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倩,王浩勇,王明輝
(河北農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 河北 保定071001)
?
大學生“慕課”與網絡課程學習現(xiàn)狀調研分析
——以河北農業(yè)大學為例
張小倩,王浩勇,王明輝
(河北農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 河北 保定071001)
摘要:河北農業(yè)大學于2015年全面推行“慕課”教學。為了有效推動本?!澳秸n”建設,課題組對河北農業(yè)大學在校生的網絡課程學習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并對調查所得數(shù)據進行了描述性分析。調查發(fā)現(xiàn):(1)“慕課”概念普及率較低;(2)學生學習“慕課”課程的目的以提升專業(yè)技能為主,就業(yè)與興趣并重;(3)學生更加期望選修課以“慕課”形式開展;(4)“慕課”課程開展模式具有年級差異。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在課程類型、授課模式以及學習時長等方面為該?!澳秸n”建設提出了建議,強調循序漸進地開設SPOC課程,注意針對不同年級開設不同類型課程和采用不同授課模式。
關鍵詞:河北農業(yè)大學;慕課建設;問卷調查;建議
>DOI號:10.13320/j.cnki.jauhe.2016.0050
“慕課”的全稱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澳秸n”概念提出后,在英美等國家掀起“慕課”學習熱潮,國內高校也力求在這股網絡教育的洪流中尋得一席之地。2012年,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在內的幾所大學分別加入Courser和edX等MOOC平臺。2013年,清華構建了MOOC平臺“學堂在線”,截至到2015年10月,“學堂在線”推出了504門“慕課”課程,選課總人次達267萬。2014年,中國大學MOOC上線,實現(xiàn)學生、社會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2015年5月,中國大學MOOC上線SPOC(云服務),SPOC課程主要面對在校生,與傳統(tǒng)教育形式緊密結合,是我國慕課建設未來發(fā)展趨勢。
2015年,河北農業(yè)大學為進一步促進信息化環(huán)境下課程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推進課程教學信息化改革工程的實施,開展了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SPOC課程建設專題立項工作,其中25個項目立項。為了解學生對“慕課”等網絡課程的學習現(xiàn)狀,深入分析各種影響因素,筆者進行了本次調查,旨在為學校的慕課建設提出有效建議,建設更多優(yōu)秀SPOC課程。
一、研究設計
2015年12月,筆者通過“問卷星”平臺編制問卷收集數(shù)據,調查對象皆為河北農業(yè)大學在校學生。包括本科生(大一學生65.82%,大二學生13.34%,大三學生10.94%,大四學生3.3%)和部分研究生(研一學生4.2%,研二學生2.4%),共分5大專業(yè)類別:文管類(32.08%);理工類(21.89%);農林類(15.89%);生命類(8.1%);計算機類(8.7%);其中,男生(28.64%);女生(71.36%)。以上比例基本符合學?,F(xiàn)狀,因此調查結果具備普遍性。學生共提交問卷701份,其中有效問卷667份,有效率95.4%。
問卷調查主要涉及4個部分:1.日常網絡課程學習的主要目的,每周進行網絡課程學習的時長;2.網絡學習平臺使用現(xiàn)狀;3.對“慕課”的了解程度;4.學生學習“慕課”的目的、課程類型、授課模式、獨特優(yōu)勢、障礙因素以及與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關系。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基本具備“慕課”課程學習的基礎條件
調查數(shù)據顯示,有43.18%的學生擁有自己的電腦。80.06%的學生有前期網絡課程的學習經驗。
(二)學生對“慕課”的認知情況
1.學生對“慕課”了解程度偏低。通過表1發(fā)現(xiàn),超過一半的學生(55.32%)沒有聽說過“慕課”的概念。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慕課”概念引入校園時,教師的角色突顯。有28.94%的學生接觸“慕課”概念是教師在課堂介紹的。還有一些學生是通過網絡、報紙、學校選課系統(tǒng)了解到的。
表1 接觸“慕課”概念的途徑
2.學生更加注重“慕課”自由學習,不受時空限制的優(yōu)勢。通過表2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慕課的自由學習優(yōu)勢比較青睞(29.22%),其次是可以更好地掌握挖進度,聽不懂的可以反復聽(28.46%)。
