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丹 (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116000)
音樂記憶在歌唱中的心理探微
孫丹(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116000)
記憶是指個人經歷過的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所謂音樂記憶就是指人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對在頭腦中留下痕跡 ,并在一定的條件下以經驗的形式重現(xiàn)出來。這是一種學習音樂的能力,無論是在歌唱技巧方面還是處理音樂力度、速度等細節(jié)方面都要加以細化,提高我們對音樂記憶的能力。
記憶;音樂記憶;能力
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再現(xiàn)、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象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聲音記憶則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對大自然萬事萬物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的認識或辨識。音樂聲音記憶則是指在音樂范圍內對音樂聲音的認知、辨識和記憶,例如:我們在少年時學過的歌曲,成年后再次聽到,我們依然會唱,甚至記得每個字每一句當時是怎樣唱的,中間的強的或弱的地方都是一種對音樂的記憶。
簡單的來講,就是對音樂的學習、認知、再現(xiàn),也可以說對音樂的記憶是學習音樂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欣賞、模仿、演唱、理解等??茖W發(fā)現(xiàn),人的聽覺器官中存在聽神經,用以接收各種頻率的音響。音樂是一定頻率的聲波震動,它被人體接收之后,與人體各個振動系統(tǒng)吻合,產生共振。大家可能有這樣的體會,當聽到熟悉的歌曲時,即便沒有特意學唱過,也會情不自禁地哼唱幾句。這就是共振之后產生“記憶”的結果。所謂音樂記憶就是指人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對音高、強弱、節(jié)奏、音色等在頭腦中留下痕跡 ,并在一定的條件下以回憶的形式重現(xiàn)出來。
對音樂的記憶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一種高級能力,但是對于每一個學習音樂者就應該是首先具備并不斷培養(yǎng)鍛煉的能力了。具備這樣的能力除了先天一部分人具有很強的敏感度外,大多數(shù)人必須基于一定的基礎練習培養(yǎng),才能擁有這樣的基本能力,才可辨識和記憶音樂的微妙變化。
1.培養(yǎng)擁有良好的音樂感覺
馬克思曾說過:音樂需要有辨別音律的耳朵,對于不辨音樂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所以,音樂的學習需要能力,簡單的來說,可以稱之為一種天賦,一種良好的音樂感覺。有了這種感覺,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感知音樂所傳遞的情感。這樣才更容易音樂產生記憶,在模仿、演唱的過程中,無論是技巧以還是情感細節(jié)等,都可以處理地更完整、更細膩。在生活中多體會情感因素,一個木訥麻木的人是無法很好的表達音樂情感的,只有歌唱者打動了自己內心的情感才能感染到聽者產生共鳴,只有把作品的內容展示的更飽滿、更生動,才能吸引聽者的耳朵。
2.培養(yǎng)擁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
音樂記憶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緲防?、視唱練耳、鋼琴、中外音樂史、曲式作品分析、和聲基礎等的音樂素養(yǎng)是必須的。這些都是學習音樂、增強學習音樂能力的基本技能。在學習歌唱中,首先應該要具備精確靈敏分辨聲音的表現(xiàn)能力,才能領悟作品,從作品中得到啟示。鋼琴伴奏在歌唱學習中一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個較好的鋼琴基礎將對學習聲樂、理解作品起到非常大的輔助作用。培養(yǎng)基本的音樂素養(yǎng),可以引發(fā)樂感,把握風格,更好地感知曲式風格,才能動之以情,沒有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也就談不上深層次的記憶和理解了。
