械模仿的現(xiàn)象當然就不復存在了,也就更加真實了,更能表情達意。
五、加強課外閱讀,豐富語言儲備
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nèi)容的重要來源。學生通過讀書,可以間接地看到許多平時生活中未曾見到的事物,學到許多不曾學過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認識,陶冶了他們的感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準備。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怎么讓他們進行寫作實踐呢?關(guān)鍵是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利用早晨的讀書時間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或介紹幾本好書或談讀書體會,每天三人,由學生選出最好的進行獎勵。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成績獲得了肯定,心理上產(chǎn)生了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更加激發(fā)了他們課外閱讀的熱情,同時又提供了寫作實踐的機會。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之路畢竟是艱難的。我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認識的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注重積累寫作素材,指導寫作技巧,注重作文評改,讓學生從“厭”寫變“樂”寫,真正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文津出版社.吳正吉.《怎樣寫好作文》
[2]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常汝吉.《小學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