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玲
我們的孩子,應該從小學習一件事:從人性最為基礎的地方,尊重別人,也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這是家長最應該進行的家庭教育。
行為底限:不影響他人
這是做人的底限,也是行為規(guī)范的全世界通行法則。自己的任何行為均不得影響他人,這是行走社會與人相處的起碼要求。
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場合不能大聲說話,不能跑來跑去,說明不能拍照的地方不要拍照。
公共空間不吃東西,尤其是不在密閉空間里吃帶氣味的東西??傆屑议L認為,孩子餓了是天大的事,一秒都等不得,所以喂食不分場合。其實,這不但不尊重他人,也不尊重孩子——你剝奪了他做一個文明人的權利。
看電影、聽音樂會的時候,不要隨隨便便站起來,不要交談評論。請大人從手機靜音開始示范,教會孩子如何在觀影時不影響他人。
不在公眾場所播放有聲音的東西。很多人覺得別人太“敏感”,其實是自己太“粗暴”。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播放音頻和視頻,恰恰暴露了自己的粗俗。
不插隊、不闖紅燈、不搶電梯、不摔門。
不在眾人面前說悄悄話。偷偷說話的行為會讓別人誤會你在背后議論他。
見面會談時盡量不要看手機、玩游戲、打電話。
自我形象:清潔、得體
這部分是教孩子維護良好的自我形象,包括穿衣吃飯等行為禮儀。
打噴嚏、咳嗽、打哈欠要避人,不當眾剔牙、摳鼻屎、化妝。這些行為本身沒有問題,但要在恰當?shù)牡胤阶觥?/p>
飯后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頭發(fā)干凈,衣物整潔。如果你在乎孩子的形象,請保持他的頭發(fā)、衣物、用品干凈整潔,讓他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服飾要尊重場合。出門旅游時,要讓孩子具有良好的精神氣質,就要學會在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得體就在細節(jié)里。
盡量讓孩子穿合身的衣服。而過大的服裝會影響人的心情和舉止。如果有可能,盡量讓孩子穿合身的衣服,不僅有益他的精神健康,也有利于我們的國民風貌。
不要讓女童穿得性感暴露,哪怕是上電視節(jié)目需要——這樣的節(jié)目,不上也罷。作為家長,一定要有保護孩子的意識,要清晰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堅決不能做,不要被一些暫時的名利所誘惑。
互動技巧:落落大方,與人為善
這部分是進階的要求,做到這些,需要孩子們付出更多額外努力。
打招呼不要太大聲也不要太小聲,眼神有交流、有微笑。打招呼的重點是對方收到了你的問候,不管是用肢體語言,還是微笑或者眼神。很多孩子都會問候,但表情麻木敷衍,顯然沒走心。
接受幫助時,真誠說謝謝?!爸x謝”要在對方心理預期的時間內說出來(大約是3秒鐘),說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最好具體表述出因為何人、何事感謝。
別人在夾菜時不轉轉盤;開門時扶住門讓別人先走;關門時輕手輕腳,讓門自然滑回原位。
乘電梯時,看見有人奔跑過來,為對方按著開門鍵等待;拿著大件物品的人出電梯時,為對方按開門鍵,等對方安全離開再按關門鍵;留出正對梯門的位置給后來者。
乘坐扶手電梯時,不要兩人并排站立,留出一邊的位置給要通過的人。讓孩子體會到如果自己有急事而前面有人阻擋的心情,明白給人方便才能自己方便的道理。
乘坐大巴、地鐵,以及去洗手間時,盡量自己往里走,把入口處方便的位置留給后來者。這樣會讓人感到他人對自己的善意。有時候,看似吃虧的行為,其實沒吃什么虧;看似占便宜的事,也沒占什么便宜。
別人新買了衣服物品,或第一次到別人家里做客,恰當?shù)刭澝溃划斨魅说拿尕撁嬖u論。學會寬容,要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
分清主角配角,不喧賓奪主??傆行┘议L喜歡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當領袖,要霸氣。這些孩子在公共活動中常壟斷展示的機會,把其他孩子晾到一邊。但他們長大后多數(shù)并沒有團隊向心力和凝聚力,當不了真正的領袖。
不浪費。去吃自助餐時,不要剩一大盤子沒有吃,還不停去拿。這不僅浪費了別人的心血和地球的資源,還暴露了自己不懂珍惜和感恩的品性。
學會“等一會兒”。需要排隊的地方遵守規(guī)則排隊,等侍者上菜時不反復催促,當別人因為不熟練而耽誤我們事情時不沖動指責——忍耐,永遠是風度和修養(yǎng)的重要部分。
尊重服務業(yè)人員。告訴孩子,我們花了錢,飯店提供了餐食和服務,這已經扯平;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人有權利對他人高高在上。
(啟示摘自《孩子》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