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故事教學法是把生活中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收集起來,與思想品德教材內容相連接,讓故事在課堂上說話,讓書本內容在故事中展現,讓課堂煥發(fā)生命和活力。在這過程中,故事的選擇要有“溫”度、“高”度、“深”度。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 故事的選擇 政治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60078
故事教學法,就是以故事為主要的教學素材,以故事的搜集、選擇,故事的呈現,故事的分析、評價為主要環(huán)節(jié),組織、設計、開展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使課堂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改變了傳統思想品德課內容抽象、枯燥,教師一味說教、灌輸的形象,為思想品德課教學引來一渠“活水”。
一、故事的選擇要有“溫”度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钡纳罱逃砟?。可見,教育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學生的生活背景應該是我們選取故事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我們選擇的故事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開發(fā)學生的生活經驗,挖掘學生的生活素材,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有感而發(fā),有參與的空間,這樣才能避免故事華而不實,喧賓奪主,從而達到故事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正確把握寬容友善》的教學中,筆者首先把該框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羅列下來,然后在此基礎上根據平時積累的素材自編了一個故事。把該框的重難點知識都編進故事里,整節(jié)課用一個故事串聯起來,分為三幕。第一幕:小強做錯事情老師批評了他。第二幕:小強在超市買到過期食品吃壞肚子。第三幕:小強上學途中經常被同學勒索錢財。分別設置探究問題,用來解決本框三個重難點知識:1.寬容與嚴格的關系;2.寬容與維權的關系;3.寬容與軟弱的關系。由于挖掘的素材都來源于學生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經歷有直接關系,因此學生討論得非常熱烈,參與度極高,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淺顯易懂。
二、故事的選擇要有“高”度
我們選擇的故事,應該情趣高雅、富有教育意義,并且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這樣的故事才具有代表性,才具有借鑒意義,才能讓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如在講到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有話好好說》一框時,為了分析當今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呈現的逆反心理,結合社會熱點,筆者舉了一個代表性極強的事例。那天,她離家出走。一天沒吃東西、饑餓難耐的她,來到一個面攤前。擺攤的老婆婆送給她一碗餛飩。小女孩吃著餛飩,眼淚就掉了下來,紛紛落到碗里。她對老婆婆說:“我們并不認識,您卻對我這么好,愿意煮餛飩給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媽媽,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趕了出來,還叫我再也不要回去!”老婆婆聽了,平靜地說道:“孩子,我只不過給你煮了一碗餛飩,你就這么感激我,而你媽媽給你煮了十多年的飯,你為什么不感激她,還跟她吵架呢?”她愣住了,匆匆吃完餛飩便往家走。當走到家附近時,她看到疲憊不堪的母親正站在門口張望……
故事講完,筆者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在生活中,當你與父母發(fā)生了矛盾,應如何處理?”學生討論得非常熱烈,回答問題也很踴躍。筆者又問:“那當你和父母發(fā)生矛盾時,你做了什么嗎?”學生沉默了。其實筆者知道,十三四歲青春期的學生,多多少少都與父母發(fā)生過沖突,腦子里有過離家出走念頭的一定不是一兩個,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父母對自己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也坦然接受,毫不愧疚。有多少學生想過那個老婆婆反問小女孩的問題呢?所以,在學生沉默的時候,筆者沒有打擾他們,而是給了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進行思考,平時嘴上大家都會說如何與父母溝通,自己真正遇到問題,應該怎么辦?筆者相信通過這個故事,很多學生都會從中受到啟發(fā),真正試著去與父母“有話好好說”。
三、故事的選擇要有“深”度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選擇恰當、有代表性的故事作為切入點,借此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如在講到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承諾是金》這一框時,筆者運用了2013年全國電視公益廣告大賽中的一支公益廣告——《不變的承諾》:“羅松山,一個普通的打工仔,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了開封一個母親打零工養(yǎng)活四胞胎的事,于是倡議與其他打工仔一起組成12人的愛心聯盟,一年12個月,每人負責一個月,保證四胞胎每月都能有400元的生活費。可是2003年發(fā)生‘非典疫情的時候,他沒有經濟來源,被迫中斷那幾個月應該給的生活費?!堑溥^后,他拼命打零工攢錢,把遲到了五個月之久的生活費連本帶息寄了出去,而他一早答應給妻子買的彩電,至今沒有實現?!庇蛇@支公益短片作為切入點,筆者和學生一起探討:“他答應給妻子買的彩電至今沒有實現,而拼命打工寄生活費給四胞胎,是否說明他對妻子不誠信?”學生各抒己見,有學生振振有詞道:“從片子中可以看出,他的妻子理解他,支持他,而且我認為,對別人都信守承諾的人,在不久的將來,也一定會兌現對妻子的承諾?!痹搶W生說完獲得了一片掌聲。學生從思辨中明白了“信守承諾會獲得回報”,這比教師簡單枯燥的灌輸要有效得多。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故事教學法,通過課堂這個載體,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思、思中悟、悟中生。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