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英
摘 要: 新課改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為依據,因為數學教學與生活經驗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數學中的許多知識都來源于實際生活,所以數學教學必須重視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經驗的聯(lián)系,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經驗中體會數學的魅力。本文主要圍繞數學與生活經驗的關系進一步探討了生活經驗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初中數學 課程教學 生活經驗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的教學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觀。新課標重點強調學生生活經驗的重要性。所以,在探討如何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時,引導學生通過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更好地理解生活問題,從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同時使初中數學課堂更精彩。
1.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
生活化教學模式作為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在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溝通交流的能力,并有效引導學生學會理論結合實際。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作用。新課標初中數學教材的編寫,主要是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依據,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把數學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根據生活經驗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會遇到很多需要解決的難題,此過程必然用到數學,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到生活中數學的作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作為數學教學廣泛使用的一種新型的教學策略,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借用生活經驗營造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挖掘他們的潛能,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學生生活經驗在初中教學課堂中的應用
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樂趣,數學源于生活經驗,平常生活中充滿數學,現(xiàn)實世界就是數學的豐富源泉。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一系列內容,同時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明確數學的作用。其中在學生生活經驗基礎上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例題設計生活化。讓學生感知數學的作用,數學就在每個人的身邊,數學通過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發(fā)揮自己的魅力和作用。因此,例題設計需要從生活中進行提煉,通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讓數學為實際生活服務,培養(yǎng)學生用帶著問題的眼光觀察事物、思考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感悟獲得知識,通過直接經驗,從認知、理性范疇擴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相關領域,使學生擁有更高層次的聰明才智。
2.2課堂問題生活化。在《數學課程標準》中給廣大數學教師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等一系列建議。其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構建寬容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有助于顯著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提高自己的體驗感悟,從而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會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構建高效初中數學課堂。在進行數學問題的設置過程中,可以和生活實際密切相連,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顯著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例如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中,則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汶川地震”時各學校師生均積極向災區(qū)捐款捐物,新星中學捐書籍3280本,學習用品5500件,如果采用兩種不同貨車運送捐贈物,其中甲車每次運280本書,學習用品500件,乙車每次運200本書、學習用品650件,那么應該如何合理安排甲乙運輸車運輸捐贈物呢?這樣不但可以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連,而且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并且最大化地尋找問題的不同答案,實現(xiàn)一題多解,并且更好地鍛煉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
2.3數學素材生活化。通過選用生活化的數學素材,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完美。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特別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在學生的生活經歷方面缺乏關注,偏向于從抽象到抽象,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性。因此,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選取素材:(1)就地取材。數學素材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只要注意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身邊的數學素材。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角》這一課程中,可以通過在教室里,尋找到各種角,比如黑板、桌子、鉛筆盒、黑板擦等都可以找到我們生活中的角。(2)化靜為動。數學不僅是靜止的,也是可以運動的,可以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將靜止的圖形通過動畫等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比如旋轉、平移、對稱、折疊涉及的一些變換方式,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簡潔,學生易于接受,學習也會更輕松,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3)數學故事。數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應牢記歷史及對數學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比如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教師講述到完全平方公式,其系數關系屬于楊輝三角的一種最簡形式,其中包括一些公式在數形結合中的證明,這些知識都是古代數學家聰明才智的結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上找一些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故事或趣聞,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讓學生回味數學的魅力,提高課堂趣味性。
2.4作業(yè)設計生活化。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可以從網上找一些模板,設計一些圖畫等新鮮素材,使知識具有新鮮感,并且找尋一些數學歷史或經典例題供學生探索研究。同時,教師應親自做一下所設計的作業(yè),精選習題,先易后難,同時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可對作業(yè)進行人性化的分類處理,如對好生可全部完成,而對成績不甚理想的學生要求適當完成即可,這樣所有學生都能完成作業(yè),從而每個學生都收獲成功的喜悅。比如在《數軸》這一節(jié)課中,可以這樣布置:1和0都迷路,那么你能幫助他們在數軸上找到他們的“家”嗎?不用說大多數學生均能幫他們找到家,很快就在數軸上找到他們的位置。此過程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良好的思維品質更能在數學解題中靈活變通,從而滿足當前數學題目的變化多樣的要求。教師在進行生活化解題之后,要對自身經驗不斷進行總結和積累,并且在數學題目解題中要學會觸類旁通,不斷采用生活化思維模式進行解題。教師也要注意將數學問題的生活化處理經驗不斷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在數學解題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從而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逐漸將教師傳授的經驗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經驗,為學好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生活經驗與初中數學知識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領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