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敏
【摘 要】微博、微信等信息共享平臺發(fā)展及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推廣,傳統(tǒng)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高中教育也受到了劇烈的撞擊,教師和學生所在的教育環(huán)境由傳統(tǒng)課堂擴展到信息共享平臺。在這種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微時代”背景下對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研究的課題研究方向,分析地理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探索有針對性、實用性強的地理教學思路和路徑,以期為提升我國高中地理教育管理貢獻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微時代;高中;地理教學
一、“微時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管理的基本理論
(一)微時代
微時代是以微博、微信等信息共享平臺為載體,運用短小精煉的文章進行網絡社交的文化傳播時代。其主要特點:一是大眾性。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無時不刻地進行傳播更新信息活動的傳播者和編寫者,削弱了具有信息優(yōu)勢集團的掌控力,擴展了學生參與信息傳播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高中地理教育的開展。二是交互性。每個人在“微時代”都具有信息的傳播者和信息的接受者雙重身份,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換更頻繁,選擇權也更大。有助于高中地理運行關系圈的建設。三是及時性。4G通信技術的普及,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還沒播放的新聞,微博等媒體就已經率先傳播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變得更加快速、及時。微博、微信等信息共享平臺在手機、掌上電腦上普遍使用,大學生能夠迅速獲得最前沿的地理知識。四是匿名性。通過“人—機—人”模式進行溝通交流,缺少面對面交流的可視感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限制,在思想、生活、學習上對學生產生的震蕩也是很大的。
(二)高中地理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是培養(yǎng)國家接班人的總要環(huán)節(jié)。高中地理教學管理,是運用學生地理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學生工作考核與評價、學生工作的技術與方法、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指導等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組織活動?!拔r代”下高中地理教學管理是在傳統(tǒng)教學管理的基礎上,利用現(xiàn)代手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依托微博、微信等信息共享平臺,在“微空間”層面,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學校、學生需求,改進或創(chuàng)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huán)境,如網上下互動,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教育管理。
二、“微時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地理教學管理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微時代”帶來教育方式的劃時代變化,機遇和挑戰(zhàn)并重,我們需要順應這個變化、沖擊,認真研究分析,找到影響地理教學管理發(fā)展的癥結。
(一)地理教學管理理念落后
雖然現(xiàn)在倡導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個性化發(fā)展的教育理念,但是高校的事業(yè)單位性質決定了他的行政管理模式,所以地理教師在平時工作中往往處于管理者的身份,采用“家長式”的集權管理手段,指看重學校硬性教學指標的落實,很少到學生中去調查、了解他們的教育要求和聲音,不重視學生個人潛在能力的發(fā)掘和引導,沒有達到指引學生全方位發(fā)展和培養(yǎng)個性化人才的目的,顯然教育理念的落實差強人意,地理教學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很多工作都在走過場。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在“微時代”更加難以滿足需要,根據上面介紹,我們可以知道現(xiàn)代教育理念在很多高校宣貫落實效果很差,“微時代”需要更多符合時代特征、滿足學習需求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因此,需要結合學生的不同特征和對地理教學管理的新要求,進一步優(yōu)化地理教學管理理念。
(二)地理教育者團隊建設緩慢
通過“微時代”視角,觀察地理教育者團隊建設還有很多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高中管理層對地理教育者團隊不夠重視,與其他學科團隊建設相比,在引進和培養(yǎng)人才、內部晉升考核、教學資金資源保障等方面都突顯薄弱,最終造成地理教育者團隊整體素質實現(xiàn)不了“微時代”對其的希望和需求,致使地理教學管理工作應對“微時代”效果差。另一方面是地理教育者團隊由于專業(yè)限制,對網絡科學技術了解不足、對新技術應用能力欠缺,處理不了平時地理教學發(fā)生矛盾和疑難。對于新興網絡語言很多地理教育者從未說過,不明其意,在學生中產生了比較刻板、落后的形象,嚴重制約了“微時代”地理教學管理工作的發(fā)展。
(三)地理教學管理方法單一
傳統(tǒng)地理教學管理通過學校各項規(guī)章管理制度、道德規(guī)范和教育指標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學生在“微時代”下更向往自由的學習氛圍,討厭被硬性指標限制,更反感教師以信息優(yōu)勢者的身份發(fā)布命令、強制灌輸知識,這樣容易在學校和學生之間產生誤會。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方法,雖然在特定時期產生了不錯的效果,但在新時期,學生通過微平臺獲取各種資訊,主動思考能力強,更善于探索研究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還需要創(chuàng)新。同時,當前微共享平臺的信息量巨大,存在著一些不良、負面的資訊,可能會對學生道德理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產生不良的影響,對高中地理教學管理的實際效果產生了影響。
三、“微時代”背景下地理教學模式優(yōu)化的路徑
(一)優(yōu)化地理教學管理理念
微博、微信等信息共享平臺步入高中,使高中的校園環(huán)境變得復雜。因此,“微時代”下的地理教學管理與傳統(tǒng)管理所面臨的挑戰(zhàn)具有跨時代的不同。加強對“微時代”下學生教學管理的認識,主動轉變教育管理理念,是在“微時代”開展高中地理教育管理的基礎。一是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順應時代的變革,將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加入對微博、微信等信息共享平臺的應用,主動地占領其思想政治陣地。二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和理解學生,微博、微信等信息共享平臺中信息的多元化,促使學生形成了更強的主體意識,不愿再在教育過程中充當被灌輸者的角色,教育者應當重視學生的訴求,尊重和理解學生對自我發(fā)展的期望,以平等的身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到教育活動中。三是充分認識“雙微工具”的重要地位,要把握住面對面授課、座談會等這樣一種重要的途徑,將“雙微工具”運用到其中。
(二)改進教學方法
隨著微博、微信等信息共享平臺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傳統(tǒng)的高中學生地理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以及學生的需要,因此,加快創(chuàng)新高中地理教學工作方法是高中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著重解決的課題。一是創(chuàng)新地理教學平臺。指的就是通過運用微博、微信等信息共享平臺,融合進去教育者所要傳播的教育信息,并且系統(tǒng)地分類與規(guī)劃信息類別,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愉悅地接觸并自覺學習的網絡平臺。二是創(chuàng)新地理教學方式。主動地將課堂搬進微博、微信等信息共享平臺中,積極占領微博、微信中的思想政治陣地,增加微信授課、微博提問、微信收查作業(yè)、微博、微信問卷調查等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地加入到學習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N].北京:新華通訊社,2010
[2]胡東鋒.微博是這樣煉成的[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3]李開復.微博:改變一切[M].上海:上海財經出版社,2011