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登科
摘 要:發(fā)軔于循證醫(yī)學的“循證實踐”(EBP),影響深遠,日益融入人文社科領域。“循證實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學、民主、實效等價值訴求上耦合,因而將“循證實踐”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把C實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特定的架構和步驟,迫切需要加強宣傳、成立專門的機構、創(chuàng)建權威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將“循證實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變更和范式的轉變,有利于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民主化,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循證實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3.020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6)03-0089-04
“循證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作為20世紀90年代成功的故事之一[1],正日益融入人文社科領域。本文試圖將“循證實踐”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就“循證實踐”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作初步探討。
一、“循證實踐”的源與流
循是遵循或根據(jù)的意思,證是指證據(jù),循證即根據(jù)或遵循證據(jù)。20世紀70年代初,英國流行病學家科克倫(Archie Cochrane)首次將“循證”這一概念用于醫(yī)學領域[2]。1972年,科克倫在其著作《療效與效益:健康服務中的隨機反應》中,強調隨機控制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重要性,特別指出醫(yī)務人員應采用經(jīng)過嚴謹研究檢驗后證實為有效的治療辦法去治療患者,才能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3]他的這一主張,在醫(yī)學界引起了高度重視。
1992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成立了以蓋亞特(Gordon H.Guyatt)博士為首的循證醫(yī)學工作組,該組在《美國醫(yī)學協(xié)會雜志》發(fā)表了《循證醫(yī)學:醫(yī)學實踐教學的一種新方法》,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循證醫(y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4]該組另一位著名的醫(yī)學家“循證醫(yī)學之父”薩基特(David L Sackett)博士給“循證醫(yī)學”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佳研究證據(jù),結合臨床醫(yī)生的個人專業(yè)技能和多年臨床經(jīng)驗,考慮患者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訂出治療措施?!盵5]循證醫(yī)學將最佳研究證據(jù)和醫(yī)生的臨床技能加以整合,使研究者、醫(yī)生、病人三方都予以考量,徹底改變了“經(jīng)驗醫(yī)學”的實踐方式,為臨床決策提供新的方法與手段,是臨床實踐的新范式。
“循證醫(yī)學”誕生后,勢不可擋,獲得了廣泛認可,其理念滲透到管理、心理、犯罪矯正等領域,迅速發(fā)展為聲勢浩大的“循證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運動,催生了循證管理、循證矯正、循證心理治療、循證圖書館學等?!把C實踐”是實踐者針對實踐對象的具體問題,在實踐對象的配合下,根據(jù)研究者提供的最佳證據(jù)與相關管理者制定的實踐指南或標準等所進行的實踐。“循證實踐”不僅是一種理念,也是一個實踐模式,有相對固定的實施步驟: (1)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2)收集證據(jù)。(3)評價證據(jù)。(4)運用最佳證據(jù)。(5)總結評估。
二、“循證實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訴求的契合
價值是“值得希求的或美好的事物的概念,或是值得希求的或美好的事物本身?!盵6]?!把C實踐”是“以證據(jù)為基礎的實踐”??茖W、民主、實效是其顯著特征?!把C實踐”追求科學,將證據(jù)進行質量分級,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控制試驗(或元分析與系統(tǒng)綜述)所獲得的證據(jù)級別最高,準實驗研究、相關研究及質化研究獲得的證據(jù)次之,專家意見與個人經(jīng)驗位列最后。只有在高等級證據(jù)缺失的情況下,才予以考慮采用低等級的證據(jù)?!把C實踐”證據(jù)來源廣泛,考量實踐對象的情況與愿望,注重實踐效果的評價與改進,體現(xiàn)了民主與實效。
科學、民主、實效也是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訴求。就民主性而言,毛澤東指出:“凡屬于思想性質的問題,凡是屬于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7]江澤民也明確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疏導,注意發(fā)揚民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采取吸引群眾廣泛參與的方法、群眾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平等討論的方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盵8]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反對專斷,要求博采眾長,尊重被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就科學性而言,1982年 11月宋任窮在全國黨的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治黨治國的科學”。1987年5月,《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綜合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的科學,必須由專家人員作為骨干,并且要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專家、教授和理論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尊重教育規(guī)律,運用社會調查、系統(tǒng)分析、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以確保其科學性。實效性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貫追求。2004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努力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增強實效性。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再次強調,要著力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
