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超?。?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 510000)
?
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研究
孟超(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510000)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在培養(yǎng)舞蹈藝術人才中也應注意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改變傳統(tǒng)填鴨式的藝術教學方式,做到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回歸且教師充分發(fā)揮藝術教學引導者的作用。本文主要結合現(xiàn)行高校舞蹈教學“學生主體”落實的現(xiàn)狀,從教育理念、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探索舞蹈教學完善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學生主體;創(chuàng)新;策略
作為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舞蹈與其他學科不同,其要求學生掌握基本舞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動作更具規(guī)范性,且個人整體藝術素養(yǎng)得以提升。然而從國內大多高等院校舞蹈教學現(xiàn)狀看,目前舞蹈教學中教師仍局限在知識與技巧的灌輸方面,學生舞蹈學習極為被動,這種情況下學生舞蹈學習興趣極易喪失,更無從談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因此,如何改變這種灌輸式教學方式,做到教師與學生課堂角色的轉變,成為現(xiàn)行高校舞蹈教學中需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從教學內容角度
舞蹈藝術的發(fā)展實質是在傳承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然而我國大多高校中的舞蹈專業(yè)教育,受科研水平、師資力量等因素限制,在舞蹈內容創(chuàng)新方面多采取照搬照抄方式,很大程度上無法適用于學校自身教學要求。例如,對于普通院校中舞蹈基礎較差的學生,若教師忽視學生個體差異而直接按部就班講授,很容易在課堂中出現(xiàn)“吃不飽”與“吃不了”兩種情況。同時,考慮到當前大多高校學生為“90后”,本身在學習與興趣愛好等方面易追求個性化特征,如典型的“街舞”,是大多學生青睞的舞蹈形式。但在高校舞蹈教學內容中,這些個性化舞蹈形式較為缺失,學生舞蹈學習完全局限在教材內容上,個性化學習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二)從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角度
在課程設置方面,現(xiàn)行高校主要以開設專業(yè)舞蹈課程為主,而舞蹈理論課多在選修課程上,這種設置方式下,學生舞蹈基礎知識與技巧的習得集中,而實踐操作能力與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卻在選修課程中開展,很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從教學方法角度,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方式在整個教學中所占比重仍較高,在知識理論講解后,教師多會要求學生根據(jù)背景音樂機械式練習。這種被動學習方式下,學生舞蹈練習積極性很難得到調動,無論知識理論的掌握或訓練效率都無法提高。
(三)從教學評價體系角度
高校舞蹈教學中,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仍集中在終結性評價方面,且考核內容多以理論測試與舞蹈技能掌握程度為主,其他如審美素質、情感素質被完全忽略,導致學生錯誤地認為舞蹈學習的重點在于理論與技能等方面。需注意的是現(xiàn)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其明確指出高校教學評價應貫穿于學生學習始終,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學習態(tài)度以及個人情感等都需納入評價體系中,若完全將這些忽略而采取總結性評價,學生舞蹈練習積極性、自信心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針對高校舞蹈教學的現(xiàn)狀,在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中需注意,舞蹈來源于生活,其強調在藝術行為中將舞蹈傳達的意境與感受表現(xiàn)出來,所以舞蹈教學中若學生被動接收知識或停留在模仿階段,很難領悟舞蹈的精髓,更無從談及利用行為藝術將其表現(xiàn)出來。因此,在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方面應強調自主理念,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探索與實踐,而非硬性的灌輸或命令。
舞蹈教學具體落實這種自主理念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向學生講授基礎知識或動作要領的同時使學生能夠體會舞蹈作品的精神與情感。以拉丁舞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可將拉丁舞的起源、文化背景等向學生闡明,當學生體會的到拉丁美洲民眾利用舞蹈傳達豐收喜悅之情以及戰(zhàn)爭凱旋之情的情況下,在舞蹈動作上便能自主進行節(jié)奏的調整,使舞蹈充滿活力。同時,為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強化,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應做好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可將理論內容、舞蹈鑒賞、技能訓練以及舞蹈感悟等貫穿于教學始終,學生在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上,能夠主動探索舞蹈中的內涵,并將這些內涵帶入具體訓練活動中。
(一)舞蹈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舞蹈教學區(qū)別于其他學科,其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舞蹈技巧,更強調利用舞蹈動作將舞蹈作品的內涵傳達出來。但傳統(tǒng)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其很難幫助學生真正領悟舞蹈的精髓。對此,在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過程中應注重發(fā)揮“鑒賞”的作用,如《雀之靈》舞蹈學習中,教師應避免將相關的知識、技巧等直接講授,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視頻,并組織學生對其中傳達的如孔雀的高雅、靈動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進行的分析。完成該過程后便可講授相應的理論與技巧知識,并由學生自主訓練。從現(xiàn)階段大多舞臺舞蹈表演都可發(fā)現(xiàn),存在許多缺少“靈魂”的舞蹈,使受眾產(chǎn)生枯燥、乏味之感,究其原因在于未將舞蹈的精髓融入其中。因此,實際教學活動中通過這種作品鑒賞活動,既可使學生自主意識得到提高,而且能夠領悟舞蹈的內涵。
(二)舞蹈教學評價的完善
學生舞臺表現(xiàn)力很大程度受自身定位的準確性與自信心是否充足等影響,而無論定位或自信心培養(yǎng)都取決于教師的客觀評價。如在評價學生舞蹈能力中,教師能夠從學生階段性的變化、舞蹈學習態(tài)度等角度出發(fā),其很容易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進而對舞蹈更為熱衷。而采取批評性的評價方式盡管可使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但學生將會對自身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原有的定位與自信都將受到?jīng)_擊。因此,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是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尊重的重要表現(xiàn)。
(三)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
無論教學理念或教學方式,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都應保證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在日常教學與學習活動中,教師除做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外,還需不斷提升自身對舞蹈的領悟能力。尤其對于現(xiàn)代90后高校學生,許多個性化舞蹈需求都應為教師所熟知,懂得如何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使學生舞蹈興趣得到提高。
對學生學生主體的地位的尊重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高校舞蹈專業(yè)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應注重立足于現(xiàn)行舞蹈教學現(xiàn)狀,分析其在課程設置、舞蹈教學內容、舞蹈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通過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使教學內容以及課程設置等問題得以解決,同時在自主理念指導下完善高校舞蹈教學方式、教學評價體系,并注重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實現(xiàn)舞蹈教學質量與學生綜合能力共同提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呂廣霞.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5:76-77.
[2]戴錚. 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2.
[3]蒙昌敏.高校舞蹈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J].神州,2012,11:103.
[4]孔德慧.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研究[J].大眾文藝,2015,09: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