3.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音樂記憶能力要遵循記憶的規(guī)律,他和其他記憶能力一樣需要一個熟悉、掌握的過程。比如,我們在拿到一首新的曲目準備學習時,首先要了解這首曲目的出處,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歌曲所要表現(xiàn)的藝術風格。然后才開始速度、節(jié)奏、旋律的準確學習,然后在記憶里有了旋律線的基礎上逐漸融入情感咬字、語氣、音色,以及強弱,速度的變化,最后加以反復演練,直到技能與所要表達的情感融入一體,協(xié)調配合,才可達到預期的效果。
1.音色的“記憶”
以聲樂演唱為例,演唱中音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色的把握也是作品風格,表現(xiàn)音樂情感,塑造音樂形象凸顯個性的把握,不同的音色詮釋不同的作品,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不同的聲樂作品的風格,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決定著演唱者音色的調整和運用。所以在演唱時,需要演唱者根據(jù)作品不一樣的風格、情感把握音色的運用。這就需要演唱者聲音中的音色表現(xiàn)力是極其豐富的,演唱者在一定的技術支持下靈活地調整音色與語言結合,并根據(jù)演唱作品的需要使音色產生豐富的變化,達到抒發(fā)情感,表達歌曲意境的目的。
2.咬字的“記憶”
《夢溪筆談》中就強調:“古之善歌者有語,謂:當使聲中無字,字中有聲”。聲樂中要求“字正腔圓”,歌唱有獨特的發(fā)音規(guī)律,咬字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表達愛和恨,歡快與痛苦,還有幽默詼諧等情感都能體現(xiàn)在咬字上。學習咬字最常用的方法是帶有情感的朗誦,咬字的著力點要準確、自然、真切而清晰,字要咬得正,行腔歸韻要規(guī)范。經常鍛煉,形成正確的咬字習慣,久而久之,規(guī)范的咬字可以使歌唱像說話一樣更加自然流暢,表達此時此刻的情感意境,進而使語言和音樂完美融合。
3.共鳴位置的“記憶”
歌唱需要具有很好的位置共鳴,歌聲才能松弛、圓潤、明亮、輕巧,收放自如??谇徽_打開,有良好氣息支持。人聲帶發(fā)出的聲音是很小的,需要通過共鳴腔體來增大音響,就好比安上了音箱,在學習訓練的過程中就需要我們將發(fā)聲的位置通過聽覺的感知深刻的“記憶”下來,并且能運用技能再現(xiàn)演唱出來,達到聽覺的共鳴效果,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學習歌唱最重要的能力。所以準確的掌握發(fā)聲共鳴位置和共鳴的運用,是追求美妙音色的決定因素。
4.歌曲藝術處理的“記憶”
音樂記憶不但要“記憶”基本的歌唱技巧,對歌曲的處理的記憶也是很關鍵的一方面。遵循一定規(guī)律,才能演繹出優(yōu)美的音樂,這取決于歌曲通常所表達的風格,在音樂中,節(jié)奏、節(jié)拍、力度、速度的變化就成為了表現(xiàn)音樂塑造形象的手段,所以音樂記憶也表現(xiàn)在力度、速度、節(jié)奏、情感幾個方面。歌唱在于表現(xiàn)歌曲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使音樂更富有生命力。對歌曲藝術加工和修飾是必不可少的,打造良好的藝術風格,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藝術造詣,做到聲情并茂的演唱,要把歌曲每一字每一句都唱得有血有肉、鮮活生動也是值得深思和反復推敲的。
總之,音樂記憶是一種學習音樂的能力,通過這個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要不斷提高音樂記憶的認知水平,掌握音樂的規(guī)律,把這種記憶最終變成自己的再現(xiàn)出來,并且能夠靈活運用的能力,結合演唱技巧運用到歌唱中,對音色、咬字、旋律、情感的細節(jié)加以體會,具有更深層的領悟,追求更精湛的音樂藝術。
[1]任愷.國外音樂研究的現(xiàn)狀[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6.0556-59.
[2]閔靜.論音樂記憶及音樂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J].歌海,2006.0570-71.
[3]邵彬.音樂記憶初探[J].濱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03
[4]萬洋.音樂生物學[J].科技文萃,2002.12.
[5]劉志強.音樂記憶的心理表象思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6.05.
孫丹,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