表2 “慕課”的優(yōu)勢
(三)“慕課”使用情況
1.學生日常網絡課程學習以本土網絡平臺為主。通過表3發(fā)現(xiàn),學生日常網絡課程學習以本土的“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以及學生在其他欄內填寫的“騰訊課堂”“騰訊公開課”“新東方網絡課堂”“滬江課堂”等為主,而對于一些國際“慕課”平臺,如“Coursera”“Edx”以及“Udacity”則知之甚少。
表3 網絡課程學習平臺
2.日常網絡課程學習以完成作業(yè)為主。通過表4可以看出,學生日常網絡課程學習目的基本是以完成教師留的作業(yè)為主(59.82%),也有部分學生關注自身興趣,但是以拓展專業(yè)知識為目的進行學習的學生比例較低(11.09%),尤其是以檢索文獻為目的的學習比例更低(3.45%)。
表4 網絡課程學習目的
通過表5,發(fā)現(xiàn)學生在大一年級至大三年級,以檢索文獻為目的的學習比例都低于3%,大四年級的時候此比例達到13.64%,并且在研二時達到25%。
表5 檢索文獻的學習目的年級差異
3.網絡課程學習內容以語言和計算機為主。通過表6可以看出,學生的網絡課程學習內容仍然以語言和計算機為主,農林類(45.28%)和生命類(40.74%)學生選擇語言類課程更加突出,計算機類學生(77.59%)占了計算機類課程學習的主體部分。職業(yè)技能和文史哲位居第二。通過表7可以看出,相比之下,學生在大四和研一、研二期間更加注重文史哲課程的學習。
表6 網絡課程學習內容
表7 網絡課程學習年級差異
(四)“慕課”學習期望分析
1.學生學習“慕課”目的以提升專業(yè)技能為主,就業(yè)意識與興趣并重。此題設置為比重題,學生對于四項目的進行比重選擇,換算為比例后發(fā)現(xiàn)(見表8),學生選擇“慕課”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跟自己專業(yè)相關(33.87%),同時希望跟自己的興趣相關(27.67%)并能提升自己的職業(yè)技能(26.26%)。
表8 學生學習“慕課”目的
2.學生更加期望選修課、專業(yè)課以“慕課”形式開展。通過表9可以看出,學生認為專業(yè)選修課(31.03%)、專業(yè)必修課(29.99%)、公共選修課(29.84%)更加適合以“慕課”形式開展。令人頗為意外的是,不到10%的學生認為基礎課適合“慕課”的形式。在隨后的隨機訪談中了解到,學生在英語基礎課學習中,更加習慣于課堂上的互動與創(chuàng)設場景;在計算機基礎課學習中,更加習慣于教師的面對面演示;在數(shù)學基礎課學習中,更習慣于黑板演示,難題的及時討論等傳統(tǒng)課堂模式,而不習慣“慕課”線上講解的模式。
另外,在專業(yè)類別對比分析中,發(fā)現(xiàn)專業(yè)類別不同對學生在此問題上的選擇沒有影響。
表9 “慕課”課程類型
3.“慕課”課程期望模式具備年級差異。通過表10可以看出,整體而言,學生更加傾向于第二種方式(43.48%)(部分線上),即線上自主學習+線上討論+線下傳統(tǒng)考試的方式。通過表11可以看出,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相比,更加傾向于傳統(tǒng)的線下考試,翻轉課堂的模式在大三年級更加受到青睞,高年級的學生更加傾向于傳統(tǒng)課堂討論。
在專業(yè)類比對比分析數(shù)據中,發(fā)現(xiàn)計算機類的學生更加注重完全線上模式,文管類學生更加注重翻轉課堂,其他專業(yè)類別無差異。
表11 “慕課”課程開展模式年級差異
(五)“慕課”學習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表12可以看出,學生認為自控能力差,堅持不了和外語水平不高(3.84)是慕課學習中的首要阻礙因素,其次是自主學習能力差(3.46)。通過表13可以看出,“慕課”課程是否與學分相關聯(lián)并不影響學生學習某一門慕課課程的積極性,但是一定要考慮學生的興趣點。
表12 “慕課”的阻礙因素
表13 “慕課”課程與學分
三、進一步加強“慕課”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慕課”學習環(huán)境
河北農業(yè)大學學生的電腦擁有率不高。而推動“慕課”建設的基礎就是建設覆蓋校園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開設相關課程幫助學生學習網絡操作技術。同時,在建設SPOC課程中要注重手機學習終端的開發(fā)和應用,創(chuàng)設時時處處學習的新時代學習環(huán)境。學校也要出臺鼓勵學生“跨校選課”“學分互認”等相關政策刺激學習需求。
(二) 有針對性地引進優(yōu)質“慕課”資源