正因為“循證實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訴求的耦合,將“循證實踐”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
三、“循證實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橫向架構與縱向實施
1.橫向架構
將“循證實踐”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研究者、教育對象、管理者、實踐者四個方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為實踐者提供證據(jù)。包括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控制試驗、準實驗研究、專家意見等都是證據(jù),但證據(jù)的效力等級不同。為使一些優(yōu)秀的、有效的證據(jù)或實踐方案得到開發(fā)、推廣,管理者要協(xié)調各方,通過財政撥款、課題申請、論文著作資助等杠桿, 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等技術手段,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建立更為完善的數(shù)據(jù)庫,制定相應的指南、實踐手冊或標準。將“循證實踐”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大學生的積極參與。作為教育對象的大學生,其偏好、價值觀、家庭背景等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實踐者,如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基于最佳證據(jù),結合個人經(jīng)驗和大學生個體情況進行實踐。如圖所示:
2.縱向實施
“循證實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具體步驟為:
(1)提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從抽象意義上說,問題可以理解為應有現(xiàn)象與實際現(xiàn)象的偏差,或者是系統(tǒng)的現(xiàn)有狀態(tài)與期望狀態(tài)的差距。從哲學的角度說,不論是‘偏差或是‘差距,問題所表述的都是一定的行為主體的主觀希求和主觀認定與客觀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狀況?!盵9]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很多,如信仰缺失型、網(wǎng)絡癡迷型、家庭貧困型、感情受挫型、學習困難型的大學生如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需要回答的問題。這是“循證實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起點。
(2)搜集證據(jù)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提出之后,如果缺乏相應的實踐指南、標準或手冊,實踐者就要利用問題的關鍵詞,廣泛收集證據(jù),特別是從權威的數(shù)據(jù)庫中查找。證據(jù)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在不同的地區(qū)、學校和部門,證據(jù)分布的密度存在差異。因而,證據(jù)的收集工作要根據(jù)問題進行大面積掃描,以防止重要證據(jù)被遺漏。同時要采用各種方式收集證據(jù),通過檢索、觀測、調查、征集等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地獲取證據(jù),不斷開拓證據(jù)收集的途徑和領域,從多方面收集證據(jù),保證原始證據(jù)收集的全面性。
(3)分析搜集到的證據(jù) 搜集的證據(jù)或信息凌亂繁雜,魚目混珠,有的真,有的假,有的完整,有的片面。因此,實踐者必須對這些證據(jù)進行分析。要分析證據(jù)的相關性、真實性和可靠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明確證據(jù)的效用等級,找出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最佳證據(jù)。一般而言,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控制試驗所獲得的證據(jù)級別最高,準實驗研究次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家的觀點與其他個人經(jīng)驗居后。
(4)基于最佳證據(jù)確定方案并組織實施 通過決策,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最優(yōu)方案,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關鍵的一環(huán),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成敗?!把C實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決策是最佳證據(jù)、個人經(jīng)驗、大學生愿望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者根據(jù)最佳證據(jù),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和大學生的主觀愿望等,進行決策,以確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當然,方案還只是理想藍圖,只有把選定的方案付諸實施,才能把愿景化為現(xiàn)實。學者菲克森曾經(jīng)以公式的形式強調“實施”的重要性,即“有效的干預方式X有效的實施=有效的產出” [10]。為此,需要調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確保方案的順利實施。
(5)評估與改進 基于最佳證據(jù)作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實施的效果如何,必須對其進行評估,以便改進質量。評估具有重要地位,既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效果的評判,又為今后的決策提供客觀依據(jù)。評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方案實施結果與目標是否相符;實施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否符合法律法規(guī),是否與政策相抵觸;實施的負面因素;實施對象的接受程度;實施帶來的近期效益和長遠影響。針對評估,總結經(jīng)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實踐者還可以將自己的實踐個案以成果的形式發(fā)表,供其他實踐者借鑒。