目前,“慕課”在河北農業(yè)大學的普及率不高,可通過教師課堂介紹、宣傳、講座等方式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慕課”。其次,學校要積極引入“慕課”優(yōu)秀學習資源并使其融入傳統(tǒng)教學,為本?!澳秸n”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調查顯示,學生在網絡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科研意識在低年級學生中較弱。在引入資源和“慕課”建設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引入培養(yǎng)學生科研能力的課程,如文獻檢索、外文文獻閱讀、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等類型課程。同時,學校可以開設針對國外“慕課”學習的英語類課程,有效推動“慕課”建設。
(三)循序漸進地開設SPOC課程,注意年級差異
1.河北農業(yè)大學的SPOC課程建設應循序漸進,在大一、大二年級中應以公共選修課為主要形式開設慕課,課程應以語言類課程、計算機類課程、職業(yè)技能類課程為主。大三、大四年級可以增設文史哲類“慕課”選修課,在培養(yǎng)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的同時增強學生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感。大三、大四年級應以專業(yè)選修課為突破口。在專業(yè)類課程的“慕課”建設過程中,應基于學生的培養(yǎng)路線,在學生需求、學校培養(yǎng)、社會需求三方面力爭找到平衡點,才能突顯出“慕課”這一新的教學形式的優(yōu)勢。
2.低年級學生盡量采用部分線上模式,保留傳統(tǒng)考試模式。高年級學生可以試推行翻轉課堂模式。翻轉課堂是一種顛覆傳統(tǒng)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實施翻轉課堂一般以20~30人為宜,翻轉課堂初始階段的關鍵核心在于教師的角色發(fā)揮,因此,可以從傳統(tǒng)課堂的小組討論循序漸進,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管專業(yè)學生思維活躍,課堂參與程度高,可以作為翻轉課堂的試點專業(yè),逐步推進。
3.“慕課“建設過程中教師要更加注重興趣激發(fā)、保證線上互動時間和質量,并且通過合理的成績構成對學生形成一定約束,幫助學生提升自控能力和自主能動性,保證學習的持續(xù)性和有效性。
4.每周開放“慕課”學習時間建議在1~3小時(39.58%的學生每周能保證1~3小時學習時間)完成,整個課程盡量持續(xù)在6~8個星期。
四、結語
“慕課”來勢迅猛,給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帶來了很大沖擊。“慕課”的到來,給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zhàn)。在試點選擇、課程類型、授課模式等方面,學校要充分考慮年級差別以及專業(yè)類比差異,才能真正有效推動“慕課”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堅林.大數(shù)據時代的慕課與外語教學研究——挑戰(zhàn)與機遇[J]. 外語電化教學,2015(161):3-8,16.
[2]朱慶峰.我國高等教育“慕課”發(fā)展的困境及理路選擇[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14(23):73-77.
[3]桑新民,謝陽斌,楊滿福.“慕課”潮流對大學影響的深層解讀與未來展望[J].中國高等教育,2014(Z1):12-15.
[4]任友群.“慕課”下的高校人才培養(yǎng)改革[J]. 中國高等教育,2014(07):26-30.
[5]李斐,黃明東.“慕課”帶給高校的機遇與挑戰(zhàn)[J].中國高等教育,2014(07):22-26.
[6]楊洪琴,歐中航.基于“慕課”的大學校級公選課課程改革探索[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5,17(3):78-81.
[7]王寧宏,劉金玲,付文平.“慕課”背景下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ESP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97-101,120.
(編輯:王佳)
收稿日期:2016-01-04
基金項目:河北農業(yè)大學第九批教學研究項目:“基于中荷雙學位特色班的學術英語慕課建設與實踐研究”(編號:YB63)
作者簡介:張小倩(1982-),女,河北保定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翻譯。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927(2016)02-0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