四、“循證實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加強宣傳,樹立循證意識
與循證醫(yī)學、循證心理、循證矯正相比,“循證實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話語在我國幾乎處于失語狀態(tài)。要充分利用學術交流平臺和各種媒體進行推介,宣傳“循證實踐”的優(yōu)勢,營造“循證實踐”的良好氛圍,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者、決策者的循證意識。
2.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是人們?yōu)閷崿F(xiàn)一定的目標結合而成的集體或團體。組織能使各種分散的力量形成合力,把各種資源整合成有機的整體,從而產生大于這些資源和力量機械總和的效能。馬克思深刻地指出:“單個勞動者的力量的機械總和,與許多人手同時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舉起重物、轉絞車、清除道路上的障礙物等)所發(fā)揮的社會力量有本質的差別?!盵11]循證醫(yī)學之所以能快速發(fā)展,得益于Cochrane協(xié)作網(wǎng)的建立。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學術團體,旨在通過制作、保存、傳播和更新醫(yī)學各領域的系統(tǒng)評價,為臨床治療和醫(yī)療衛(wèi)生決策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jù),在全球設有多個分支機構,為循證醫(yī)學的開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把C實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合理組織,成立專門的機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對推進大學生循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3.創(chuàng)建權威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
證據(jù)是循證醫(yī)學的基石,遵循證據(jù)是循證醫(yī)學的本質要求。證據(jù)如何便捷取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ochrane協(xié)作網(wǎng)建立了Cochrane圖書館。Cochrane圖書館實質上是以光盤和internet形式發(fā)表的電子刊物。它結構優(yōu)化,方便、快捷,為臨床醫(yī)生、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者、醫(yī)療衛(wèi)生管理人員、醫(yī)學生等提供了大量的證據(jù),被公認為循證醫(yī)學最佳的證據(jù)來源數(shù)據(jù)庫?!把C實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設計開發(fā)出權威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為廣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方便、快捷、可靠的證據(jù)和檢索平臺,這是“循證實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條件。
應該指出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過度依賴“證據(jù)”,機械地遵循指南與標準,可能影響教育者的創(chuàng)造性;在特殊的個案中,雖然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可能難以找到可適用的“證據(jù)”。但瑕不掩瑜。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將“循證實踐”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理念的轉換,而且是方法的變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它有助于打破直覺決策、拍腦袋決策的桎梏,倡導以證據(jù)說話的科學精神和實證精神,為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提供具體的程序,有利于形成講事實、講證據(jù)、講科學、講民主、講實效的氛圍,促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際的結合[12],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Liz Trinder and Shirley Reynolds.Evidencebased Practice:A Criti–cal Appraisal,WileyBlackwell,2000:1.
[2] Polly A.Hulme.Cultural Considerations in Evidence_Based Practice, 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Nursing,2010,21(3):271-280.
[3] 鄭靜宜.實證本位的語言治療介入與成效評估實務[J].臺灣聽力語言學會雜志,2010(6):57-58.
[4] Evidence_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Evidence_Based Medicine:A New Approachto Teaacg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AMA vol 268(17):2420-2425.
[5] David L Sackett,William M.C.Rosenberg,etal.Evidence_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6,312(13):71-72.
[6] [美]杰克·普拉諾,等.政治學分析詞典[M].胡杰,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187.
[7] 毛澤東文選(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9.
[8] 中共中央宣傳部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0:64.
[9] 張國慶.現(xiàn)代公共政策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121.
[10] Fixsen D.L.,Blase K.A.,Metz A.,et al.State wide 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ograms[J].Exceptional Children,2013,79(2):213-230.
[1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8.
[12] 佘雙好.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內容與形式的問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6-10.
[責任編輯:劉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